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分层回归分析

2018-09-20中国医科大学110122王帅博吴琪俊

中国卫生统计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医学生

中国医科大学(110122) 王帅博 吴琪俊 刘 洋

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1],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性评价,后者是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2]。目前,由于大学生群体在社会阶层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情感因素导致了一些意外的发生。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参考,对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医学院校全日制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000名大学生,在被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后,在一定时间内统一发放调查问卷,统一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0份,其中有效回收2503份,有效回收率为83.43%。对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后,采用项目组统一编制的EpiDada 3.1数据录入程序,由培训合格的专业录入员以双录入的形式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并进一步整理和逻辑检错。

2.研究工具

(1)问卷主要包括五部分:医学生的一般情况、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生活事件量表(college-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students life events scale,CSS-LES)、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一般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是否恋爱等内容。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国内学者段建华根据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3],得分越高则代表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越高。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本研究中使用的中文版是于1995年在香港开始使用[4]。

生活事件量表(CSS-LES) 采用王宇中等编制的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5],整理后共有 76个题目,正负性事件各 38 个,分别取均分作为正性事件、负性事件的得分。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由肖水源编制[6],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三个因子,共10个条目。重测总分Cronbach′s α系数为0.92,各分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89~0.94之间。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连续性变量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采用多重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探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将主观幸福感评分作为应变量,调查对象的一般因素作为自变量,入选变量和剔除变量的标准均采用系统默认的检验水准:α入= 0.05,α出=0.10。采用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进行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诊断,诊断标准为容忍度小于0.1与方差膨胀因子大于10时,则认为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7-9]。

结 果

1.基本情况及主观幸福感单因素差异分析,见表1。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在不同的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月生活费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性别、专业、是否单亲、是否恋爱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的相关分析

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正面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P<0.05),而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具体内容见表2。

3.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分层回归结果显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正面生活事件分别对总体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而负面生活事件则起到了负向预测作用(P<0.01)。具体情况见表3。

表1 研究对象不同个人基本情况变量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表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感和生活事件之间的相关分析

**:P<0.01

表3 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多重线性分层回归分析

*:P<0.05;**P<0.01,

讨 论

1.主观幸福感在个人基本情况方面的差异

(1)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差异。在本次分析中,该校新入学的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然而随着入学时间的延长,主观幸福感出现了下降趋势。对于医学生而言,大学本身学制就较其他专业学制较长,前三年都处于学习、巩固基础知识阶段。大学生对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社团与学校活动,这就使大学生前三年的生活很愉快,幸福感较高。但是,到了四年级、五年级,学业负担开始加重,开始面临临床理论学习和实习、升学、就业的压力,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幸福感有着较大影响。

(2)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高于城镇及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可想而知,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知识结构、社会见闻、信息渠道、人员交往等方面会强于非城市来源大学生。当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与乡镇来源的大学生生活在一起时,相比之下,城市大学生的幸福感会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我国大学一般都设立在城市之中,乡镇来源大学生到城市大学学习时,往往会面临许多以往未曾接触的事物,会感到自卑。在一段的适应时间内,会带来大学生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这样会降低乡镇来源大学生的幸福感。

(3)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作为每一个家庭所关注的焦点,自然会得到所有家庭成员的关心与爱护。在物质生活中,独生子女不用与他人分享,可以顺其自然地接受父母全部的生活给予。在精神上,独生子女拥有父母和亲人全部的爱与关注,不用与别人比较,没有兄弟姐妹的争宠,自然更容易乐观面对生活,更容易感到幸福与满足。拥有兄弟姐妹的大学生,父母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上都要照顾到所有孩子的感受,兄弟姐妹之间会有父母甚至其他亲属给与的爱被分割的感觉,而且多子女的家庭,父母长辈的生活压力会更大,对子女的关注度也容易降低。这样会进一步加重子女的不幸福感。

(4)是否为大学学生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学生干部是某项工作和某类人群的领导者、决策人。这首先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学生干部这个平台也给了大学生更好的自我能力体现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空间,大学生在这个位置会变得更有自信,更严格要求自己,更容易得到锻炼与进步。这种自我的提升和他人的肯定,无疑是加强大学学生干部幸福感的有力保障。尤其是当他们的工作取得成效,获得别人的肯定时,自豪感和荣誉感会使内心的幸福感爆棚。因此作为大学学生干部相比普通同学自然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5)是否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是否参加体育活动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大学生之间增加交流,增强身体素质,发泄压力,减少负面情绪,在幸福感体验上具有明显优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使大学生增加本人在其他学生中的认同感,提升自信心,对生活与学习,甚至是未来的工作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生活费用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不同生活费水平对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均有意义(P<0.05)。月生活费用低于300元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低于其他的大学生。这说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医学生感到更幸福。然而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物质和心理需求都难以得到全部的满足,因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增加孤独感和消极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正面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而负面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

本次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起到了较强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每次都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自觉价值感高,期望值会不断上升,自我效能感就会不断提高,自信心更强,幸福感也会比较强烈[10]。社会支持对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主要作用(β=0.254)。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社会支持的实质,同时社会支持也是个人处理紧张事件的潜在资源[11]。此外,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可以有效缓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大学生个体的不良影响[12]。正面事件有助于积极情绪的激发,也就是说医学生经历的正性生活事件越多,越能积聚到积极情绪,并能减少消极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经济条件或身体变好、良好的娱乐体育活动都能促进医学生对积极情感的体验,进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13]。与正面生活事件相比,负面生活事件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加强烈,负性生活事件会降低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14]。

因此,提升大学生社会支持感、自我效能以及降低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对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增加自信,不断获取正能量,从而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学生、生活态度,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医学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幸福感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