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究与实践

2018-09-25邱敏牟艳男张秀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6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实践

邱敏 牟艳男 张秀平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高校期许通过教育创新,提升教学综合水平,在当前教育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氛围中,不断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本文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究与实践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我国本科院校教育综合水准,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150-02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在新课改教育创新新常态下,迎合市场经济发展下企业对人才的综合需求,研究出“产学研合作教育”方略,使学生得以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拥有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以顺应市场需求为教育方略落实立足点,以校企合作为教育实践主要方法,实现社会与新建本科院校共同教育高效人才的教育创新目的,使学生得以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略下,提升创新、实践等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高校有效培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奠定教育创新基石。基于此,为了使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综合水平得以提升,研究与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究产学研合作教育内涵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本科院校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充分统筹教育资源,创设企业、科研院、高校三方合作型教学模式,即“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为了使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更具实践价值,当前该教育模式下所就有的教育探究与实践形式主要为以下几种:一是以学生专业学习需求为导向,构建企业和高校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合作关系,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基础上,使学生得以掌握该所学专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教师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综合水平;二是以专业为导向构建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为实施科技成果孵化与科学研究建立科技园区,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场所,同时设立相关科技成果孵化与研究项目启动资金,为有效落实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奠定基础。

通过对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内涵进行探究可知,该教育模式具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企业培育优质人才的教育实践價值,为此新建本科应秉持与时俱进精神,明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阻碍,以此为基础思考教育创新方略有效落实路径,使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更具实践价值。

二、探究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思想认知较为滞后。当前许多高校为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究其内因是高校教育创新认知较为滞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发展需求,仍认为只要按部就班落实教育内容,便可满足社会需求,为此新建本科院校为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就读,将人力、财力、物力及发展重点,放在校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使师资队伍、教学建设、教学观念、教学管理水平、校内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均呈现滞后性,使人才培养与当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下,企业与社会需求产生脱节问题,制约教育综合水平的有效提升。

2.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缺乏广度与深度。造成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出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全面性的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内因。新建本科院校因自身知名度不够,办学经验有限,与之愿意形成长久稳健合作关系的企业、科研组织等社会机构较少,加之缺失企业物质基础供给,使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无法落到实处;二是外因。介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内投入的资金,无法及时产生经济收益,一些小型企业不愿将资金投入在该领域,一些大型企业拥有固定的校企合作学校或创新项目研究基地,对新建本科院校教育合作模式不感兴趣,进而出现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缺乏广度与深度的消极后果,长此以往高校教育创新实践,将无法与企业发展与市场经济保持同步,削弱教育创新有效性。

3.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缺乏完善高效的体制。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专业导向性较强,使高校过于注重专业导向性,弱视体制完善性,合作育人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加之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意识较为薄弱,相关教育实践体制仍处于缺失状态,无法有效调配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育资源,相关教育创新辐射面积较窄,未形成由“点”到“面”的系统性实践体制,使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模式如同一盘散沙,缺乏科学指导价值。

通过对我国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实践现况进行分析可知,当前教育实践仍然困难重重,高校除应迎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思想认知,以此为机制推广其教育创新广度与深度外,还应结合实际需求,分析实践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方略的有效路径,为推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方略的有效路径

1.以共建基地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路径。所谓“共建基地”是指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及相关专业学生为基础,构建项目合作平台,实现科研立项,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路径,使学生得以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探析市场经济发展,对自身技术的新需求,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得以有效落实。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为了使当地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更具科学性,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担任科研立项技术顾问,为共建基地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成效得以提升。介于企业在共建基地实践模式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合作探究联合教育可有效发掘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质人才,进而与新建本科院校建立人才接收关系,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使新建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实力得以提升。

2.以创业创新项目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路径。创业是有效解决大学生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方略,秉持与时俱进精神,充分认知创业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以创业创新项目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路径,为学生创新发展做出有效指引。基于此,新建本科院校应结合专业发展需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训练与有效落实营建良好氛围,只有学生在创业园区内经过不懈努力,才可不断积累创业经验,调整创业规划,为获取社会上投资企业的青睐奠定基础,使创新成为涌动在高校学生血液内在发展动力,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人才的综合需求。例如,新建本科院校可在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同时,制定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其中包括技术开发、项目研究、科学研究、创业实践等活动形式,在丰富创业创新项目基础上,达到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价值的目的,使人才培养更具科学性,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3.以“订单式”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路径。在“订单式”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突出“校企合作”,实现企业与高校对人才的综合培养,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使学生得以掌握更加满足社会实践需求的技术与能力,达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高效衔接的目的。同时,企业内优秀技术人员,会作为“订单式”教学实践模式中的“企业教师”,向学生传授符合本专业学习需求且时下最新的技术理念,充实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为了使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得以有效落实,高校应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要性认知,建立健全教育实践体制,推广教育实践广度与深度,在此基础上,以“订单式”、创业创新项目实践、共建基地等方略,做好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究与实践,为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综合实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伟坤,阎东彬,王海净,等.新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困境与借鉴[J].中国大学教学,2016,(12):75-77.

[2]李丽敏,张玉峰,黄金侠,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8-9.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