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人民的浪漫演绎

2018-09-17梅雪吟

上海戏剧 2018年3期
关键词:话剧舞台

梅雪吟

继《白鹿原》之后,陕西人艺又带着充满陕西风味的话剧《平凡的世界》来到上海,并作为2018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开幕大戏与上海观众见面。

《平凡的世界》的舞台布景直观上就是一個巨型石碾子,周围巧妙布局黄土高原的窑洞、树木等几道缩影,展现出小说中双水村或者说整个石圪节一带的环境背景,乡味十足。整体油画般的纹理,让人联想到毕加索的黄铜雕塑《山羊》,有着一种虚实结合的、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风貌。今天,随着农业的电气化,石碾渐渐成了一种装饰品,而在过去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用石碾子加工高粱、麦子、玉米等粮食是以人力或畜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劳作,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过程,这无疑是中国农耕文明最深刻的记忆。舞台上这只经过艺术手法夸张、放大的石碾,承载镌刻着过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加之以稍显暗淡的琥珀色舞台灯光,把观众们拉到了黄土塬上的记忆中,同时也感受浓浓的关中乡情。

整台演出中,服化灯光对比度较低,色温较暖,稍显暗淡、怀旧。配乐以交响乐、信天游为主,特别加入了苏联民歌,强化了苏联革命文学对核心人物的深刻影响。引人注意的是台上以路遥延川故居铜像为原型的由真人扮演的铜像,“路遥铜像”伫立在整个舞台的高点,以此向原著作者致敬,也揭示了作者的上帝视角对整部作品的统摄性:每一个人物的人格、命运,都不同程度地折射着作者的精神境界。值得一提的是,360度旋转的舞台不仅打破了有限的空间格局,使内容具有延续性,也利于幕间道具和演员的转换,流畅中更见功力。

话剧《平凡的世界》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改编后的舞台演出具有了一种“群体实践”性质——这种实践,让这部“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在今时今日仍然能引发思考。该剧剧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说中主要人物和情节线索。剧中的台词、肢体动作充满张力,给观众展现出了一个活生生的陕北城乡:浓厚的陕北意象群、方言俚语、生活细节,不断碰撞出新的精神火光。该剧以贺秀莲和孙少安、田润叶和李向前两对夫妇为主线,牵出另外两对青年典型人物。开篇就是充满乡土气息的润叶、孙少安初开情窦的一幕,人物性格鲜明,基本保持了原著的原状。

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但是我认为,现实主义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浪漫主义倾向,因为其中必然饱含着主体的观照与个体期待。因此,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相比,话剧更能够充分运用音乐、舞蹈、服装、布景的表现力,最终完成《平凡的世界》文本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演出过程中高潮迭起。第一个高潮是秀莲结婚的场面,润叶来送贺礼。在这矛盾极度集中、冲突动人心魄之时,演员齐声唱起信天游:“上山里核桃下山里枣,孙少安好像个杨宗保。前沟里韭菜后沟里葱,贺秀莲好像个穆桂英……”以喜景衬哀情,整个舞台瞬间充斥生命本身的悲壮气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二个高潮是郝红梅深重的悲剧与重遇田润生的欢喜时,田润生面对观众独白:“如果我的努力,能让郝红梅和亮亮的生活比现在更好更幸福,我的生命不就是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吗?”成功地借角色之口,强调了故事的核心思想。后半场的高潮在田晓霞之死一幕中,孙少平与田晓霞的幽灵朗诵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涅塞, 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涅塞。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涅塞, 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主创同时运用了音乐、灯光、现代舞蹈等元素,展现了鲜活又坚韧的角色,平凡又努力的生活,感人至深。

作为文学作品的《平凡的世界》, 情感基调上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暖色调的叙事,好像那些贫瘠、晦暗、不平、挫折、灾难,都在亲情、爱情、同学之情、同事之情、乡邻之情,都在人间永恒的纯美情感中生灭轮回。这种带着温情的白描表现在戏剧艺术上,体现在演员自然舒展的肢体动作、深情的独白和激昂优美的配乐。舞台上,矿工孙少平和田晓霞柏拉图式的恋爱,的确是人性的光辉之处,而剧中“二流子”田福堂、游手好闲的王满银、见风使舵的孙玉亭,在亲情和乡情的浸染下,又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里的光彩和包容,这一点主创方把握得非常到位——在观众席中,笔者突然联想到木心《杰克逊高地》中的一句话“虽然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总的来说,《平凡的世界》带来了一股浑厚的陕北大风。整体观之,改编成话剧的《平凡的世界》对情节的取舍基本重现了小说文本中的大型冲突,有死生攸关“大场面”,也有市井生活的细处。

一场三个小时的话剧,相对于原著的史诗性的叙述文本,笔者认为仍可以优化:一是适当加入特殊细节,以小见大。尝试安排“放大镜”的描摹方式进行文本还原。剧中双水村恢复秧歌队以后的狂欢,铜马、铜牛等道具稍显薄弱,其实可以借机大展秧歌这一艺术形式。二是大场面散点透视过久,观众精神容易分散,人物独白完全可以适当打暗光,营造近景小环境,增添广袤空灵的美学意蕴。另外,正面“巨型石碾”的造型在部分场次比如县城、矿洞和田福堂家等,并不是很适合,易造成观众“跳戏”,是否可以适当运用其他形式来让舞台立体、灵活。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话剧《平凡的世界》中展现的善良、坚韧、对苦难的不断超越,正是中华民族自强、弘毅精神的自觉传承。话剧最后一幕,在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刻,生活的苦难正摧动心肝之时,一束阳光和舞者意象的遽然插入,正是生活本身的写照。观众在演员们踊身登上旋转舞台时起立鼓掌。这时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作结束再好不过,“生活就是这样变幻莫测——一会儿是满天云雾,转眼间又出现灿烂的太阳”。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在读博士)

猜你喜欢

话剧舞台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马戏团舞台
台上
再见啦,秋天!
《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在沪首发
画与话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