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中国经济“L”型判断不变
2018-09-25
主题:2018中金财富论坛
时间:2018年1月6日
地点:北京中国大饭店
演讲人: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投资这个引擎正在熄火。自2008年政府推出“4万亿”之后,增速就开始下滑,现在已是个位数的增长,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
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投资策略和工业化时代靠投资拉动的高增长有着根本区别。单纯以GDP拉动增長已经不奏效了,增长点从基层来、从微观来,企业创新才是新的增长点。后工业化时代的另外一个表现是PPI(生产价格指数)的持续下降,从2012年起,PPI就是绝对的负增长,一直持续到2016年,通缩表明产能过剩。从宏观经济的总体供求形势来判断,中国已经从计划时代的短缺经济变成当前的过剩经济。
不断下行的生产价格曲线走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L”型。这就是2015年《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发表讲话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既不是“U”型,更不是“V”型,而是“L”型。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人说,“你们老说中国经济将呈‘L型发展,可为什么去年下半年的PPI反弹这么强劲?看看曲线上来得多厉害,这分明是有着宽阔底部的‘U型,你现在要不要改变你的观点?”
我的观点不变,中国经济仍然呈“L”型发展,有三个原因:
第一,自2016年年中起,货币政策又开始宽松,看上去似乎是“U”型,这是右边尾巴翘起来的第一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但请注意,2017年全年,中央政策的基调是收缩银根,原因则是去年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我认为在当时提出防范系统性风险是非常及时的,因为自执行“4万亿”以来,中国经济的负债水平大幅度上升,已经增加到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地步。所以中央三令五申,严控债务。货币偏紧, PPI就失去了价格支撑。
第二,补库存。经过2014年和2015年的调整,各制造业行业的库存情况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自2016年,企业开始补库存,库存周期确实代表了真实需求,但是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库存周期最多持续一到两个季度,不可能成为需求的可持续推动力,进而对PPI的推动作用在今年会逐步减弱,乃至于消失。
第三,以供给侧改革主导的行政干预。不少钢厂和煤矿由于环境指标没有达到要求,被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关闭,造成了供应的短期紧张。最难预测的就是这个因素,今年政府会不会觉得通过行政化去产能对生产和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太大,所以选择松一点?或者是继续从紧,让北京人民继续享受蓝天白云?我不知道。
这三个因素合在一起,使得PPI走出了“U型”,但绝大多数因素都是短期且无法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