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研究
2018-09-25王朝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凸显出诸多思想方面的问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毕业生对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意识等方面的缺失。要改善这一情况,就必须要将就业指导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重视诚信教育和强化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实习期间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
诚信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更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中均以礼仪之帮素称。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瓶颈却是造假,最严重的群体是农业院校的毕业生的简历和推荐信的造假。在《宪法》中首次将“明礼诚信”列入基本道德规范,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讲实话办实事守诺言。诚实守信更是学生在进去社会前所必需具备的品质,这也要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将诚信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都具备守信用和重良知的品质。
一、农业院校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现象、原因和危害
(一)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
用人单位面向学校的招聘中往往有许多学生为了博得面试官的关注,在自己的简历和推荐信上面造假。光明日报曾报道过关于某用人单位在大学生面试简历上面注水的统计,有20%的学生在简历上面造假严重,50%的学生在简历上面有些许的造假,10%的学生在简历上面有轻微的造假。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上存在着普遍的造假,使自己的简历更加的漂亮。更有学生承认在毕业论文上面存在着50-70%的抄袭,这已经屡见不鲜了。许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不履行签约的义务后毁约再与其他的用人单位签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迫使用人单位不得不提出硬性要求来约束违约的出现。这更体现了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在单方面不遵守协议的劳动争议案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当前,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存在着不诚信的现象由以下两个方面:一、关于招聘农业方面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失信行为;二、大学生择业中的不诚信行为。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主要体现在为了博毕业生的眼球让招聘单位更加出彩,不切实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虚高的工作待遇,这让更多的毕业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与大学生签订第三方协议的时候不按照规定的时间;更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骗取农业院校毕业生的的研究成果、信息和财产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更可恶的是用虚假的招聘信息来欺骗毕业生。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择业中的不诚信行为主要体现在为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和为数不多的招聘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在自己的自荐信或者简历上面添加不真实的成分来吸引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关注。为了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更有同学涂改自己的成绩单,伪造获奖证书。
(二)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诚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
如上诉的情况之所以普变存在于社会,这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息息相关。据某财经报道:中国的各个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都与企业或个人都存在着坏账和呆账。这也表明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社会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社会上面的造假机构如今已是不计其数,大学生造假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假学历和假文凭的造假给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今各个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使得高校的毕业生处于劣势,造成用人机构挑人而不是毕业生选单位这尴尬场面。这迫使毕业生不得不通过造假来获取更好的工作岗位。社会的大势所趨,这也纵容了学校在德育方面教学的缺失,更加的重视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教育。随着大学生的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尤其农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更加重视实用性的教育,尤为体现在农业院校,以解决就业放在第一位这使得对诚信的教育也越来越少。一些学校甚至在无意识中纵容毕业生造假,在毕业生的推荐信上面毫无原则的使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等等赞美的之词。
更有的高校为了能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不得不在学生的推荐信上面下功夫。主要表现在推荐表仅由辅导员盖章后交给学生自己本人填写的现象,而这现象会让毕业生在面试的时候丧失掉信誉,也体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已经大打折扣。用人单位的不切实际的招聘要求,普遍是以高要求来筛选毕业生。这让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境地,想符合这招聘要求只有在简历上面造假。不过大学生深知到在简历上面加以包装是错误的,但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按照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是不会受到面试官的青睐,这也使得在简历上面造假的学生能够找到用人单位让人客观的认为实事求是不如造假。
二、提高就业诚信水平的对策
(一)学校应重视德育教育,增强大学生守信的意识
守信是每个人所必备的品质,诚实守信更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圣人当时就认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何况我们当代人呢?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能被忽视的,应始终贯穿整个基础培养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八荣八耻中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可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因此,高等学校是作为育人的学府,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开展以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促成大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并重。
(二)学校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提高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知识过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工作中,这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农业院校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在适应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这能避免求职造假的发生。大学生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综合能力能做出判断,不好高骛远。人社局、人才中心和学校的就业办应积极的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学生的就业率能达到要求。
(三)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认证,建立学生的个人征信
要根本的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应构建大学生个人征信系统这是解决失信的好措施。学生个人征信系统由学校的某一组织将学生的各个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然后加工储存,形成个人征信数据库,这可以遏制大学生的造假现象。要更深入扩大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拓展计划,并对在校期间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进行记录和认证,在毕业的时候由学校提供证明作为大学期间的第二份成绩单。
(三)注重学生守法意识的灌输,规范就业管理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守法意识的灌输,有关执法机构应规范就业的管理体质。农业院校毕业生在毕业时大多是和用人單位签订第三方协议,这需要学生有法的意思,认清协议中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在毕业生就业动员的时候注重帮大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认识。学校要严格就业管理的流程,给所有的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公平的、公正的、科学的就业环境。要充分发挥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稽核。
(五)相关部门应约束用人单位,完善专业人才的选拔机制
由于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迈入了买方市场,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要推动就业诚信的的作用在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摒弃“高、大、全”的观念树立“按需设岗,按需招聘,人尽其才”的用人关。用人单位也需转变观念,形成“重能力、重素质”的考察方式,还应本着对本单位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负责的态度,维护本单位和毕业生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潘轶民.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3):170-171.
[2]杨飞.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北方10所院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D]. 河北农业大学, 2016.
[3]江喆, 唐志博.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 南方农业, 2016, 10(28):35-37.
[4]刘艳. 高等农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探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5):115-120.
项目名称: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研究” 编号:JJKH20170337JY
作者简介:
王朝,男,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
王军政,男,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