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视野下城市公园儿童游戏设施及其空间设计研究1

2018-09-19范晓莉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8年4期
关键词:设施空间儿童

文/ 范晓莉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城市儿童公园在为儿童创造以户外活动为主的良好环境,让儿童通过学习、娱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达到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培养良好品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游戏是包含多种认知成分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儿童最初的,也是最佳的学习方式。游戏不仅对儿童有娱乐的作用,而且对身体、智力、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儿童户外游戏设施所在的城市空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密不可分的公共空间,它不仅仅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游乐休闲场所,同时它对儿童身心双方面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成功介入,切实地解决或改善了城市空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为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园儿童游戏空间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公共艺术用其独特的观念理论和创作手法为营造全新的儿童游戏空间提供了一种新手段、新载体。公共艺术的互动性使儿童游戏空间更具活力,儿童不再是单纯的玩耍,而是通过互动达到情感的交流;公共艺术的可变性使儿童户外游戏空间不再被实体的界面所限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可持续成长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公共艺术的审美特性使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更具艺术化的审美,而不是只在乎视觉的肤浅审美,对儿童来说也是一种感官的愉悦和视觉的享受。国内的儿童公园的设施及空间设计上过于程式化,注重商业化和市场性,很多游戏设施项目单一,只关注表面的外观设计,但未能深层次地充分考虑儿童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也无法给孩子们创造多样化的游戏体验,从艺术化的手段建构城市公园儿童户外游戏设施的尝试还不多,从公共艺术的角度介入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的设计正在冉冉兴起,无论是从理论构建层面还是设计实践方面都急需系统性的研究和发展。

一、儿童户外体力运动与游戏的关系

1.1儿童户外体力运动的作用

儿童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骨骼、肌肉特别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中枢都在迅速发育,而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是以儿童接受足够的刺激为基础的。游戏正好是为儿童提供充分刺激的最有效的活动,在所有的儿童游戏中,几乎都有身体运动的参与,这使得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因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游戏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刺激而迅速发展。在诸如攀、爬、跳、跑、投之类运动中,不仅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技能,增强儿童运动的灵活性,平衡性及协调性等,还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身体成长、体魄强健。在户外进行的体力活动,可以使儿童直接接触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增强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情绪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愉悦的心情是儿童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户外体力运动的自由、随意、开放、内容变化多端,能给儿童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这也正好符合儿童心理发育的要求,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游戏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活动,很早就被教育者引入儿童教育的领域。游戏是儿童期普遍存在的活动,对儿童来说,游戏是天性,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是其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及其特殊的作用。有研究指出当儿童在户外玩耍时,所使用的语言复杂度比室内游戏增加许多,有资料显示女孩在户外游戏场地比室内活动区显得更有主张;男孩在户外游戏时比在室内游戏参与更多的戏剧游戏;男孩及女孩在户外游戏中较能主动地参与大肌肉发展的活动,这种主动式的参与游戏能增进幼儿体能及健康。户外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它不仅能够给儿童以快乐,消除儿童的消极情绪,而且能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从而陶冶儿童的性情。在户外游戏中,儿童能够接触到各种形象生动的材料、玩具,感受着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用着艺术语言,表演着艺术作品中的美好形象,进行着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装饰和美化自己的游戏环境,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儿童对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户外游戏是儿童感受美、创造美的一种特殊审美活动。

心理分析学者注意到游戏中现实和幻想的问题,发现儿童在幻想的游戏中全神贯注,才使我们对儿童游戏有了真正的了解。从心理学分析的角度来讲,游戏能够增进人格发展的健全;透过游戏儿童的希望得以实现,因而获得快乐;游戏本身有治疗的作用,它能帮助儿童克服恐惧和不愉快的经验;透过游戏,儿童获得对物理和社会环境的控制能力。儿童游戏设施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改善并激发城市公园的活力,释放城市空间的魅力。拥有儿童游戏设施的城市公园是最贴近儿童运动和游戏尺度的空间场所,对于延续城市人文气息,彰显城市个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儿童游戏设施及其空间的设计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休闲娱乐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并忠实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水准。

二、儿童户外游戏设施及其活动空间

2.1儿童户外游戏设施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提高,游乐设施行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游乐设施更加新奇、刺激的感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儿童游戏设施也是广大市民所关注的对象。儿童游戏设施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儿童开发运动的技巧、增强协调感和平衡感、激发潜能、锻炼体能、提高整体素质。通过游戏设施的应用,儿童可以在玩耍中学会认识事物的经验,适应现实生活,学会如何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应对困难的能力。儿童游戏设施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激发孩子全面潜能,目前儿童游戏设施的设计中机械运转比较多,儿童自然游玩于自然中的非常少。在很多的儿童乐园中,很多儿童在设施上被动地做着各种俯冲、起伏、旋转等动作,只是在感受游乐设施带来的被动感觉,而没有产生由于自己的行为所带来乐趣,也没有去激发设计原有的可获得性,因此儿童游戏设施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生理和社会性特点等并进行全面把握。

2.2儿童活动空间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日趋紧张,城市环境和城市整体配套设施在满足市民生活尤其是休闲生活需求方面存在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适合儿童玩耍的空间越来越少,被大片的住宅楼房、写字楼、商铺、工厂所占据。儿童活动空间的不理想,过重的学习压力,以及独生子女缺少玩伴,都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影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钢筋水泥的室内游戏环境代替了以往自然绿色的户外游戏环境。城市空间也因城市一体化的进程被分割成无数破碎的小空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出现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儿童游戏空间的 “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查理德•洛夫曾指出儿童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与自然环境隔离,不接触自然,那么儿童的感知能力将会受到限制,并容易产生暴躁、易怒的情绪。二是儿童游戏空间,尤其是儿童户外游戏间的枯燥化、匮乏化问题。枯燥是由于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儿童游戏空间或大同小异或过分范式化,看起来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更重要的是空间欠缺与儿童情感和行为上的互动交流;匮乏是由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骤减,空间功能单一,许多空间不具备承载儿童游戏的需求,儿童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游戏空间,缺乏对城市中游戏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儿童游戏空间理应是一个充满分享和互动的情感交流场所,而不是现在成为了“自然缺失症”、枯燥化、匮乏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集中地。

儿童游戏和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对于儿童的认知、运动技能以及社交的发展都有一定作用,包括知觉、注意力、记忆、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创造力等。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即对客体施加动作的过程。户外活动对儿童智能、体能及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环境中的色彩、质感、物体形态等刺激手段可促进儿童与环境的交流。我国是将14岁以下的孩子定义为儿童的,在进行儿童游戏场地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和需求,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年龄是儿童分组活动的依据,为儿童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给予他们不同的选择权,这是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规划在进行分区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儿童活动的尺度,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使用群体,在为儿童做设计时,应考虑到他们在走动、奔跑、跳跃、攀爬等活动中的视线和行为尺度。第三是考虑性别差异对儿童游戏的方式的影响。

图1 靠在艺术装置旁边休息的人们

三、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

3.1 艺术拉近公众与城市空间的距离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00多年前,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owe•Olmsted)与沃克(Walker)共同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已经完成了从小众游憩空间到大众游憩空间的转变。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将公园的界定从空间提升到了情感的高度,他认为公园最大的亮点在于承载了城市居民的记忆,这些记忆将公园从以往高姿态的范畴拉到了普通居民的生活范围内,为公园增添了城市生活的文化气息。而公共艺术的介入将会从另一个真实的侧面拉近公园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距离,并成为城市公园的点睛之笔。例如,设计师奥利•格纳(Orly Genger)在麦迪逊广场公园安置了一个鼓励人们重新探索公园的公共艺术——红色、黄色和蓝色(图1)。

3.2 公共艺术赋予儿童游戏空间的创造性

图2 设施“流动沙土”

图3 蒙特利尔的彩色气球装置

图4“彩虹城”

德国思想家席勒曾就娱乐与游戏的问题在其《审美教育书简》中提过:“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而作家爱德华多•加莱诺(Eduardo Galeano)也曾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告诉我你是如何玩的,我会告诉你你是谁”。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游戏娱乐体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并使世界变得更加有意义。公共艺术给儿童带来的游戏娱乐体验是具有整体连贯的特点。公共艺术喜欢从游戏的故事背景出发,以故事中的人物或关卡作为设计元素,为儿童创造了一个极具娱乐体验的游戏娱乐环境。正如鲍比•索考特斯(Bobby Zokaltes)在斯科茨代尔艺术节上设计的名为“流动沙土”(shifting sand land)的装置(图2),该装置的名字就来源于超级玛丽里沙漠的关卡。该装置艺术属于虚拟和物理游戏之间的游戏设施,鼓励视频游戏的爱好者加入进来。游戏装置的玩法类似经典的游戏项目“不能碰到地上”。整个装置放置在直径50英尺的草地上,由25个18英寸到6英尺不等的模块组成,形成了一片“群岛”。每个模块由钢制的半球形构成,球体里注满了水作为配重,用来减慢“岛屿”的摇摆。在“岛屿”外侧附加了一个木板和一个软垫保险杠,既可以用来确保没有人刮伤或磕碰膝盖,又可以使“岛屿”更加稳定不会轻易翻转。儿童可以站在“流动沙土”中间的小平台,也可以在各个小岛屿上来回穿梭。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岛屿”允许同时多人存在,类似四人翘翘板,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具动态活力的游戏形式。设计师说他的这个游戏装置灵感来自于设计师理查德•达特(Richard Dattner)说的一句话:“在游戏空间中,幻想与现实、逻辑与非逻辑、单人和多人能够共同存在,相互理解。”

3.3 公共艺术给城市公园带来新的审美体验

柏拉图曾公开表示过从小培养艺术修养对于儿童成长来说是极为有用的。公共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组合方式能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带来不一样的新气象。如Daily tous les jours设计团队在蒙特利尔博物馆前的草地上放置了一系列彩色气球装置,该装置就是以数量重复、尺度的差异感以及色彩的鲜艳程度,三方面来营造儿童的审美体验,对儿童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图3)。

3.4 公共艺术构建儿童立体多感官空间

图5 复合感官装置“Zighizaghi”

图6 深圳儿童乐园平面规划

在主题性儿童游戏空间中,儿童能摆脱现实的束缚,完全沉迷在自己自由的幻想中。公共艺术介入主题性儿童游戏空间时,一般采用从形态设计上充分挖掘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设计元素,例如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儿童经常玩耍的玩具,儿童喜欢的颜色、植物、形状等等。这些与儿童具有情感连接的设计元素与装置艺术的结合会使故事人物、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从二维环境中跳脱出来,以更加视觉化、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在儿童面前,以积极的态度调动起儿童的情感的交流。例如2010年FriendsWithYou为巴塞尔艺术节设计了一个互动设施“彩虹城”(Rainbow City)(图4)。该设施由40个不同形状大小的充气玩偶组成了一个“真实”的世外桃源。户外游戏空间被大量颜色鲜艳、形态亲和的充气玩偶雕塑构成,充气玩偶的大小从十到四十英尺,大小不等,这种夸张的尺度更加符合儿童的幻想。彩色的条纹、夸张的玩偶尺度这些都规避了日常生活场景会出现的经验,成功的给儿童营造一种超现实的迷幻避世体验,激起儿童的童心。对于儿童来说仿佛自己就像是掉入爱丽丝梦游仙境,每样事物都看起来妙不可言。

说到感官,在幼儿时期人们就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来感受环境,累积经验,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儿童、儿童与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越加频繁复杂,导致空间信息的碎片化、不稳定化、复杂化、变异化,仅仅只使用一种感官已无力捕捉全部信息,因此儿童希望能够以一种更加全面、深入的形式去感受世界。这就要求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师摒弃以某一单个感官为设计出发点的方法,而是将五感以做加法的方式联合,从复合感官的角度去营造整个儿童游戏空间。同时,公共艺术综合性的艺术特性,驱使公共艺术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合理的糅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公共艺术形式,如结合影像、互动、建筑等多种门类丰富多样的公共装置艺术。而这些艺术在介入儿童游戏空间后从耳、眼、口、鼻、手等感官接收器中找寻介入点,以艺术的方式放大儿童的感官系统,一方面强化儿童的视觉感官,另一方面又同时调动儿童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复合感官,使儿童能够得到丰富的多感官联动的环境体验,给予了儿童身心的极大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例如,OFL Architecture与Farm Cultural Park合作,在意大利创建的多感官的城市花园设施——“Zighizaghi”(图5)。该设施由六边形的木质平台为组件的模块组合而成,整个设施还添加了照明和音响系统,并在木质平台夹缝间种植了柠檬树和薰衣草等芳香植物。当儿童从平台上走过时会发出声音,并且声音通过音响放大,与儿童进行清晰明确的听觉互动;当儿童静静坐在那时,阵阵散发的花香又使儿童心情舒畅,与儿童进行着嗅觉的互动。

图7 王子船立面图

图8 更衣室立面图

图9 雾之广场剖面图

深圳市儿童乐园是一个集游乐活动和公共休闲空间相结合的复合型公园,是一个让儿童在生态而又有趣的环境中快乐的游戏、学习、成长的“绿色乐园”(图6)。在该儿童乐园的规划中,既保持了城市公园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又有机地融入为专为儿童户外游戏、体能锻炼、科普教育而营造的空间;既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不同主题区域里,以适合的活动方式开展游戏,又将这些分区通过环境和空间的营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中心戏水广场的形式采用了蜿蜒如水母,色彩如变幻的海洋一样,配以滨海风情的植物,形成一个独具艺术特色的儿童水上活动中心。在该区的中心设计了一条可见到长达25米的艺术装置——王子船(图7),船上设置了海王宫,结合礁石水草设计成海底宫殿形式;为了加强和渲染主题,功能性建筑如更衣室的外观也紧扣海洋性主题(图8),唤起孩子们快乐的情感。该儿童乐园的自然探秘游乐区以探秘为主题,以充分展示自然界的神秘为目的,通过与自然结合的游乐形式,让儿童在游戏中了解自然界的风、光、雾等奥秘,以及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直观感受,让都市儿童更真切的感受大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该区的设施及场地均经过专门的艺术设计,如雾之广场呈现大雾弥漫的场景,让孩子体验雾中游乐的乐趣(图9)。

四、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研究

日本著名儿童研究家仙田满先生采用儿童户外活动环境与活动行为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将儿童游戏空间分为六个原空间(图10):自然游戏空间(Nature Spaces)、开放游戏空间(Open Spaces)、冒险游戏空间(Adventure Spaces) 、隐匿游戏空间(Hideout Spaces)、游戏设施空间(Game Facility Spaces)和街道游戏空间(Road Spaces)。本文根据城市儿童公园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前五种空间来进行公共艺术介入的相关设计研究。

4.1自然空间情境

自然游戏空间是指能够使儿童与自然元素进行亲密接触的游戏空间,在这种空间环境里儿童喜欢与动植物互动、亲近的天性得到充分的满足。以下讲述的是以公共艺术的视野,以自然空间为环境载体构建的空间主题情境塑造。

图10 游戏的六个原空间

图11-1 管空间——“梅拉诺的管道”

自然空间又分为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两种。但不论哪种自然空间,都一定要充满诸如植物、泥土、水、动物等清新温和的自然元素,这些元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同时也深受儿童的喜爱,它能够使儿童充分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培养儿童正确的自然生态观。但要注意在公共艺术介入自然游戏环境时,不论是对于天然游戏空间还是人工游戏空间来说,切记要遵循自然本身的平衡观,从整体环境入手,将人为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在自然空间情境的塑造中,通过利用公共艺术的“环境+材料+情感”的艺术理念能够来丰富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天然性,打造出集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景观环境。

例如Numen / For Use设计团体利用三种不同材质,以对自然最小伤害为目标的前提下,在自然环境中打造了出了管空间、带空间、网空间三种具有不同趣味性的游戏空间,是公共艺术应用于自然空间环境的成功探索。“艺术与自然”艺术节的负责人(Ira Payer)伊拉•帕耶当时曾这样评价过该装置:“除了其公共性,他还为邻里间的沟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死气沉沉的公园带来了活力。“梅拉诺的管道”为儿童提供了除视觉以外的感官感受自然,整个“管道”用安全网编织成能够纵向振荡和摇摆的闭合软管,悬挂在树干间,形成一个森林人行天桥。为求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公共艺术装置采用与树干颜色相近的弹性绳索固定(图11-1、11-2)。

图11-2 不会爬树不要紧,这个黑色网制管道带你进入自然世界

图12 带空间——“哈萨尔特的胶带”

图13 网空间——“萨格勒布的网”

“哈萨尔特的胶带”(Tape Hasselt)用透明胶带反复包裹在树干之间,会形成一个复杂的不规则表面,胶带本身看似矛盾却又似树木自己生长出来的一样,整个装置的安装过程也犹如树木的有机生长,一片一片的缠绕。该装置融于树林间,以小尺度装置艺术与大空的自然环境相搏,四两拨千斤,丰富了整个自然空间,升华了空间环境的视觉冲击力(图12)。

“萨格勒布的网”(Net Zagreb)是为萨格勒布地区的艺术节设计的,具有施工时间短、成本低的优点。该公共艺术装置安装在一个淹没在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公园里,看起来相当隐蔽,就像一片小的世外桃源(图13)。

4.2开放空间情境

开放游戏空间是指拥有开阔环境的游戏空间,在这种空间环境里孩子们喜欢自由奔跑或进行群体性的体育活动。以下讲述的是以公共艺术的视野,以开放空间为环境载体构建的空间主题情境塑造。开放空间相对较开阔,孩童可以自由奔跑跳跃的空间环境。开放空间根据边界形态和围合方式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完全开放式的游戏空间,如城市的广场、公园、学校的操场等地方;半开放式的游戏空间,如街边绿地等地方。这些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空间尺度相对较大,但由于缺乏游戏设备,宽阔的空间使游戏环境比较单调,对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疲惫感,无趣感,缺乏吸引力。开放空间一般视野开阔,儿童的视线不会受到阻隔,因此儿童在这种空间环境中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剧烈的活动,如奔跑、打闹……但随着儿童活动时间的拉长,容易产生疲惫感。开阔的视野环境在此时也会显得格外空洞和了无生趣。

TreeHugger是一家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网站,据该网站报道,近日荷兰设计师安娜•玛丽•范•斯普兰特(Anne Marie van Splunter)回收废弃的汽车轮胎为泰国与缅甸边境的1000名难民儿童打造了一个游乐天堂。整个游乐场看起来有点类似一个大型的鱿鱼。废弃轮胎非常的牢固耐用,安全性能高,设计师们尽量避免使用金属材质,在向孩童们宣扬环保理念的同时尽量减少因器材原因可能带来的意外伤害(图14)。

图14 开放空间中的“轮胎天堂”

图15 半开放空间情境——游泳圈“playLAND”

图16 由“playLAND”在半开放空间中围合的三种小空间类型

在街边绿地这种半开放游戏空间中,空间的开放性较弱,有一定的围合感,会使儿童产生领地意识。因此游戏活动也会相对静态,如LIKE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夏日体验“游乐园”(playLAND)(图15)。该空间设施是用游泳圈作为基本装置模块,为街边绿地营造了一个象征着夏日乐趣的活跃景观空间。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整个设施具有体积大、体量轻、易折叠的优点。

“游乐园”总共有三组不同形式的围合空间构成,每种围合空间又代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游戏。第一种是小型隧道空间,“游乐园”在绿地形成一个具有顶界面的低矮围合空间,在该空间中儿童可以进行一些攀爬的游戏;第二个是一个半围合的小型表演空间,儿童可以在该围合的空间内自由玩耍;第三个是一个筒式的仓塔,在绿地形成了一个垂直挺拔的空间形体,对孩子来说,空间感最为强烈,具有一定的私密感(图16)。

4.3冒险空间情境

冒险游戏空间是指能够勾起儿童好奇心且空间形式较为复杂,具有探索性的游戏空间。冒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尤其是对男孩儿来说,冒险行为是一种男子汉气概的体现。与生俱来的勇气和探究欲,使孩子不会对复杂曲折的空间环境望而却步,反而对儿童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满足儿童的探险精神。以下讲述的是以公共艺术的视野,以冒险空间为环境载体构建的空间主题情境塑造。

图17 各年龄组幼儿冒险倾向的发展趋势

图 18“GEOPARK”实景图

图19 冒险空间情境——“GEOPARK”废旧材料公共艺术设施

对于学前期儿童来说,好奇、好问、好探索是这个阶段独有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他们不断的去探索,接受新事物。通过对各年龄组幼儿冒险倾向的发展图的分析也验证了冒险是孩子的天性这个说法(图17)。冒险、探索是促进儿童创新精神发展的重要游戏活动,也是儿童提升自信心、发展身体机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获得丰富生活经验的主要渠道,儿童从出生的爬、坐、走、跳、跑等活动正是在冒险、探索中学会的。同时,心理学家Michal Ellis认为,一个对儿童具有潜在刺激感的游戏空间也应该有能力对儿童的各种游戏活动行为做出反应,且随着游戏的活动行为的深入,具有刺激感的游戏空间的反应也要越来越复杂。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游戏空间来说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复杂性,在儿童对简单游戏空间形成固定的认知后,就失去对原有空间的新鲜感与好奇感,进而变成“失落空间”。公共艺术介入冒险空间可以提高空间的刺激感,为原本平淡、枯燥的游戏空间增添了更多挑战、更多探索,培养孩子思考——实践——再思考的能力。

正如Randi Augenstein的设计团队在挪威斯塔万格设计的公园“GEOPARK”。该公园在设计过程中与当地石油开采的背景结合,然后将废旧材料(与石油相关)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冒险需求相结合,进而规划了整个公园(图5-18)。第一阶段:公园的地形是以地质层为基础进而规划出公园斜坡的,且地质层由公园中不同颜色的表面巧妙划定,其中,黑色代表油盆。第二阶段:与当地儿童探讨界定了每个沉积层的功能:骑自行车,攀岩,展览,音乐会,跳跃,打球和冷静区等。油盆改造成了一个拥有钻井滑冰公园,地质褶皱表示为涂鸦墙(图18)。第三阶段:公园的最后阶段是对公共艺术设施的安装,采用的是与石油相关的废弃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再循环和重塑来创建其表面和特征。最终地质公园从以前被遗弃的废旧场所变成了一个积极活跃的社会空间,受到周边居民的热烈欢迎,原本计划一年的临时公园已经变成了一个长久的公园(图19)。

4.4隐匿空间情境

图20 隐匿空间情境——水箱“城堡”

图21 四种不同乐趣的隐蔽空间情境

图22 设施空间情境—— 展开与折叠的“未定义操场”

隐匿游戏空间是指具有私密性且不易被人发现的游戏空间,又可以称之为“秘密空间”。由于空间尺度的相似性,在这种空间环境里能够轻易的激起儿童的认同意识。游戏屋也可以说是隐匿游戏空间的一种。以下讲述的是以公共艺术的视野,以隐匿空间为环境载体构建的空间主题情境塑造。

有些设计师认为小型的隐匿空间对儿童来说是多余的,不仅限制儿童的活动,还会造成安全问题,影响成人对儿童的照看。但对于儿童来说,隐匿游戏空间满足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安全感和领域感。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于与成人一起玩耍的行为是具有排斥心理的。有儿童心理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对于3~12岁的儿童来说,其思维方式还处于一种直觉阶段,对环境的刺激感较弱,因此当儿童进行游戏活动时,儿童会呈现出一种与环境无关的“自我中心”状态。儿童的这种“自我中心”的现象会驱使儿童聚集在一些相对私密的空间,这种“自我中心”状态其实就是儿童对于自我的保护感。另一方面儿童的隐匿空间也意味着它的空间范围是一种“小空间”或“角落空间”,因为当儿童聚集在符合自己身体尺度的矮小隐匿空间中玩耍时,儿童与成人的角色对调,儿童是空间的主宰者而成人是空间的侵入者,这种适宜的领域感有助于形成儿童的自我认同意识。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评论家约瑟夫•沃特里克(Joseph Rykwert)在《亚当之家——建筑史中关于原始棚屋的思考》中就提到过儿童对于领域感的渴望,他发现每个儿童在年幼的时候都会用桌子、椅子等物品将自己包围起来,试图划分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城堡”。

图23“未定义操场”通过移动、转换、满足需要的功能

图24 高线公园的儿童游戏空间

例如Basurama设计团队就在台北用公共艺术装置介入游戏空间的理念设计了四个隐匿游戏空间(图20)。设计团队试图通过对废旧水箱进行裁切、重置等设计方法创建一些具有尺寸小、私密性强的隐匿游戏空间,由于是以儿童为主的设计整个空间尺度对成人具有排斥性。孩子们可以在里面随意爬行而不被大人轻易发现。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小型的游戏空间就像“城堡”而自己就是城堡的主人。但为了安全性,“城堡”开放有度,做了一些“瞭望口”的设计,在保证儿童的隐匿性的同时又满足大人对于孩子的保护欲望。四个装置设施分别代表着瞭望、诗意、迷宫、隧道等四种不同乐趣的隐蔽游戏空间,鼓励儿童在不同类型的空间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隐匿空间(图21)。

4.5设施空间情境

游戏设施空间是指充满着大量固定游戏设施的游戏空间,这类游戏空间在社区公园或儿童公园中较为常见。由于游戏设施的多样性,在这种空间环境里不论是从儿童年龄的维度还是从儿童多样化的游戏的维度上讲,都能够满足儿童的玩耍需求。该空间有大量经过安全和舒适度测试的游戏设施,可以保障儿童使用时的安全和舒适度问题。不同的游戏器械会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游戏体验,相较于其他游戏空间来说,该空间较受儿童的喜爱。以下讲述的是以公共艺术的视野,以设施空间为环境载体构建的空间主题情境塑造。

B.U.S设计事务所在韩国创建一个可移动的体育游戏设施“未定义操场”(图22)。对于10~12岁的孩子来说,想在球场打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不仅需要提前预定球场,还要面临着与其他青少年争抢球场的风险。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要有一个球,其实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球场。基于这种理念,该设施可以通过折叠、展开不同位置的多面体满足孩子对于足球、篮球、网球和飞盘四种游戏的玩耍需求,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设备。当折叠时,会出现一个迷你足球的门框;通过展开门板上的三角形球框,可以打篮球(图23);其中一面的墙上有分数板,可以玩儿飞盘;另一面墙可用作网球墙,用来弹回打出的网球。当完全展开时,它又变成了半圆足球场和吊床。

4.6游戏环境塑造

图25 非正式性游戏空间里的儿童设施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来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极大地唤起儿童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游戏锻炼并提高了儿童的观察感知能力,使儿童集中注意力;游戏还可以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儿童的记忆思维,促进儿童双侧大脑的发育,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帮助儿童智力发展。此外,儿童的游戏是具有象征性的,它以假想和想象为条件,儿童在游戏中不仅以物代物,而且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不仅自己假装成他人,还可以串演或变换多个角色,由多人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在一些游戏中,儿童不但能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信号刺激,进入到假想的世界,同时又能意识到真实世界的存在,这是抽象表征思维的萌芽,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发展不断活跃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游戏的快乐情境成为推动儿童积极思维的强有力的动力,让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进步。

对于儿童游戏空间的界定来说有着很大的弹性,确定空间划分的不是建筑师、环境师或规划师,倒像是儿童自己。类似playground这种未被定义的空间更具有可持续成长的特性,在未来随着城市空间的变化和儿童成长的发展具有适应性。按照游戏空间使用的专业度和针对性来讲,又可分为正式与非正式的游戏空间。

4.6.1正式游戏空间——独立性和专业性

独立性:空间与其他空间有明显的界限区分,减少了环境干扰,提高了环境舒适度。专业性:有明确的人群划分,整个空间小到植被铺装、游戏设施的尺寸大到游戏功能的分区都是根据儿童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的。

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后于1980年功成身退,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FHL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图24)。姆斯•科纳在《亨特的流连之所:高线公园设计之历史、认知和评论观》一文中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设计应不受限于形式,以激发人的联想;其二,设计者需要引导受众体会设计的意图和方向;其三,持续性在景观中自然增长的体验及含意是否可以经得住时间的验。亨特从艺术、文化、历史等其他视角引发的思考对于景观设计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我们来看看在高线公园中为儿童的游戏空间设计。在高线公园3期中专门为孩子们设计了活动区域,同样尊重场地的自身特色:它的单一性和线性,它简单明了的实用性,它与草地、灌木丛、藤蔓、苔藓和花卉等野生植被以及与道碴、钢铁和混凝土的融合性,在线性空间中巧妙结合儿童游戏的特性设置了不同的灵活功能空间,与对面的野生植物空间相映成趣。

4.6.2非正式游戏空间——临时性和复合性

临时性:儿童活动的最大特点为“随即而发,随即而逝”。没有专门的儿童游戏设施,大多数的儿童游戏设施属于临时搭建,儿童活动会呈片段时进行。在临时游戏空间中任何具有游戏可能性的空间环境都可以成为儿童临时的游戏空间。整个空间始于儿童的游戏行为也终于儿童的游戏行为,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复合性:被用作儿童游戏空间的同时还承担着其他功能。一般情况下,这种复合性的游戏空间会选择与功能相近的空间融合,以确保儿童的游戏活动质量不受影响。

荷兰建筑园林设计师Pieter Kortekaas为公园设计的动物儿童娱乐设施自然活泼,操作简单,场地的适应性强(图25)。

五、结语

在公共艺术的视野之下,将艺术美、技术美、自然美三者合而为一的观念运用于儿童游戏空间及其设施的设计中去,公共艺术注重材料选择,彰显场所精神,关注人们的情感意识,这些理念的合理运用为城市公园中儿童游戏空间及其设施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思路。首先,未来的城市公园儿童设施设计必然走向生态意识与艺术的景观化,应该引导儿童要爱护环境,引导设计师在儿童游戏空间材质的选择上要注重废旧材质的再生、新材质的耐用,力求打造具有艺术化和生态化意识一体性的儿童游戏空间。其次,注重复合感官成为城市公园儿童游戏设施设计的要点,公共艺术在介入儿童游戏空间后从儿童感官中找寻切入点,以艺术的方式放大儿童的感官系统,一方面强化儿童的视觉感官,另一方面又同时调动儿童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复合感官,使儿童能够得到多感官联动的环境体验。第三,高新技术成为城市公园儿童游戏设施设计的亮点,随着技术与设备的不断创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会给儿童游戏空间注入绵延不绝的活力。

猜你喜欢

设施空间儿童
民生设施非“摆设”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