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临床观察

2018-09-18吴均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吴均雄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红藤敗酱散加减治疗,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辅助检查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常规、白带常规及B超检查恢复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达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缓解患者腹痛、白带异常等不适感,提高治疗效果,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红藤败酱散;罗红霉素分散片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9-0057-03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多数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进行及时、彻底的治疗,导致病程迁延或炎症反复发作引起,病情顽固,常常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急性发作,出现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长期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等[1],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2]。临床中常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不佳[3]。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的范畴,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基本病机,治疗以清热利湿、理气化瘀止痛为主[4]。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在临床中取得确切的疗效[5]。笔者选取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80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2.7±2.4)岁,病程0.3~8年,平均病程(3.8±2.5)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7例,中度35例,重度18例。联合组80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2.1±2.2)岁,病程0.2~8.7年,平均病程(3.7±2.6)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9例,中度33例,重度18例。纳入标准:①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型[4],临床表现为下腹部胀痛或刺痛,腰骶坠胀,白带多,色黄质稠,小便黄,心烦纳差,舌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滑妇科检查:子宫压痛或伴有输卵管增粗或压痛。②符合盆腔炎症性疾病相关诊断标准[6]。③年龄>18岁且<60岁。排除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史,排除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婚育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19991022,规格50 mg)0.15 g,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红藤败酱散为基础方进行辨证加减,药用:红藤15 g,败酱草15 g,丹参10 g,赤芍10 g,五灵脂10 g,延胡索10 g,续断10 g,桑寄生10 g,木香10 g,茯苓15 g,山楂10 g。若白带量多加薏苡仁20 g,苍术10 g;若腹泻腹胀明显者,加麸炒白术10 g,砂仁10 g。水煎服100 mL,每日3次,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等;

1.3.2 辅助检查指标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后常规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白带常规及子宫附件B超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后辅助检查指标变化情况。

1.3.3 临床疗效[2] ①腹痛消失,白带及月经周期周期正常为治愈;②腹痛缓解、白带及月经周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为有效;③腹痛、白带及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达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后辅助检查情况对比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常规、白带常规及B超检查恢复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多由产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体乘虚而入引起感染所致;亦可由于经期不注意卫生所致[6]。急性发作时出现的发热、下腹疼痛、白带异常、尿频尿痛等不适感常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由于初期多数患者未及时或彻底进行治疗,使病程迁延转为慢性,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及生殖健康。由于长期反复感染,加之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常规单纯使用抗生素往往收效欠佳。罗红霉素能透过细菌细胞膜,在P位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可逆性地结合,阻断t-RNA与P位的结合,阻断多肽链自A位向P位的转移,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有抑制作用[7],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较常用,但存在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8]。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的范畴,基本病机可概括为湿、热、瘀、虚。患者产后或经期血室正开,气血亏虚,湿热毒邪乘虚内侵,结于气血,瘀滞胞宫,阻滞胞络,不通则痛,治不及时则内侵营血分,治不彻底,余邪未净,伤及肝肾则反复发作,病性为本虚标实,故在治疗上多采用清热除湿、化瘀止痛辅以补肾健脾为法[9],本研究中,采用红藤败酱散[10]为基础方,方中红藤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效,与败酱草清热利湿,解毒祛瘀排脓相须为用,共为君药,丹参、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五灵脂专主血症,破瘀血止疼痛,延胡索为止痛要药。慢性盆腔炎病程迁延,久病伤及肝肾,续断、桑寄生均入肝肾二经,前者为胎产要药,能补精血理筋骨,行瘀血敛新血;后者有补肝肾养血安胎之效,二者合用补肝肾、养血活血之效力增。湿浊之邪困阻脾胃,患者常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纳差等表现,方中木香行气止痛,和胃止呕;茯苓淡渗利湿,健脾益气;山楂健脾开胃。本研究中联合使用中药既有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缓解临床症状之效,又可改善口服罗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

本研究显示,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辅助检查恢复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聯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不仅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可有效缓解患者腹痛、白带异常等不适感,提高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纵艳艳,陈衍秋,胡赛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6):1059-10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M].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252.

[3]祁小楠.慢性盆腔炎规范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4(82):95-96.

[4]马艳分,冯艳奇.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及生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7):1640-1641.

[5]张双,高月平.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3):497-498.

[6]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6):401-403.

[7]吴俊萍.中医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探讨与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2):99.

[8]李常磊.浅谈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5):34-35.

[9]李妙玲.慢性盆腔炎的综合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5):120-121.

[10]谷灿灿,李娟,胡国华.胡国华教授从“虚”论治慢性盆腔炎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9):2257-2258.

(收稿日期:2018-03-09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
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中药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妇洁康洗剂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钠离子结合康复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金刚藤胶囊与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对比观察
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慢性盆腔炎的关系
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