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格优势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缓解效应研究综述

2018-09-19田毅郑林科付珍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田毅 郑林科 付珍

摘 要 积极心理学自上世纪90年代由赛里格曼教授正式提出以来,已成为心理学界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性格优势是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其在对于心理危机(应激)的缓解作用也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心理危机等相关概念、产生背景、相互关系,综述性格优势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缓解效应,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性格优势 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田毅,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性格优势;郑林科,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性格优势;付珍,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性格优势。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88

上世纪90年代由塞里格曼和Csikzentmihlyi最先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它是使用心理学已知的较完善和有效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与心理测量手段,来研究美德(Virtue)及性格优势(Character Strength)等人类力量 。当前国际积极心理学研究是由塞利格曼教授在1998年主持艾库马尔会议时研究得出的三个层面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积极人格特质(good character) 、积极组织。分别从个体的工作生活、情绪体验人格品质、性格优势、公民美德等方面进行研究 。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积极心理学研究背景

20世纪以前,人类关不关注人类自身具有的积极品质。直至20 世纪30 年代Tolman(托尔曼)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及荣格关于生活存在的意义的研究 代表现代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的起源。二战时心理学在帮助人们解决战争导致的心理创伤和精神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为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铺垫。到了20 世纪60 年代,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由此产生的人类潜能研究奠定了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二)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领域

积极心理学在国外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人力资源的结合 、对青少年积极心理的培养、在灾后心理辅导 工作中、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等各个方面。 其中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积极心理学在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总是从消极的角度去看到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积极心理学甚至对治疗抑郁症起到显著作用,利用培养重症抑郁症患者的幸福感,来改善抑郁症的病情 。

本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注意到积极心理学,苗元江和余嘉的《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是我国最早介绍积极心理学的文献。其中介绍了当代心理学的积极研究转向、基本理论和发展情况。作者经研究后认为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Diener进行的个体主观幸福感研究、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Lyubormirky等以认知方向开辟的新研究及Salovey等对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的反思和对积极心理学价值的评价。

目前,中国主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至学校社会教育、原生家庭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旅游等实践性较强的领域 ,开拓了新的视角和理念,为积极心理学实证研究与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性格优势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性格优势的研究背景

性格优势在国内外早期都有很多研究,我国儒家、道家、佛家从不同的角度都分别阐述过性格优势 ,儒家的性格优势在于“仁”即人与人之间的相爱关系,作为人生理想核心。道家从性善論出发,把仁、义综合在一起,认为人天生就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这些善端发展起来便成为仁、智、礼、义四种美德。佛家认为获得幸福的方法就是戒除自身的欲望,潜心修佛。这也是我国早期的性格优势起源。国外最早的性格优势的原型是由卡尔门宁格提出,他试图改变心理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方式,他提醒我们“生命本能的卓越表现”的力量。之后以Seligman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Values in Action,VIA)”项目组,展开了“重要优势品质”的研究,着力研究哪些优势品质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最优化,项目组对将各种能使人们获得兴旺并幸福生活的优秀品质与美德分类。最终塞里格曼和彼得森称提出的是几乎世界上每个文化都认同的六大美德,从六大美德中进而得出了二十四个性格优势。性格优势是通过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品质,是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Peterson 等提出的积极行为分类评价系统,将24 种性格优势分为6 项核心美德,而培养这24 种性格优势就是获得核心美德的途径。Seligman等认为,每个个体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运用与生俱来的一系列优势,将会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的参与感与意义感。为了测量Seligman和Peterson所提出的性格优势与美德,Park等人编制了“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IA-IS是用于成人的自我报告式问卷,240个题目分为24个分量表对应24种性格优势,每个分量表有10个题项。每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某项性格优势得分越高说明此项性格优势越突出。

国外关于性格优势的应用,主要在培育青少年影响青少年素质教育项目 ,也可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力量鼓励青年一代的良好品格的发展和显示。性格优势也可以帮助自我分析自己的性格优势,通过自己的性格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学习方式 ,大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性格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专业方向、择业方向。

我国对性格优势研究处在起步阶段,但仍有部分学者对性格优势有突出研究,其中少数几位学者在中国传统美德以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优势性格的研究。例如:任江、苗元江在论文中对人格品质进行了介绍,概述; 罗红艳在硕士论文中对大学生积极人格优势编制了初步的量表 ,郭雯文出版了《性格优势与美德》 。

三、心理危机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心理危机( Crisis)的概念

Gilliland 等人提出心理危机的承受人认为利用自己的资源无法解决自己当前遇到的事件及境遇 。Hoff认为,心理危机是一种不稳定的情绪,由个体当时所处的环境或当下情境等决定,会使个体暂时无法使用以往的解决危机模式来应对 。心理学专家Glass 认为心理危机是个体在承受外部刺激导致心理造成伤害。因而Glass 将心理危机定义为“心理问题的不易解决性、严重程度和调配可用资源的不确定性”。心理学家Kanel指出,心理危机问题的实质 由三部分组成:(1)危机源,可称危机的源头事件;(2)由危机源引起的心理创伤及痛苦;(3)暂时无法使用以往解决危机模式,使其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功能都有明显的降低。危机是指个体暂时无法使用自己惯常的方式解决当前遭遇时候的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一般发生在面临重大的灾害事件面前、例如亲属死亡、地震、海啸等天灾人祸事件。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现状

大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出现了身体成熟但心理尚未成熟的尴尬期, 尤其是抗挫折能力差。学业、恋爱、同学之间关系、未来就业发展等问题都会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削弱或消除危机事件产生的心理创伤,国外对心理危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模式上,但没有统一的干预模式,其中主要是采用Belkin等提出了三种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危机干预模式,即认知干预模式、平衡干预模式、最后和心理社会转变干预模式 。由于Belkin等人提出的危机干预模式有一定得局限性,主要适用于心理危机的后半程,即心理危机已经稳定并即将恢复临近危险发生前的心理状态,缺少培养个体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针对这三种国际普遍认可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缺陷,学者们经研究提出了第四种危机干预模式即危机干预折衷模式 。这种危机干预模式不局限于某一种理论方法,提倡结合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国内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干预的方案及实施措施,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案,针对自杀自残等危害自身生命的情况 ,做到在个体产生自杀意念时提早预防,在自杀准备阶段及时警惕,提早采取措施。针对一般心理危机可采用不同应对方法,如发挥朋辈互助力量或利用自身性格优势,帮助个体摆脱心理困扰。

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背景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身体无缺失,并且心理活动过程处在一种较好或平常的状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学者提出自己见解,如樊富珉(1996)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危機的防治相结合 。胡凯(2003)的主要研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研究,如恋爱、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莫旭麟(2003)经研究得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宣传积极健康的观念并同时讲解如何将积极健康的心理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是学生具有杰出良好的适应力和抗压性,以期使学生发挥自身潜力。

(二)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6年威特默在美国宾州大学设立的全国首个诊所。随后欧洲各国开始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至今已发展成熟。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标准化。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比较迟,但其发展十分迅速。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近二百年的发展,通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萌芽期;此阶段只关注弱智或发展障碍的人,并针对这些人进行心理测量、诊断、治疗。第二阶段:初期;将触角伸向教师、家长、学校等等,通过大家的配合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治疗。第三阶段:繁荣期;这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学生、教师、家长,形成全民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第四阶段: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发掘、培养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来实现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我国正是由于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才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地大力发展。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初是上世纪30 年代, 知名教育家吴南轩老师首位在南京中央大学心理系设立了心理卫生选修课。另外, 他还将《心理卫生》专栏开拓至中央大学《旁观》杂志。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众多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越来越发现德育在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工作重心回归到“生命至”上,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开展有三十多个年头,随着学者的重视其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弥补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工作的空白,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面对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放在首位,近年来心理应激引发的自杀、自残等情况越来越多,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还需要不断进步。

五、研究与展望

性格优势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缓解效应研究展望基于对积极心理学、性格优势、心理危机、S-O-R中介变量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综述,我们将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前文可知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领域开展研究已有三十多年,但国内研究仍然十分稀少,缺少相关的专业研究人员。正如塞利格曼教授所说,积极心理学就是增加个体主观幸福感,在加强积极心理学知识普及后,不断提升国民幸福感。同时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覆盖面窄未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紧密结合,通过教育学生积极健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从而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

注释:

Sheldon M .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 56 (3).216-2171.

Diener.Subjective Well-B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National Index.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3).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Seligman M E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 2000, 55(1).5-14.

李娟.积极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商业经济.2010(9).

吴萍娜.积极心理学与灾后心理重建.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36-40.

Covadonga Chaves .Irene Lopez-Gomez .Gonzalo Hervas .Carmelo Vazquez.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a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 and 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ClinicalDepression.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6.

吴茂英Philip L. Pearce.积极心理学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旅游学刊.2014(1).

C.R.Snyder .Shane Lopez著. 王彥、席居哲、王艳梅译.Positive Psychology.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0.

Tracy A. Steen, Lauren V. Kachorek, and Christopher Peterson Character Strengths Among Youth.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Vol. 32, No. 1, February 2003. 5-16.

贾红秋.论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16(23).

罗红艳.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南大学.2009.

郭雯.性格优势与美德.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Gilliland B E, James R K著.肖水源译.危机干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Hoff L A. People in crisis: Understanding and helping.SanFrancisco Jossey Bass, 1995.1-30.

Kristi Kanel. A guide to crisis intervention. Pacific Grove,USA: Brooks /Cole Public, 2003.4-12.

Belkin G S. Introduction to Counseling. Dubuque. LA William C Brown.1984.1-13.

王群.危机干预与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8-113.

王根顺、王彬裴.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综述.江苏高教.2006(6) .117, 117,118.

樊富珉、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 -18

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医学与社会.2003 , 2(1).52 -54.

莫旭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探.广西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3, 1(1).127 -128.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