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路径探析

2018-09-25朱治亚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6期
关键词:高水平双一流

朱治亚

摘要:“双一流”是目前国家启动建设战略之一。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打破了传统比较有名气的高校门槛限制,如985工程大学,为了鼓励更多具有特色水平的高校和学科,在发展中逐渐成为世界一流水平。但地方高水平大学向“双一流”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双一流”的含义出发,深入分析“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通过这项扶持来提高各大高校教学水准,减少传统教育的门槛,在高水平大学建造中能够提供更多发展道路。

关键词:“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015-02

在新一轮的“双一流”战略建设中,国家更加注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文化传承等趋向发展,推动了地方高校在治理内部结构上的各种改革措施,在十九大报告上也指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引领师生,不断在发展中走内涵建设,面对“双一流”建设机遇要牢牢把握。在发展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各大高水平大学应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双一流”的含义

通俗上讲,“双一流”就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国家政策逐渐开放的今天,一些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自身的大学努力建设成为“双一流”的发展趋势,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和师资队伍,最终可以服务于国家建设中[1]。本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就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也有利于在世界竞争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如今,我国主张“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想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不能缺少这些强有力的教育学者的支撑。

二、“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逐渐往大众化发展趋势迈进,“只要你想读书就能上大学”、“只要你肯努力就能上大学”等等,这些思想灌输在人们的思想头脑。讓每个人都想上好大学,学一个好的学科,为以后谋求发展,尤其是在如今国家政策开明化的今天,给想上好大学、想学好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机遇,但是对于一些地方高校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一些发展步伐,使得教育建设受到一定的挑战。

1.结构性问题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今大多数的地方高校在建设过程中,都开始越来越同质化,以致于逐渐趋同的现象。为了追求较高层次的教育模式,纷纷开始模仿,不管是在学科教育上还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上,都逐渐趋同[2]。如一些高校开始频繁地增加学科,目的是为了扩大一定的招生数量,拓宽学校教育面积。这种趋势就是往顶尖、精英、高质量型的大学发展、综合型大学方向发展,而由于地方想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愿望较为强烈,只能将一些力气用在“专升本”、“三加五”谋求发展上升空间,这样情况下,就会导致一些高校对于应该有的界限逐渐模糊化、虚拟化。然而,这种同质化的模仿模式,使很多地方高校都在重复性作业,如投入资金、交叉建设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地方高校在往高水平建设道路上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一片发展窘境。

2.地方高校发展受阻碍。由于国家长时间扶持一些较为高水准、高精英的学院,如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在建设该项目中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国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以此为奋斗目标,从而带动了我国整个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是我国教育史上较为辉煌的时候[3]。一些高校在建设中,被贴上标签,以此获得了师资、生源、资金投入、教学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扶持,而一些较为地方性不出名但是教育背景实力很强的学校,只能受到身份的限制,在一些资金注入、学校建设等方面都受到阻碍。在这两种极端下,就会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地方高校很难有施展教育发展的空间。

三、“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阐明的“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就是给予我们往更高、更好的层次去发展,巩固我们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顶尖人才打下基础[4]。因此,我们应该从正面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调整措施,完善“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水平的大学建设,推动建设改革的步伐。

1.学科特色引领发展。“双一流”大学不仅仅是在教学教育上优异于地方高校,在一定学科上也领先于地方高校,在这种趋势下不代表地方高校一点优势不能有。如今同质化现象导致地方高校忽视了自身高校建设,只学会了模仿优等高校的教学模式。其实,地方高校在教学教育上应该具有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创建属于自己的学科特色,以此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建设,从而在竞争环境下仍然可以成功,而办学水平也相继就提高[5]。一流大学不代表所有的学科都是一流,只要地方高校自身有足够自信心可以超越,就可以在某一学科上引领时代发展。如郑州大学,起初并不在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榜单中,后因郑州大学以综合性大学布局,在培育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该学科深受人们的喜欢,虽然长期以来郑州大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尤其是缺乏师资力量。但是凭借该校办学特色和学科特色逐渐被国家所认可。

2.师资力量助力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本上是为了提高整体办学水平,而出发点和目标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教育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资队伍是关乎学校内涵建设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地方高校要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就一定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其助力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一方面,引进一些专业师资团队或人士,吸收一些较为成熟的学科理论成果,并且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予以吸收和细化,从而提升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6]。另一方面,地方学校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一般一流的教师团队都是具有较高只是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发展,只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才会对相关专业和学科有一定的助力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才会深远。基于此,地方高校进行人事更替,多引进一些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团队,这样才会促进整体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就需要我们从自身完善自己,不断改革创新,对自身所持有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优势互补,抓住这次建设机遇,改变我国传统教育的门槛,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为了提醒人们一定要好好把握机遇,教育亦是如此,各大地方高水平大学应该努力让自身走在建设发展潮流中。虽然在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阻碍,但是前途却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向海霞.“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发展问题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12(04):79-81.

[2]唐鑫鑫.“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09(24):72-73.

[3]杨岭,毕宪顺.“双一流”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与规范[J].社会科学家,2017,03(08):130-135.

[4]王骁.“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理念构建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7,06(04):175-176.

[5]叶卉,姜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及改革——以机械专业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7,04(01):48-51.

[6]倪亚红,王运来.“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统一[J].江苏高教,2017,10(02):7-10+15.

猜你喜欢

高水平双一流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高水平花样滑冰竞技人才的培养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