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接棒 为虎豹别墅雕像“补妆”
2018-09-19
虎豹别墅是新加坡的一大旅游景点。虎豹别墅内一座座雕像造型色彩鲜明,这背后饱含83岁的郑耀盛70年的辛劳汗水——为雕像油漆和修复。目前,郑耀盛将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来自中国的工匠陈锦龙。
陈锦龙不仅从师傅身上学到很多,两人也建立了一段亦师亦友的关系。
周日午后的虎豹别墅人潮稀落,一场蒙蒙细雨将矗立园区各隅的雕像洗刷一番,在逐渐放晴的天空下,有的神态自若,有的表情凶悍,有的痛楚喊冤,民间寓言故事借由造型鲜明的雕像在这儿流传。
油漆工匠陈锦龙一手握着刷子,一手提着装满漆色的小铁罐,小心翼翼地为雕像上色。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他用披在脖子间的“祝君早安”围巾擦拭汗水,继续汇聚精神干活。
这7年来,来自中国福建的陈锦龙每天都与虎豹别墅内的2000余座雕像为伴,他的工作是为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与动物雕像维修和上漆“补妆”,将他们完好无缺的一面呈现给到访的游客。
谙福建话被录取
拥有超过80年历史的虎豹别墅,早期靠雇用一批本地油漆工匠负责维护,随着这群工匠年迈老去,目前仅剩84岁高龄的郑耀盛在传授手艺。由于郑老师傅年事已高,虎豹别墅管理方在2011年开始物色接班人,除了要有相关技术功底,另一条件是会说福建话,因为郑老师傅只谙福建和潮州话。
现年51岁的陈锦龙毕业自当地的艺专,曾从事大型广告绘图和油漆工作。他受访时口操浓浓的闽南乡音说:“我当时正想到国外打拼,从中介那边知晓虎豹别墅在聘请工匠,一切正合心意,后来通过视频面试顺利被录取。
“这是我第一次到海外谋生,我对新加坡的印象来自在中国放映的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调色板》和报章新闻,很干净也井然有序,和厦门挺相似,因此心生向往。”
谈及上班首日,陈锦龙仍记忆犹新,他说起初有点战战兢兢,幸好郑老师傅毫无架子,见面时便递上一顶帽子,对他说这是工作所需,让他感受到师傅平易近人的一面。
陈锦龙说,他每天工作必定戴帽子,除了防雨防晒,也防滴落的油漆和尘埃,帽子成了他的制服装。
老师傅亦师亦友
陈锦龙清楚地知道他必须在老师傅退休前掌握好手艺,背负着接棒的重担,有压力。他说,师傅是严师,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这些年来他从师傅身上学习很多,两人建立起一段亦师亦友的关系。
“老师傅手艺精湛,为雕像上色是一层接一层,直到达标为止,从不马虎。这和我在中国所学的技术不太一样,我花了不少时间才上手。”陈锦龙也形容老师傅虽然偶尔会像在训教自己的孩子般发点脾气,但他不吝于传授手艺,这令陈锦龙心存感激。
“师傅也会和我分享做人的道理,他常说若雨天暂停工作,天晴后就必须加倍努力,别耽误手上的工作,做事要有责任感。”
郑老师傅目前半退休,每周三天到虎豹别墅监督工程。陈锦龙如今能够独当一面,并和另一名来自中国安徽的工匠分担工作,但他谦虚地说自己仍有许多进步的空间,还未达到师傅的水平。
对工作深感自豪
陈锦龙从事的是一份劳力工,必须在太阳底下拼搏,面对庞大的雕像时,就得搭架“爬高爬低”完成任务。他说,有好几次油漆不慎滴入眼睛,他惟有赶紧用水冲洗,所幸无大碍。
陈锦龙还分享道,忙碌时,几把刷子在手中同时不停滑动是平常事。他以“一把刷子走多少就是工作的数量”来概括工作的实况,简单的一句话道尽油漆工匠的辛劳。
据郑老师傅介绍,他曾有几个新加坡籍助手,但他们做不到数周便离职。秉持“工匠精神”的陈锦龙对这份工作深感自豪,他说:“我的工作是保存虎豹别墅的历史文化,很有意义。每当游客们在雕像前拍照留念,然后向我竖起拇指时,总让我喜出望外,这是工作最大的满足感。”
其实陈锦龙当初对这份工作也不是没有顾虑。由于信奉基督教,他对含有佛教和道教色彩的雕像有所顾忌。经一番思考后,他认为只要无须膜拜,把这些雕像当作艺术品看待,就能抛开宗教的束缚。
如今陈锦龙和这些雕像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他能够如数家珍地讲述其背后的典故;偶尔也会和游客分享景点的故事,还充当活指南,他对工作抱有热忱。
参与纪录片的拍摄
郑耀盛传授手艺给陈锦龙的故事也被拍成纪录片“The Last Artisan”,预计2018年底放映,届时观众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师徒两人的“对手戏”。
此片由义安理工学院高级讲师克雷格·麦特尔(Craig McTurk)用两年时间自费指导,目前进入后期制作及网络众筹阶段。身为影片的主角之一,陈锦龙说:“能够参与纪录片的拍摄是一个难得的经验,我的太太常取笑我就快成为大明星了,我对她说锦龙还是锦龙呀!我觉得虎豹别墅和老师傅的故事值得保存给后代看。”
新加坡虎豹别墅
陈锦龙的妻子也伴随他一起到新加坡谋生,现为食阁店长,夫妻俩育有一对20来岁的子女。对于未来的计划,陈锦龙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已经习惯新加坡的生活,喜欢这里的方便和治安。我希望在虎豹别墅工作下去,或许有朝一日也能把手艺传授给其他人。”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