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条主线串起改革好政策

2018-09-19

中国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医共体医院服务

2016年年初,根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在安徽省率先实行职业院长招聘。曾庆胜成为安徽省首个通过参加公开招聘获聘的公立医院院长。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落实好国家医改政策,做好科学管理已成为医院发展的当务之急。上任伊始,曾庆胜就充满紧迫感,他意识到,要使一家医院在激烈医疗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他牢牢把握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了一套既契合新一轮医改方向,又符合国务院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的管理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医防融合 探索医改“界首模式”

2017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界首市人民医院开拓创新,不断寻求破解之道,致力于传统医疗模式的变革,逐渐摸索出契合国家医改精神,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化支撑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界首市医防融合新模式”,成为安徽省2017年医改5项创新机制之一。

该模式集“职责融合、资金融合、信息融合、服务融合”于一体。首先,建立“1+1+1”签约服务团队(由县医、乡医、村医各1名组成),共同签约、共同履约,深受百姓信任,夯实家庭医生履约基础。其次,通过利益机制的科学设计,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将部分医共体内医保资金前置为疾病预防经费,嵌入居民签约服务,保障履约服务经费,提高各级医生防病及履约的积极性;三是在医共体内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签约全程以信息化支撑和监督,实现在线签约、在线交费、在线履约;同时在全国率先引入智能穿戴系统,巧妙利用面部识别技术,确保健康档案数据真实性,即为信息融合。最终通过“1+1+1”团队开展健康课堂、App远程门诊、医联体内转诊、一站式服务、智能随访等活动,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为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实现服务融合。

通过初步实践,家庭医生“医防融合”模式的签约服务在市医共体内全面开花,今年县内就诊率已接近90%,此模式实现了“有签有约”,引起各级领导、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健康报》、凤凰网等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曾庆胜荣获“中国县级医院百佳院长”,并被聘为“中国第二批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截至目前,先后有20余家医院前来交流,并得到国内多位医改专家的关注。医院多次受邀在全国性医院管理交流会议上就改革经验作专题报告。

整合统筹 变革人事薪酬制度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曾庆胜深知这一点,他适时提出“储备、培养、竞争”三环节。一是“储备”,他亲自率队兵分多路,分赴各大知名医学院招聘。短短两年时间,医院新招聘护士81人,医生83名,药剂人员4名,会计人员3名,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培养”,医院持续委派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并连续两年诚邀德国著名胸外和肿瘤专家来院传道授业。三是“竞争”。职能科室由原有的32个精简为18个,通过科学整合,实现减员增效,提升管理能力;推进院科二级负责制、护士长轮岗制,初步构建老中青有机组合的人才梯队。

曾庆胜倡导提高职工创造性劳动价值,突出软实力,为破解医护各自为战、轻团队合作的顽疾,他从分配制度入手,制订《界首市人民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重技术、重实效、重贡献为导向,优化医护技勤等相关科室的薪酬结构。职能科室经科学测评后,分别赋予四个等级的绩效系数。临床科室在实行工作量绩效、经济绩效积分考核制度的同时,推行病例分型管理,出院病例按相应标准划为A、B、C、D 4型,逐一确定1、1.2、2、64个分值。加之“合理用药”“星级护理奖”“临床路径入径奖”“单病种奖”等专项奖励的设立,进一步健全了综合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医院人员支出占比已达45.9%,着力凸显了职工技术劳务价值。

上拉下牵 做实医共体建设

为做实做好医共体建设工作,医院全力对基层医疗机构给予人财物倾力帮扶,帮助五家医共体医疗机构全面重建手术室,恢复部分1、2级手术。同时鼓励市医院临床科室和医师将轻病、小病下放基层,帮助基层提高服务能力。2017年医共体下属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增长11.58%,出院病例中手术病例占比达9.7%;2017年度界首市县域就诊人次增长16.18%,离90%居民就医不出县的目标更近一步。

为打开学科共建新局面,曾庆胜创新性地提出“一科一外联”,积极推进与外院的科间协作。而作为区域卫生中心,曾庆胜又另辟蹊径,实行团队造血式帮扶模式。将10家医共体成员中的光武、泉阳两家卫生院纳入紧密型医共体,选派管理人员担任分院院长,实行整体托管,并倾力支持其开展二级医院创建工作。这种授人以渔的帮扶方式,持续强化着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

智慧医疗 以信息化拓宽服务

医院敏锐把握“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动态,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系统全面升级,四大模块实现互联互通,率先在省内首批开通O2O掌上智慧医院,启用手机客户端智能就医平台。而网上查询、就医导航、微信支付等方式的运用,自助挂号、充值、查询、打印检验报告等功能于一体自助终端的增设,为患者带来高效便捷。

曾庆胜强化院外信息化拓展工作,积极配合省医学影像云服务平台和市智慧医疗一卡通建设,他倾力打造县乡村一体化信息平台,医共体单位内开通双向转诊信息平台,成功完成患者转诊流程“程序化、标准化”的信息化对接,为全面探索签约服务提供平台保障。而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巧妙运用,在实现居民健康数据这份“活档案”动态管理的同时,确保了居民健康档案的真实性。系统建设模式得到上级领导及周边医院的高度认可。

拓宽内涵 探索新型医护管理模式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在积极推行院长行政查房制的同时,医院还成立了医疗、护理、院感等6个质控小组,实现联动互促提升,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在持续出重拳严格合理用药管理的基础上,曾庆胜创新方式,成立临床药学室。内分泌、心内、呼吸等专业的临床药师走向一线,参与交班、查房,引导医生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共同为患者服务。逐步对检验试剂及卫生耗材重新梳理,实行“二次议价”,控制“三费”不合理增长,通过一系列举措,医院药占比下降至26%,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在86.89%,抗菌药物金额持续下降。

内外强化 实现两院区并进发展

“来到一家医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外部环境,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院形象”。曾庆胜上任之初,就依托东院区与风景旖旎的界洪河遥相呼应这一有利条件,科学规划医院布局。内设山水瀑布雨林景观,修设廊亭方便患者小憩,矗立“大爱无疆”文化奇石,院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而西区着力建设妇儿专科,经院内绿化、道路硬化、病区装修、细分改造后焕然一新。

而随着医院院歌、院徽、院报、文化理念、文化象征的一一亮相,这些要素已构成医院对外独具特色的文化标志。医院积极以6S管理模式为依托,升级完善院内标识标牌形象指引系统,形成色调、风格、标准、协调统一的导视文化;提升数字技防建设,在院内重点区域安装多个高清摄像头;引进专业管理团队,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对后勤服务模块实行委托管理,建立了符合新常态的医院后勤管理与服务保障新模式。一院两区实现并进发展,逐步构建了全优化的精益管理体系。

立足公益 播撒爱心善举

一直以来,曾庆胜关注弱势群体,他先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义诊、专题知识讲座、特惠体检、健康扶贫等公益活动。并根据医保政策精神,执行“先看病、后付费”的惠民政策;同时开展白内障(超乳)免费复明手术、“全民肺病、肝病、胃病免费筛查”、先心病患儿救助项目——“心心相印”等一系列健康扶贫活动;他推进建立“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界首市人民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为贫困患者争取到“肿瘤精准化诊疗扶贫专项基金”,切实惠及百姓。同时,他积极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政策,派出12名专业技术骨干赴偏远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支农。努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应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重症伤员工作中,医院以积极有效的救治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如何使国家出台的好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有机串联、落地实现,发展成一种长效、可持续、值得推广的界首经验。”这个一直萦绕在曾庆胜脑海里的问题如今有了答案。近日,界首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化医防融合改革意见的相关文件,明确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纳入乡镇发展总体规划。界首医改正在由点到面到逐步推进,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从单项突破碎片化向“三医联动”系统化推进。

猜你喜欢

医共体医院服务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