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名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8-09-22周彪潘秋予
周彪 潘秋予
良好的医德是保证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医德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医德风尚[2]。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战线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其医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3]。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学生的医德现状、对医德教育情况及教育环境的满意情况,了解当代医学生的医德现状,以期为强化医学生医德教育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11月~12月,对川北医学院在校学生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发放纸质问卷1 000份,全部回收,剔除无效问卷24份;对在临床实习的学生采用电子问卷形式调查,发放电子问卷139份,调查内容与纸质问卷完全一致,电子问卷全部回收、有效;总体来看,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7.89%;有效回收的纸质及电子问卷共计1 115份。本次调查样本中,男生449名(40.27%),女生666名(59.73%);户籍为城市472名(42.33%),农村643名(57.67%);无见习或实习经历者843名(75.61%),有见习或实习经历者272名(24.39%)。
1.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问卷由基本信息、医学生医德现状、医德教育情况、医德教育环境4个部分组成。通过对问卷进行预调查,完善问题选项,删除了研究意义较小的问题、调整了问题顺序。经统计学检验,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2,问卷可靠性较高。
1.3 统计学方法
整理调查表,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原始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医德现状
被调查的医学生中认为学医的主要目的为“治病救人,解除病痛”,占46.10 %;对医学道德规范完全知晓的占70.40%;认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同时具备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占81.61%;认为医德对医生有非常大和较大制约作用的占69.51%;很喜欢和喜欢医务工作的占61.97%;对待收红包、拿回扣方面,70.76%的医学生认为不应当,是违背医德的行为;遇到“无陪人、无证明、无钱”病人时,73.63%的医学生认为应该进行救治。具体见表1。
2.2 医学生医德教育情况
医学生医德教育情况方面考虑医德教育模式和教育环节两方面的影响。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医德教育模式评价得分较低,为(3.25±0.79)分;对教育环节评价得分较高,为(3.57±0.75)分。
医德教育模式中,4.48%选择课堂理论讲授为主,34.35%选择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为主,选择最多的是课堂讲授与(病)床边教学相结合,占47.98%,11.93%选择社会实践。医德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中,16.59%选择“知识陈旧,脱离医疗实际”,17.40%选择“知识结构不合理”,选择“内容空洞乏味,缺乏针对性”的占44.22%,21.79%选择“不太完善”。在医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调查中,13.99%认为“教学内容过时陈旧”,53.45%认为“教学手段比较单一”,26.73%认为“师生缺乏足够的互动”。见表2。
为了解人口统计学变量是否对医德教育有影响,我们进行了统计推断。结果显示,在选择医德模式方面,不同性别、户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无见习或实习经历的医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在认为医德教育内容主要问题的选择方面,不同性别(P<0.05)和有无见习或实习经历(P<0.01)的医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户籍间表现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在目前医德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中,性别、户籍、有无实习或见习经历的医学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2.3 医德教育环境
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环境评价均分为(3.59±0.83)分,对师资力量、社会环境、教学医院医德医风、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重视程度评价得分依次为3.37±0.78、3.93±0.77、3.57±0.78、3.49±0.86。其中,社会环境对医德的影响评分较高,其余方面评分均较低,见表6。
表1 医学生医德现状调查结果
表2 医学生医德现状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医学生的医德现状
3.1.1 当代医学生对学医的动机存在盲目性
有较大部分医学生在面对社会现实问题冲击时,因自身医学伦理观念淡薄,导致缺乏坚定职业理想和医德信念[4]。同时,有学者认为医学生学医动机不同,其医德素质也存在显著差异,学医目的为“当一名医者,治病救人,解除病痛”的医学生比其他学医动机者有较高的医德认知水平和较正面的行为选择倾向[5]。因此,医学生首先应当端正自己的学医目的,将治病救人、解除病痛作为理想信念,履行“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
表3 1115名医学生医德现状调查结果[n(%)]
表4 1115名医学生对于医德教育内容问题的回答情况[n(%)]
表5 1115名医学生对于目前医德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的回答情况[n(%)]
3.1.2 医学生对医德问题认识较浮浅
医务人员要形成良好的医德,需提高自身对医德认识、形成坚定的医德信念。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对医德内容认识并不全面,反映了当代医学生除了接受学校正规系统的学习外,很少主动学习医学道德规范,难以对医德有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6]。因此,医学院校需重注唤醒医学生的自主意识,深化医学生在医德方面的自我教育意识。
3.2 医学生医德教育情况
3.2.1 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的不重视是限制医德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医学生对医德教育情况评分较低,对当前的医德教育模式也不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医学院校重技轻德,这与李奎刚[7]、孙莹炜等[8]的研究结果相同。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对于医德教育而言,许多医学院校仅仅将其看成是一门普通德育课程,但事实上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的核心[9]。故医学院校必须在对医学生进行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品质的塑造和培养,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医德教育的有效性[10]。
表6 1115名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环境评价得分(x±s)
3.2.2 医德课程教育不同环节存在不同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教学内容存在空洞乏味、不太完善、知识陈旧脱离医疗实际、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学形式也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结果与付辉等[11]、贺庆功[12]的研究结论一致。医德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空洞乏味、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理论说教,与医疗、社会实际脱节,会让医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把医德教育与当前社会的主流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作为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应注重将医德教育中的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机结合[13]。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前医学生最喜欢的医德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与(病)床边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这与孙群英等[10]、胡静娴等[14]的研究结果类似。学者付辉等[11]也提出医学院校应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增加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此提高教学成效。
3.3 医学生医德教育环境
3.3.1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拥有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增进医德教育效果的关键。调研发现,大部分医学生对当前的医德教育师资力量并不满意,医学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导致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师资力量投入不足,这与学者胡静娴等[14]及宋金蒿[15]的研究结果一致。医学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其所具有的医德教育任务的重要性,可在人员编制上设立专职的医德教育队伍,使大学生的医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16]。
3.3.2 实习医院对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研究表明,不同教育阶段对教学医院医德医风评价得分均不高,反映出教学医院的医德医风不容乐观。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样,实习期间的医德教育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7]。实习医院的医德医风、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医患关系等都会对医学生医德产生影响。因此,实习医院要把握好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医学生实习实践中加强医德教育,要重视榜样力量,建议将医德元素纳入实习要求以及实践考核[18]。
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崇高的理想以及仁慈的关爱之心,医德教育需在漫长、复杂的过程中,从多方面进行不断完善。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对医德教育足够重视,及时更新医德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建设优秀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环节,更需要医学生自律,端正自身学医目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对医德认识、形成坚定的医德信念,能在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时做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