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说课设计

2018-09-17李启立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护理学儿科实训

李启立

(莱阳卫生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

说课对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均有很大帮助,是促进教师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一种有效途径。我校近年举行了多次说课比赛,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以我校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儿科护理学为例,从说课程、说教学、课程特色和改革思路4方面介绍如下。

1 说课程

1.1 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根据课程体系安排,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公共文化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在二年级的时候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儿科护理学。所以儿科护理学既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必修课程,更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此外,儿科护理学不单单是一门护理学科,还与社会学、儿童心理学知识互相渗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整体护理观。

1.2 课程目标

儿科护理学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但是缺乏学习主动性,也缺乏临床经验。本课程定位是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和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准备,使得学生可以适应多种岗位需要,如儿科临床护理、儿童社区保健、疾病预防控制(防疫站)、育婴等。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要权衡授课对象的条件限制和课程定位的具体要求,制订适合本阶段学生的课程目标。所以,我们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3方面,对学生有明确、清晰的要求,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及工作需要。

1.2.1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概念和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熟悉各系统疾病的护理问题,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发病机制。

1.2.2 能力目标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发现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措施并付诸实践;能正确、规范、熟练地进行相应的诊疗护理操作;能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加强护患关系。

1.2.3 情感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热爱护理工作;具有爱婴、护婴的爱心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法律和维权意识;具有较好的沟通、团结协作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1.3 课程内容

因为授课对象有其自身的条件限制,而课程也有其自身的要求,所以课程内容必须要经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和调整。要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对课程进行组织;要开展模块化、任务驱动化教学,同时要注重学科间的理论渗透和衔接,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和排序标准要符合儿科护理工作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运用多种课程形式(理论课、实训课、视频课、习题课、见习课),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按照教学规律及临床实践的特点,将儿科护理学分解成6个侧重点不同的模块。如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是第二单元,第三、四、五、六单元主要是基础护理,第七单元是新生儿疾病,第八单元是营养缺乏性疾病,第九至十四单元是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第十五单元是传染病的护理。每一个模块都有不同知识和技能,各模块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保持连续性。课程安排要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保证课程重点覆盖全过程,贯穿教学始终。

1.4 课程设计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基于儿科护理工作流程和学校教学条件,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模块化、任务化;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模拟儿科护理工作过程,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以儿科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融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素质于一体。

1.4.1 教材分析 我校学生现用教材是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王晓菊和冷丽梅主编的《儿科护理学》,这是全国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的优势是:(1)紧扣教学大纲和新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是“实用、适用、能用”型教材。(2)每一单元开头有“要点导航”,使学生明确本章知识点;每一课开始都有一个案例,由案例导入新课;对每一部分知识点都列举考点提示,使学生明确重要知识点;随考点提示附有相关护考题,方便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并了解考题类型。(3)本书有配套的技能实训书,主要是张玉兰主编的《儿科护理学》(3版)和每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轻松过》。

1.4.2 课时安排 儿科护理学一学期安排64学时,包括理论44学时、实训12学时以及练习4学时、复习4学时。

1.4.3 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六大模块内容不同,重点也各不相同,一般是基础知识、疾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难点主要是与病理生理有关的发病机制。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个别辅导、充分利用儿科护理实训室、增加临床实践环节等。下面以新生儿黄疸中胆红素代谢的发病机制为例进行说明。胆红素代谢内容非常难,但了解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对学习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非常关键。所以笔者将胆红素的代谢与结婚、怀孕和生产过程相结合,设计了一个流程,学生很容易代入其中,增加学习趣味性,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见图1)。

图1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1.4.4 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学生,他们的优势是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劣势是分析能力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以及临床和生活经验。

1.4.5 教学环节 根据前期在烟台山医院、毓璜顶医院等多家医院的调研以及实习学生的反馈,我们发现很多医院为了规避风险,不安排学生在儿科实习,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都不能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儿科护理学授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拟临床真实情景,通过案例导入新课,加强学生代入感。

基于以上分析,目前我们的常规教学环节分为课前预习、课程导入、目标展示、课程讲解、课堂小结、习题测评、布置作业、课后复习8个,但是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组织、安排和调整。例如,第九单元第二节“口炎患儿的护理”内容,授课前教师编写剧本,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拍摄,后期经过多种软件剪辑和处理合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视频。授课时利用拍摄的视频导入新课,因为视频中的人物都是学生熟悉的同学,所以他们会很认真地观看视频并学习相关知识。目前本部分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基本上播放一遍视频大部分学生就可以掌握知识点。另外课程讲解也不是按照课本顺序一成不变地进行的,而是按照患儿的直接体验和护理工作流程来安排的(见图2)。课堂小结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次课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系统的认知。习题测验也不一定在课堂最后进行,可以灵活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

2 说教学

2.1 教学实施

图2 口炎患儿的护理工作流程

2.1.1 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以实现教学目标。常用的教学模式有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理实一体、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直观演示、情景教学、PBL教学等,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

下面以心肺复苏术实训为例进行说明。本次实训课是第四周第八次课,当时网络上恰好有一个案例引起了热议: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为了便于抢救剪开患者的裤子,结果导致裤子及裤兜里的钱包丢失,患者家属要求在场的医生、护士赔偿财务损失。上课前我们要求学生自行观看相关视频,思考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小儿和成人心肺复苏术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教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实训室利用模拟人进行直观演示,然后学生进行模拟练习,从而达到学做一体,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然后我们对案例进行延伸,探讨医护人员该不该赔偿患者损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一方面锻炼学生口才,另一方面使学生具有一定法律意识,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也实现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2.1.2 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通过课程导入、目标展示、课程讲解、课堂小结、习题测评、布置作业6步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基础,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制订正确的护理程序,结合临床案例,从疾病概述入手,对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发现护理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实现系统化整体护理(见表1)。

表1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组织

2.1.3教学总结和评价 每次课的教学总结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的,当堂课的教学评价是通过随堂测验和提问完成的。

2.2 教学资源

2.2.1 教辅资源 近几年,儿科教研室在学校督导下,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陆续完善了18个常用的实训流程,制作了14个微课,建成了拥有2万多道题目的护考题库,完善了8套教学课件,建成了32个思维导图,参编了5本教材。

2.2.2 实践教学条件 目前校内有两个儿科护理实训室,拥有各项技能训练所需的医护器械设备,包括蓝光箱、暖箱、浴盆、浴缸、各种仿真模拟人等。学校设有附属医院,为学生见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校外广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与31家二级以上医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制订了巡回检查制度,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

2.2.3 师资队伍 儿科教研室现有3名专任教师,都具有硕士学历,是拥有教师资格证和医师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有10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专业操作水平,是能学习、会学习的专业人才。

2.3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总体上注重过程、关注素质、多重评价。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程的评价。评价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评价,评价成绩=平时成绩(30分)+理论考核成绩(100分)×60%+技能考核成绩(10分),平时成绩包括作业(5%)、考勤(5%)、测验(10%)和实训报告(10%),详见表2。

表2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评价

3 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特色是:教学理念先进,采用素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先进,以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符合学生职业发展规律;教学模式先进,通过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内容组织、安排、取舍合理,实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现使用的教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4 改革思路

基于学生个体素质和学校硬件、软件限制,在儿科护理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建议下一步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增加临床见习,促进学、做一体;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完善技能考核模式;提高教师素质,改进课程组织形式,使课堂教学灵活化;增加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等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护理学儿科实训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圆梦儿科大联合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