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活”起来

2018-09-18文玉玲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合作学习

文玉玲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活泼生动的形式,拓展教学空间,努力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关键词:品德;合作学习;“活”起来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开放式氛围,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使教学活动与生活、社会紧密相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实践中,我遵循新课程标准,紧密联系生活,力求创新,使学生获得不断的成长。

一、教学内容“活”起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活”起来。

如《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这一课,教材中讲述的是学生在学习上、活动中的一些不开心的事。但我了解到的多是男生、女生在如何相处上,在和家长沟通上有着烦恼。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处于青春期,看问题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以此为重点,采用悄悄话的形式,让学生匿名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困惑。我变身为“知心姐姐”为他们排忧解难。学生露出开心的笑容。

教学《集体的事谁说了算》。课前收集学生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墙报和黑板报的布置、全班同学的太极扇、诗朗诵演出……使学生知道这些事情都要大家共同参与才会完成得更好,而不是老师或者几个班委说了算。再如身边的小事:纸团扔在了校园里谁来捡;同学的桌椅歪了谁来摆;下课了,电灯开着谁来关等,都使学生意识到集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人人都要来管理。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凸显了课堂的育人性、思维性、人文性。

二、教学形式“活”起来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得以实现。

1.体验感悟“活”起来

教学“参与无极限”,在“闲事”该不该管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使学生融入文本之中,把教材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集体中这样的“闲事”看到了,是袖手旁观还是管一管?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展开辩论,最后达成共识:集体无“闲事”,大事小事都要有人管。

再如《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一课,有个别的班级根本没有进行过民主选举。我当即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结合这个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竞选“节电员”。大家在自荐、投票、唱票的过程中,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知道了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候选人,选出最佳人选。在这既是模拟又是实际操作的活动,学生凭借亲身的经历懂得了什么是民主。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模拟”生活,拓展教学时空,让品德教育做到知行合一。

2.合作学习“活”起来

合作学习是我努力践行的学习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具有社会交往的能力。《祖国有多大》这一课,通过计算祖国的面积、国界线长度,对比南北温差等,感受祖国之大、之美。我领着学生模拟旅游:寒假时,我们哈尔滨的同学如果去海南岛、去乌鲁木齐要做好哪些准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他们又发现新问题:比如要带什么季节的衣服、走什么路线、用什么交通工具,还有时差的适应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合作”着。

3.探究实践“活”起来

新课程指出,要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来获得体验和感悟。教学中,我采用“调查思考”“收集整理”“实验探索”“观察讨论”“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和提高。如《交通工具带来的思考》,学生对身边交通工具的变化进行探讨,共同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交通工具在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汽车尾气、噪音的污染等,如何解决也是迫在眉睫。又如《请你相信我》一课中设计诚信卡,给学生充分创造、表现的时间。这一活动过程也是他们心灵得到成长的过程。

三、教师形象“活”起来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时,我相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适时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介绍自己喜欢的各民族的节日。借助道具、课件等,通过演示、解说等来做一位小“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欲望,使學生对各民族的了解更为深刻,同时也感受到各民族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良好的品德逐步形成中。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在《诚信是金》这一课中,学生列举了生活中好多不讲诚信的事例。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诚信的意义,我创设“诚信丢了后”这一情境,和他们一同表演,形成了极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懂得了诚信的重要意义,把本课的教学要求落到了实处。又如《神游祖国》活动中,我走进学生中间,成为他们活动中的一员:一位小游客。我和学生融在一起,以开放的师生关系培育着学生的个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善于把课堂内外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傅天奉.上海《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吴迪.“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校本化二次开发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合作学习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