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认知与能力调研

2018-09-17孙占东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医患显著性人文

孙占东,刘 嘉,赵 露,葛 萍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消除和减轻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学科,其特点为应用性与实践性强[1]。近年来,社会康复服务需求逐渐增加,但我国康复学科起步较晚,目前康复医学人才培养70%的为专科层次,且没有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2],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3]。医患沟通能力是合格康复治疗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直接影响治疗过程及效果[4]。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某医学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对比实习前后学生医患沟通认知与能力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4级11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6人,女生66人。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省内唯一),学制3年,采用“2+1”培养模式。大一、大二为在校学习期,以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为主,期间学生到医院见习;大三为顶岗实习期,全年在临床进行实践。

1.2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5-7],自行设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认知与能力调查问卷,并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学生对医患沟通的认知,学生见习期或实习期临床医患沟通能力表现,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需求。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问卷中学生对医患沟通的认知问题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学生见习期或实习期临床医患沟通能力表现、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需求问题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学生实习前后分别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各发放问卷112份,收回有效问卷均为112份,有效率为100.00%。

2.2 学生对医患沟通的认知

对于医患沟通的认知,实习前后学生想法较为一致,只有极少数人存在不同看法。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学生对于医患沟通的认知,实习前与实习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学生对医患沟通的认知[n(%)]

2.3 学生临床医患沟通表现

在临床医患沟通表现方面,学生见习期与实习后的自我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实习后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在“能取得患者家属信任”“存在胆怯、紧张、焦虑等情绪”两方面变化明显,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在医患关系认知、亲和力、自信心等方面有所提升。但部分学生实习一年后依然存在医患沟通表现欠佳的情况,主要为“与患者沟通有困难”“不能很好地抓住患者病情诉说的重点”“沟通交流中技巧不足”(见表2)。这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理论知识欠缺,专业思路不清,把握病情重点能力较弱;另一方面表明学生人文知识缺乏,且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医患沟通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教学与临床实践中采取更为有效的提升策略。

2.4 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需求

学生实习前后在医患沟通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兴趣、在校期间增加案例教学等方面看法具有一致性(P>0.05),即认为有必要学习医患沟通课程,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建议增加案例学习。在实习前对于医患沟通教学大多数学生(56.25%)认为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习后更多的人(59.82%)认为不应以理论教学为主,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最佳时期”“临床实践是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最佳途径”,实习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 3)。

表2 学生临床医患沟通表现[n(%)]

表3 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需求[n(%)]

3 讨论

3.1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康复治疗的核心

由于康复治疗对象的特殊性,医生得到患者的认同尤为重要。而沟通是认同的基础,认同代表着治疗的开始。良好医患关系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8]。因此,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发现,实习前学生已认识到医患沟通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并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学习放在同等地位。即使少数学生在实习前未表现出足够的重视,但实习后其均认为应该加强自身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教育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校及实习医院应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培养,使其能够充分理解和认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3.2 顶岗实习为医患沟通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顶岗实习,能够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通过在校两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训,学生积累了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则能够完成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本调查显示,学生实习一年后医患沟通能力显著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询问病情并得到认同。同时,在医疗服务中,能够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做到与患方目标一致以及平等相处。但在人文素养方面,学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沟通技巧不足等。临床实践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知识、精神、行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生人文素养是保证医患关系和谐的基础,作为重视人文关怀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势在必行。学校应积极探索“2+1”教育模式下人文学科建设、授课模式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等问题,将人文教育纳入医患沟通培养体系。

3.3 校内外实践相结合是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医患沟通涉及多学科、多门类知识,实践性较强,因此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上,灵活进行实际运用[9-10]。从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为医患沟通课程中应增加案例教学,业余时间也愿意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医患沟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实行理论与案例并举、课上与课下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生动的案例中切身感受患方的真实诉求,在多样的课外活动中提升沟通交流能力,为后续实习、工作打下基础。在临床实习阶段,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有一个明显特征:具备一定的理论与专业基础,但实践能力欠缺。学生应在带教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抓住难得的岗位锻炼机会,多探索、多接触、多体验,将医患沟通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

4 结语

随着我国康复产业的繁荣,康复诊疗群体不断扩大,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等皆在服务之列[11]。面对不同服务群体,康复治疗人员具备的硬实力(专业技能)与软实力(沟通技巧)都应禁受得起临床的检验。对于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学校及医院应在相应阶段发挥主导作用,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带教方式上积极探索。学生作为培养主体,应充分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努力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临床技能。

猜你喜欢

医患显著性人文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人文绍兴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