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柿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8-09-20罗正荣
罗正荣
(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柿(DiospyroskakiThunb,2n=6x=90;少数品种2n=9x=135)为柿科(Ebenaceae)柿属果树的代表种。根据果实能否自然脱涩及其性状遗传特点,现有品种分为甜涩性状表现质量性状遗传特点的完全甜柿(Pollination constant & non-astringent,PCNA;简称甜柿)和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的非完全甜柿(non-PCNA;简称涩柿)[1]。其中,完全甜柿可细分为自然脱涩性状受显性单基因位点控制的中国原产完全甜柿(简称中国甜柿或CPCNA)和受隐性基因位点控制的日本原产完全甜柿(简称日本甜柿或JPCNA)[1];非完全甜柿又可细分为不完全甜柿(Pollination variant & non-astringent,PVNA,此类果实能否自然脱涩与种子有无和数量、气候条件有关)、不完全涩柿(Pollination variant & astringent,PVA,此类果实仅靠近种子的果肉可自然脱涩)和完全涩柿(Pollination constant & astringent,PCA)。甜柿果实可在树上自然脱涩而无需任何人工处理即可脆食,改善了柿果的鲜食体验,且方便贮运,是中国柿产业重点发展的品种类型,也是世界范围内柿遗传改良的首要目标。
程序π和命题φ共存:静态和动态之间不存在冲突。另外,非决定论认为:一个程序可以有若干个执行结果,现在称为程序逻辑,和用联结词分析的静态命题的规则相关:
中国是柿的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和产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柿产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传统产区仍以完全涩柿为主,涩柿果实需经人工脱涩处理才能食用,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且脱涩后的果实耐贮性降低;脱涩不完全的柿果不仅商品价值低,还导致消费者对其诱发“柿结石”(Persimmon bezoars)的恐惧。成年柿树抵御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能力较强,果农易形成可粗放管理的认识误区。此外,柿的加工适应性较好,日韩市场可见数十种产品,但中国除柿饼之外,在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还相当滞后。笔者以国际园艺学会第六届柿学研讨会(西班牙Valencia,2016年10月16-20日)交流论文为基础,并结合现场考察资料和参考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柿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柿产业发展的启示作一扼要总结,以期对未来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所以,在校长和家长的认识中,不排除“踢好足球,上名大学”的动机,但是就校长而言,他们更多的想法是响应国家号召,执行国家政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知名度。就家长而言,他们更多的想法是让孩子参与校园足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让孩子有一项体育特长,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而家长的这一认识恰好契合了校园足球改革的本初含义。
1 产业规模及其特点
据FAO(2018)统计,2016年全世界柿树栽培面积101万hm2(中国94万hm2,占世界的93%)、柿果年产量543万t(中国近400万t,占世界的74%)[2]。中、韩、日和巴西是柿的传统产区。最近,西班牙的产业规模增长较快,自2014年起的年产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主产国第3位。其他有商品生产的国家还有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以色列、伊朗,以及新西兰等(图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柿的主产区由传统的黄河流域开始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发展。以长江为界,年产量排名前10的省份南北各占50%(图2)。目前,在农业部统计的果品中柿的年产量排名第8位(图3)。
图1 2016年世界各国柿年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FAO,2018)
图2 2016年中国各产区柿年产量(t)(农业部,2018)
图3 2016年中国主要果品占总产量的比例(农业部,2018)
华中农业大学柿团队组装和集成抽槽改土+起垄定植、宽行密株+矮干低冠、Y形整形+三三制简化修剪、树盘覆盖+行间生草、地钻挖穴+局部施肥等技术,田间管理以冬季管理(修剪-清园-施肥-消毒)为主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冬季柿园废弃物直接粉粹还田)为重点,建立起阳丰甜柿轻简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15]。
2 种质资源遗传改良
柿资源保存最多的为中国(约600份),其次是日本(约400份)、韩国(约200份)和西班牙(约100份)。但种质评价和利用以日本取得的成效最大[3],日本国家农业和食品综合研究机构(NARO)等单位在成功推出阳丰、太秋和早秋等主栽品种后,最近陆续释放太丰、丽玉和太雅等新品种,红叶品种朱雀锦和矮化砧木丰乐。福冈县农林综合试验场通过2n花粉途径选育出世界首例9倍体无核大果完全甜柿新品种秋王。此外,宫崎大学选育出矮化砧木MKR1;静冈县果树研究中心选育出静柿砧1号和静柿砧2号等矮化砧木。韩国设置有专门从事柿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的研究机构,2013年报道通过杂交育种途径选育出了不完全甜柿新品种,最近又选育出早熟完全甜柿新品种Jowan[4]。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在实施各自的品种改良计划,但迄今尚未见新品种释放的报道。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分析了启蒙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启蒙(纯粹识见)和信仰在心理结构上的一致性。它们都对当时的现实世界持怀疑态度。对于它们来说,现实世界是一个颠倒的世界,充满幻象与虚伪。信仰不满于现实,它们超越现实,它们要追求绝对本质,不过这个绝对本质在遥远的彼岸。启蒙也对现实表示不满,它们也追求本质,不过对于启蒙来说,本质在于自我。它们都否定了颠倒世界提供给人们的直接观念,而确信其他更本质性的东西(自我或者绝对本质)。
中国柿的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建立以后,未来的育种目标之一将是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与君迁子嫁接亲和性强的早熟(9月20日以前采收)和晚熟(11月上中旬及以后采收)完全甜柿新品种,其在果实鲜食品质上与太秋接近,在综合性状上不亚于阳丰。此外,选育无核和生理落果少的品种也将是今后甜柿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方向[3]。
中国已报道的柿品种以实生变异和引进为主,如完全甜柿品种鄂柿1号[5],授粉单株雄株1号、3号、8号[6],广亲和砧木小果甜柿和牛眼柿等[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也在筛选与‘富有’系优质品种嫁接亲和性强的砧木类型。但新《种子法》实施后,作为“非主要农作物”的果树除少数种类实施新品种登记外,包括柿在内的大多数果树新种质仅能通过申请新品种权保护而“物化”。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柿品种改良计划均以外观和内在品质优良、丰产稳产、耐贮运、环境适应性强以及不裂果的早熟或晚熟完全甜柿新品种为主要目标[8]。除突变筛选之外,杂交育种仍是遗传改良的主要途径。最近,将传统人工杂交与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早期选择,嫩枝高接,圃地和产区多点同时评价相结合成为完全甜柿遗传改良的新趋势[9]。国内如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持续开展的杂交育种已获得部分新单株,近期将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报道。
3 栽培模式与商品生产技术
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其气温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宜柿树生长,但春夏干旱少雨是商品生产的限制因素。以瓦伦西亚农业科学院为主的研究团队正在示范柿园肥水一体化[12]和病虫害综合防控[13]等新技术。澳大利亚学者曾报道粉蚧的虫情测报及其绿色防控技术途径[14]。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素有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传统,在福建仙游和闽侯等地已经引进了此类“精致”的“小规模优质生产+综合经营”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日本宫崎大学Tetsumura研究组利用根系萌蘖并通过弥雾扦插途径成功开发出规模化繁殖矮化砧木的技术体系[10]。奈良县果树药草研究中心利用冬季人工加温的大棚生产出可在6月底至7月初上市的早秋鲜果产品。此外,继次郎的主干形盆栽、太秋的隔年结果以及平核无的根域限制等栽培模式进入推广和普及阶段后,福冈县农林综合试验场又开发出树冠连体整形模式-Joint Tree Training System,已知其在提早结果、简化修剪、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11],目前处于规模化示范阶段。此外,西班牙的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意大利的篱壁形栽培模式在地中海沿岸产区较为普及。中国新植柿园以开心形(三主枝自然开心形和两主枝Y字形)和变则主干形为主流树形。此外,三主一心形和纺锤形等也在试验示范。传统的(主干)高、(树冠)大、(枝梢)直树形正在向矮、小、斜的方向转变。
国外柿的生产国以小到中等经济体居多,发达国家如日、韩、西班牙等的产业规模较小,美、俄、印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于气候和饮食传统等原因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柿产业是中国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有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但其单位面积产量在年产量排名前6位的主产国中是最低的[2],说明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此外,从FAO统计数据看,许多发展柿产业的国家位于“一带一路”地理范围,这将为未来开展相关国际合作和果品贸易提供便利。
4 精深加工产品开发
柿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柿饼、柿脯、柿糕、柿片、柿醋、柿酒、柿冻等;柿叶也可制成保健茶;柿蒂、柿霜、柿皮等均可入药。柿单宁是一种来源丰富、结构复杂、分子量较大的缩合单宁,由黄烷-3-醇单体通过C-C键连接的多聚缩合物[16]。富含邻位酚羟基,易与金属离子如铀、钍、铅、铜、铬、铁、金、钯等结合,发生络合、氧化还原等反应,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吸附材料[17]。日本清酒常利用柿单宁作为沉淀剂以保持澄清[16]。日本学者最近研究表明,柿单宁抑制餐后血糖上升高,与其抑制消化道内糖质的消化和吸收有关[18]。最近,以柿单宁为原料的金属吸附剂、消臭剂、洗涤用品及各种化妆品陆续问世,将柿单宁的应用领域扩展到生物材料、绿色化学及精细化工等许多新的领域。随着绿色农业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柿产业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5 对中国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综观国内外柿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①有稳定的研发队伍并可获得稳定的经费支持。以日本为例,柿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农业和食品综合研究机构(NARO)果树茶叶研究部所属的葡萄、柿研究中心(东广岛市)和国立京都大学果树研究室(京都市),在各主产县均设有开展应用研究的公立研究机构。除竞争性项目之外,有一半以上的研究经费无需申请即可划拨至相关研究团队供研究人员自主使用,其柿学研究以“基本但可持续的条件保证”、“分工与合作的制度安排”,以及“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与职业精神有机结合,这种符合果树研究特点的体制以及在该体制下长期形成并持续传承的“工匠精神”,是日本柿研究的独到之处。中国的柿学研究还没有完全摆脱“散兵游勇”的状态,而且在不稳定和不充分的经费支持下还存在明显的重复研究现象。②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引进和培植市场主体,由龙头企业与农户组建“产业共同体”,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减少市场风险。欧洲国家如西班牙和意大利,以引进和培植大、中型企业为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技术示范和推广,短期内即可快速推进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有“农协”等作为市场主体帮助农户生产和销售,其功能覆盖柿产业的所有环节。在中国,参与柿产业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尤其是加工企业基本以“小作坊”为主,销售环节比较薄弱,由柿农直接面向市场,风险大、效益差。③大力研发与推广果实规模化脱涩保脆技术体系,以提高涩柿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如日本,包括采后或树上脱涩技术示范成熟;西班牙由企业引进CO2脱涩技术并规模化应用;意大利采用标准化的乙烯脱涩技术。中国北京房山曾引进过日本的现代化脱涩技术,但迄今未见大量应用;陕西富平几乎不生产脱涩鲜果商品,全部果实用于加工柿饼;广西恭城的人工脱涩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难以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此外,多数涩柿产区均有类似“柿文化节”的活动,但因未推广树上脱涩技术而缺乏现场体验感。④加大对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力度,以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的综合效益。如日本和韩国的精深加工产品种类较多,除各种食品和饮料外,最近还大量生产以柿单宁为主要原料的洗浴用品和化妆品。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住院的18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K/DOQI指南的诊断标准与临床分期。入组标准:慢性肾脏病3-4期,肾小球滤过率(GFR)为15-59 ml/min.1.73m2;患者1个月内未使用抗纤溶、抗凝药物,临床无出血倾向;排除标准:急性肾损伤者;开始或已进入血液透析阶段并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0例,年龄35-75岁,平均(37.4±6.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32-73岁,平均(33.6±9.2)岁,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柿为中国特产果树,后来扩展至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地区。近10年来在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欧、美等国也开始商品化规模生产。从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发展看,日本仍然处于世界最高水平;其他如韩国、以色列、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也在快速发展之中。从产业规模看,中国无疑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这一状态短期内不会有根本的变化,但从单产和效益看与发达产区比较还有明显的差距。近年来西班牙的柿产业规模增长较快,与许多大中型企业迅速进入该领域并全方位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发展有关。未来中国柿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①持续加大对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投入,以稳定规模适当的产业技术研发团队。②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引进和培植市场主体,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组建“产业共同体”,以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减少市场风险,尤其是避免让农户直接面临销售市场。③大力研发与示范果实规模化脱涩保脆技术体系,以提高占主体地位的涩柿产业的经济效益。④加大对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力度,以提高产品附加值。⑤将传统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将引进技术进行适用性改造,吸收和消化其他果树先进的产业化技术,集成和组装轻简化、标准化优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