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
2018-09-18廖舒妍
廖舒妍
摘 要:群文阅读,就是要教师在单位时间里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联性的多篇文章,并围绕着相关议题展开阅读。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细品单篇的教学模式,一改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采用了“四变”的优化策略,力求打破以单篇独进、深入研究的精读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堂教学;高效
群文阅读,就是要求把多篇相关联的文章看成一个整体,教师要围绕这个整体找出阅读主线,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比较阅读,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高学生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的一堂课只精讲一篇课文的教学模式,这种阅读模式不单单是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速度,更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自我体验。本文笔者运用了“四变”的优化策略,希望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一、蜕变的巧妙整合
因为教材的编写是有很多特定条件的,很多实用、有趣、有创意的文章,教材里并没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语文教材入手,围绕议题补充关联性强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教师通过精心选择,把课外的读物引入课内,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脑子里形成密不可破的知识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时,笔者结合课文中重复出现主旨句的现象,引入《我的老师》《我很重要》和《三个人一双眼》等文章,这组文章里每篇都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的意味深长的奥秘。在学习这类有着相同表达方式的文本时,笔者善于发现文本中反复出现的特点,并通过同类文本的整合,让文本更富冲击力,从而拓宽了学生阅读视野,使学生更透彻地体会文本人物的内心情感。
二、裂变的删繁就简
群文阅读改变了单篇课文的教学局面,让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由单一的“篇”向聚合的“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尽力减掉细嚼慢咽的阅读环节,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引进课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阅读更多、更丰富的内容,进而发现文本的写作技巧,发现文本的秘密。
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笔者以“初识鲁迅”为议题,选取《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父亲》《怀念鲁迅先生》等文章。通过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通过读不同人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整合”出一个相对立体的真实的鲁迅形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很多文章所讲的事情或者谈论的问题相同,但材料的角度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形式的文本中多角度、全面地认识人物的方法。
三、聚变的能量积累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应少于450万字。这样巨大的阅读量对小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而且市面上的阅读材料有很多,可是不是所有阅读文本学生都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相同的议题,选择关联性较强的文章进行补充教学。通过更多的课外群文阅读的补充,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拓宽学生了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学习《三打白骨精》时,引出吴承恩的《西游记》的阅读。笔者通过运用跳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带领学生读原著片段,体会吴承恩笔下的“三变”之妙,逐步认识白骨精施展的美人计、苦肉计和离间计的精妙之处,形成以主题为价值导向的“单篇经典、整本书引读”的阅读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品味人物的品性,辨析作家的行文风格。
四、智變的提炼规律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材具有“示范性”和“可复制性”。教师应该紧扣教材,以教材为中心,链接与教材相关联的文本,适时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规律性,帮助学生“举”课内的“一”,“反”课外的“三”,让学生学会通过一篇的学习能够学习这一类型的文本。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笔者选取了相关游记《七月的天山》《索溪峪的野》进行比较学习。笔者以《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为例,紧扣游记的特点,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引导学生以作者的游览顺序绘制游程图,然后把从《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两篇课文中去,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课堂中学习的绘制线路图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七月的天山》可以用流程图,《索溪峪的野》可以用起泡图。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方法的内化和阅读能力的形成。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带给笔者全新的思考。群文阅读如一缕春风,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传统语文课堂,使学生的相关领悟能力得到迁移,使据守于一隅的语文阅读教学返回到广阔无限的天地中,适时地把学生从沉闷的课堂气氛带到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让他们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阅读,让阅读能力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