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心灵

2018-09-25汪从菊

读天下 2018年18期
关键词:书香阅读习惯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领孩子们徜徉在书的海洋,让孩子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辈子的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使小学生爱上读书,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让其受到道德情感的滋润。

关键词:阅读;习惯;书香;浸润心灵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领孩子们徜徉在书的海洋,让孩子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辈子的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使小学生爱上读书,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让其受到道德情感的滋润。

未来社会是个信息社会,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孩子用知识武装自己,浸润心灵,丰满双翼,引导学生喜爱读书、自觉、主动地去阅读。让学生与书为友,让书伴学生起步,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童年,应当是每个小学教师的追求。

因为在我们农村小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现状却令人深感忧虑。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还有电视和网络带给社会个体的是形象思维的泛滥和思考习惯的衰退,书籍也似乎正与今天的孩子渐行渐远。因此,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应成为我们密切关注的一个社会课题。

一所学校,建筑再精美、设备再先进,如果没有书香的浸润,都是冰冷和僵硬的。只有在书香的熏染中,一间间教室才会散发出润泽的温暖的生命气息,才能无声地去培育莘莘学子。

因为阅读,可以滋润心灵,纯洁灵魂,改变生命的质地,使人变得高尚、有修养,使人头脑机敏,思想深邃。如果学校拥有这样的师生,校风校貌必将从肤浅浮躁走向宁静深刻,从平庸乏味走向优雅有趣,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圣地。

在与大数据同行的今天,纸质阅读、电子阅读,你可以自由选择。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享受,已然是一种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下,可以决定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在课程改革中,如何营造阅读氛围,如何推进阅读,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师组织一场读书心得交流会,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活动,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久而久之,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

二、 读书指导不可缺,它是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石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但很少予以指导,学生读书处于盲从,难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指导他们如何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習惯。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这样一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习惯。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和逆向思维——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或“为何不”,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三、 激励评价是孩子爱读书、形成读书习惯的兴奋剂和助推器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是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这样更加激起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成之。

除了对学生有要求,老师在阅读之中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以去争取引导学生:

(一) 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教师要丰厚自己的底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教育教学智慧,一切都赖于阅读。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不可能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一个不学无术的教师,自身无法潜入文本深层品味语言的精妙和意境的隽永,语文教学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教师,才能有独特的文学趣味去评判作品。

(二) 只教师具有广阔的阅读视野

教师要把最好的经典作品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真纯的阅读趣味。庸俗的阅读只会带来一时的愉悦,过后随即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经典阅读却如一粒种子生长在生命里,能获得思想的永恒。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精神上的、心灵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读书,如此重要。

事实证明阅读的优越性所在,高考语文148分的北京十一校毕业生孙婧妍说,“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她作文满分的秘诀是多读、多仿,多写。

让阅读灵动,阅读过程就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把学生牧养在言语的沃野上,让孩子在文学、文化的大自然中流连,自由、主动、独立的阅读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文学作品,真实、真诚、真挚的感悟、体察和关注,无拘无束,心游万仞。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浓郁的诗情,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温暖心灵,润泽生命,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成就儿童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尝试[J].职业圈,2007(24).

[2]刘鑫.教会学生阅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08).

作者简介:

汪从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鸭溪小学。

猜你喜欢

书香阅读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好习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书香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