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VS崇正,学术引领市场压轴大戏
2018-09-20千寻
千寻
7月,2018年春拍已近尾声,向来作为春拍压轴大戏的西泠印社(杭州)与广东崇正也已相继收官。从两家的成交数据来看,西泠拍卖依然占据着中国南方拍卖行业领头羊的地位,但广东崇正也不乏新意。有业内人士分析,近几年南方的拍卖公司与往年相比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拍卖市场的总体火爆;另一方面,南方多家拍卖公司,拍卖质量经得起推敲。
西冷拍卖:艺术市场造血功能毋庸置疑
经历3天,40余个小时的激烈持续竞价,2018年西泠春拍收官。本届拍卖共设33个专场,共计拍品5016件,总成交额11.5亿元。其中,“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岁月芳香·名扬轩陈年茅台酒专场”分别斩获白手套,9大专场取得了超过90%以上的成交率。从拍卖现场的火爆程度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力和购买力依然坚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认为:“今年是最近几年拍卖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这个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艺术品市场在不断扩大,真正的新鲜血液在持续涌入,造血功能毋庸置疑。”
“西泠味道”依然浓郁
今年春拍的“西泠味道”依然浓郁,推出的金石篆刻、印章、紫砂、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等专场与西泠印社的趣味紧密相连。
自2007年春拍西泠拍卖开创性地设立“名砚”专场,让原本属于文房瓷杂门类的砚台独立出来,成为一大拍卖类别。此后西泠拍卖连续承办了10余场“历代名砚专场拍卖会”,其成交结果让藏砚家感到京喜。今年“名砚专场”依旧没有让人失望,拍前备受推崇的著录于民国时期出版《沈氏砚林》的吴昌硕铭、沈石友藏宇宙砚以180万元起拍,最终以460万元成交。同时在历代名砚暨古墨专场和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中,与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相关的多件器物均拍出高价。吴昌硕刻凤钮寿山石自用印是难得一见的印有吴昌硕本人名字的印章,印文“吴俊卿信印大利长寿”,为其最为喜爱之私印,且印章硕大,多次出版著录,最终拍出235.75万元的高价。
本次西泠春拍的中国历代紫砂器物专场中有两件紫砂壶值得一提。其中之一是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井栏壶,以414万元成交;其次则是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荫壶,以310.5万元成交。得曼生壶不易,唐云终其一生方觅得八件曼生佳器,而此次西泠春拍两件曼生逸品上拍,在紫砂拍卖史上也属首次。
“接地气”专场获赞
作为江南第一槌,西泠每次大拍都能挖掘新可能。接连登场的“中外名人手迹专场”“童年的六种温度——信札与漫画特别专场”“摄影及电影艺术专场”“岁月芳香·名扬轩陈年茅台酒专场”,地气十足,情怀满满。你能想象,在预展现场,来宾可以喝“铁盖茅台”就花生米,还能品鉴陈年普洱吗?
“童年的六种温度——信札与漫画特别专场”以童年为线索,试着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由艺术作品构成的过去、现在、未来或想象世界,让观者向童年更深处寻梦,回味童年的温度。最终此专场市场反馈热烈,全场94.4%成交,其中Lot2949号莫扎特为学生作《c小调赋格曲(作品号506a)》珍贵原稿以304.75万元成交,创国内西方音乐家手稿拍卖纪录。这个极富烟火气的创意在征集之时便赢得了诸多藏家的共鸣与赞赏,并由此获得了更广阔的征集圈:艺术爱好者、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对所有的文化感兴趣的人,甚至是对自己的回忆感兴趣的人。
不得不提的还有斩获白手套的“茅台专场”,总成交额8488万元,一举刷新世界白酒拍卖专场最大成交额纪录,成为自白酒登陆拍卖市场以来规模最大、茅台品类最全、酒品收藏年份时间跨度最大的茅台酒拍卖专场。市场上难得一见的20世纪40年代赖茅最终以197.8万元成交。产量稀少,生产时间只有10年光景的铁盖茅台更是成为此次拍场的“抢手货”,均被现场藏家高价拍得。相信受整体经济实力上扬的刺激,白酒未来拍卖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网拍吸纳圈外买冢
就在春拍启动的同时,西泠网拍7月拍开启,推出了来自不同品类的17个专场。今年,西泠·艺是网拍负责人陆丰川将重心转向了“体验”,同时通过微信小程序吸纳更多年轻的国外新买家进入艺术品市场。
为何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在其上? 陆丰川认为:“网拍是一场不可抗拒的大趋势,对买家、卖家、拍卖公司三方而言,身处其中都是受益方。对拍卖公司而言,征集的拍品有些可能够不上大拍,有些门类或主题大拍没有涉及或施展不充分,那么就可以放在网拍上。对买家来说,网拍平台最重要的是提供了顺应时代趋势的消费习惯。从最初的月拍到现在的日拍,西泠网拍其实就是实实在在地贯彻了‘互联网+的行业态势。”
与生活息息相关,价格又不是很高的艺术品,选择网拍的渠道,的确是传统“嘉年華”式的线下大拍无法做到的。
广东崇正:华南市场份额还可以做大
7月6日,历时2天1夜的广东崇正2018五周年春季拍卖会收槌,17个专场2000余件拍品共取得52亿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逾75%,诞生一个“白手套”专场,5件成交价过千万的拍品。成立5年,17场拍卖,逾35亿元成交额,广东崇正为华南艺术市场交出份满意的成绩单。广东崇正首席执行人许习文认为:“这是在打一场五年来空前的硬仗。遗憾的是广东艺术品市场占有的份额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比较小,整个量还需要加进,还要助力,按照广东经济水平和态势还能做得更大一点,整个蛋糕还能多分一些。但是这也说明我们还有大的发展机会,未来下个五年计划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主打名家旧藏、“生货”
“倩庵痴语·吴湖帆与周炼霞”专场是本季崇正春拍最大的亮点。这批藏品是吴、周两人共同的弟子徐承赉、平初霞伉俪的旧藏,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35开吴湖帆写给周炼霞的手抄词稿;二是吴湖帆和周炼霞合作的精致小品;三是吴湖帆赠送周炼霞及徐承赉家族的山水、花卉小品;四是词人宋训伦旧藏的周炼霞旧影集,收集了140多张周炼霞各个时期的旧影,原主人题满诗词及锦句,身后转交徐、平伉俪秘藏。这批藏品可以说是研究吴、周“填词侣”关系的重要佐证,也是研究“民国范”和“文化孤本”吴湖帆的可靠文献。而这么大批量的关于吴湖帆文献涌现,在全国拍卖场均是首次。巡展时便成为热议的话题,最后该专场勇夺“白手套”,成交均价逾100万元,也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同样表现红火的,还有几个名家旧藏书画精品专场。《大成》杂志主编沈苇窗旧藏专场、杨可忠旧藏专场等,成交率都达到了90%以上,许多拍品均溢价数倍成交。这些旧藏都是由后人提供,几乎都是生货,可见只要出处明晰,市场就会给予正面反馈。
以上可见今季崇正春拍采取了“小而精”的专场战术,细化了书画板块,来应对市场现阶段调整的趋势以及主流收藏的需求。
文物商店旧藏值得关注
今季崇正春拍,一批国营文物商店旧藏的器物无底价起拍,引起激烈的争夺,多件拍品溢价几十倍成交,其中一款“清铜鬲式三足炉”就以39.1万元成交。
国营文物商店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为收集保护流散文物在全国各省市成立的。可以说文物商店是将珍品佳作与藏家墨客之间建立深厚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拍卖市场兴起以前民间藏家选购精品文玩的主要途径。而且文物商店素以精绝专业著称,不仅藏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而且不乏佳作,许多老旧精品均出自各地文物商店。崇正上拍的这批国营文物商店旧藏,无疑给在当今鱼龙混杂的收藏市场上增添丝新鲜的气息。对很多藏家来说,这也许是个“捡漏”的好去处。
当代水墨的新尝试
除了书画、古器物等其他板块在稳中求进外,崇正今季的当代艺术板块有耳目一新感,将视线聚焦于一批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的油画、版画、雕塑作品。这次亮相作品中有罗中立、李铁夫等极具藝术价值的经典上乘之作,亦有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邓箭今、范勃、车建全等人的精彩挥毫,亦见丁雄泉等名家版画。“荟萃·油画、版画、雕塑”专场总成交额1069.04万元,其中油画专场封面作品,罗中立《起夜》拍出了483万元的佳绩。由此可推论在二级市场里的少壮派艺术家们正处于一个转型的节点,艺术品消费时代也终将到来。
此外,今年崇正首设新水墨专场“自我认识——新水墨的变与守”,首战斩获538.2万元。当代水墨自2012年被国内外拍卖行、博物馆力推后备受市场关注,虽然曾一度被边缘化,但随着学术界的研究、拍卖公司的挖掘、展览的推介及商业运作,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同时,也成为现阶段被寄予厚望的市场宠儿。另外,随着年轻藏家的入场,他们的收藏品味和爱好也偏向多元化。于是,当代水墨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各家拍卖公司试水的对象。该专场成交率虽然比不上其他老牌专场,但让我们看到崇正对年轻藏家的尝试和培养,藏家们也可由此管窥南方艺术市场的自由和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