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路径

2018-09-21朱飞晔

戏剧之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朱飞晔

【摘 要】“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已经成为当下高职教育发展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采取调整课程结构+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团队力量+更新考核机制+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公共艺术网络资源+规范教学管理体制的措施,探索推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路径,以适应当下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互联网+;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171-02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也是对当下高职教育制度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艺术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结合互联网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发展与创新。

一、高职公共艺术课程遵循原则

第一,服务性。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开展应该与专业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这是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第二,贴近性。这是基于前一点,在教学内容上的遵循原则,在不同专业建立起不同的知识倾向性,既是培养了学生自身的根基技能,又是贴近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第三,科学性。在服务性与贴近性的原则下,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开展是基于学科知识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跨学科、交叉学科的思维拓展,根据不同的学生专业性质,有倾向性引导,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维模式,是科学的,合理的。既能够完成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知识学习,又能够实现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隐形内涵。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存在问题

首先,公共艺术课程设计与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脱节,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让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就是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其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推动下,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机构、评价体系、校园环境建设层面都需要转变,以达到更好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目的。第三,目前,“互联网+”的存在意义更多是源于在硬件技术上对于课程的改革,那么,在软件上,比如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互联网思维,带来的隐形育人问题,是值得思考的。要能够通过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培养从事任何工作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具备认真负责、敬业爱岗、人际沟通的综合素养。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改革路径

(一)调整课程结构。公共艺术课程知识是多元的,在“互联网+”的背景推动下,改变课程固有的学科知识体系,结合专业课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的课程内容,通过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适合各学校特色的网络教学资源,比如微课、慕课、资源库等,丰富课程内容。

(二)转变教学理念。以服务为理念的公共艺术课程,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授课理念,形成以互联网支撑、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在“互联网+”背景下,依附于信息化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硬件设施,开发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服务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模式,完成新的课程理念,实现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将解构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首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更加具有随机性,这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一种打破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模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个性化学习,更加充分完成线下与线上课程的结合。同时,以网络为媒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运用互联网资源手段学习,比如制作课件、查询资料、课程汇报等,形成互联网思维模式。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重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比如微课、慕课、资源库等。这些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发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创新性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升教学团队力量。“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习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制作,应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掌握课程开发技术,紧跟教育信息化,具备信息化思维,是公共基础教育課程教师必备的技能,也是教师的职业信息素质。

(五)更新考核机制。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多元、多视角、综合评定的方式。比如调查报告、相关实践活动考察、制作作品、情景测验等形式。教师在考核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中,构建灵活多变的考试形式,突出职业特色。

(六)创建校园文化。在长期的高职院校生活中,艺术活动成为了校园文化中学生课余生活的组成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对艺术活动与艺术团培养的重要阵地,它丰富着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创建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开展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拓宽加深实践操作,比如组建交响乐团,对乐队进行技术指导与训练;或者成立书法协会,对书法技能进行拓展训练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公共艺术课程是进一步细化与提升,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团队性都有重要意义,丰富着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七)建设公共艺术网络资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艺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个层面是网络资源的建设。一方面,依附于项目建设的课程内容改革,主要是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地方职业特色文化、学院自身专业特色等,实施以项目为核心拓展开的课程改革方向。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公众号、校内网络等多种网络平台下,建立公共艺术课程涉猎的艺术资源,比如名人传记、音乐表演、学生书画作品等,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规范教学管理体制。制度是校园文化准则与内在保障机制,是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开展的基础。一方面,在学校的政策管理中,需要重视有倾向性的引导,形成各部分的配合,保证公共艺术活动开展、课程建设、资源库建立等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公共艺术课程结构管理与课程计划管理,需要整合学校开设的专业与公共类课程,避免重复课程或者近似交集课程的开设,按照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开设比例,协调发展,达到资源优化与融合,采用不断革新课程内容的方式,推动高职教育的管理与发展。

顺应时代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艺术课程改革已是必然,在调整课程结构+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团队力量+更新考核机制+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公共艺术网络资源+规范教学管理体制的路径中,培养师生互联网思维,实现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最终有效完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庆礼.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教学改革[J].科技文汇,2014(12).

[2]吕秋薇.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5):40.

[3]邓全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1(11).

[4]管丹,黄一波.“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5(35).

[5]张明,郭小燕.“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