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地方圆 提壶相呼

2018-09-17吴园文

江苏陶瓷 2018年4期
关键词:圆润壶把宜兴

吴园文

(宜兴 214221)

“中国陶都,陶醉中国”,这八个字说给全世界听,宜兴人说得自然,说得敞亮,有底气。这样的底气源于陶都七千多年的制陶历史,紫砂的制作是抒胸中逸气,灵窍于心,寓于境。紫砂壶的制作,是心境的体现,是双手运腕时灵感的激发,抟砂而申抒性灵,把玩而秉顺本色。因一个小小茶壶终其一身,凭着一种专注和坚守,才会缔造出一个又一个佳作。

天地悠然,过客匆匆。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经典的紫砂壶,经得起时间的历练和推敲——心手合一的造型,古朴庄重的泥色,简洁明快的线条,于黯淡的灯光下影影绰绰散发质朴温暖的气息,这是“圆提套壶”(见图1)带给藏家的享受。仿佛凡人和先贤对话,仿佛母亲和孩子凝视,仿佛好茶邂逅好水……这是“圆提套壶”带给观者的感动。

图1 圆提套壶

一把佳壶,装上二月阳羡的新绿,岁月的炉火烹煮云水生涯,日子在茶中过得波澜不惊;桃花酿酒,春水煎茶,如诗如画。回顾“圆提套壶”的创意过程,一路满满的都是关于传统、关于紫砂、关于文化的诸多美好。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天圆地方”便是汉族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天圆”寓意人在心性上圆融,这样才能通达;“地方”是指在命事上应该严谨条列。中国人的美好愿望里最多的是期盼圆圆满满、团团圆圆,朴素而实在。一把上好的紫砂圆器茗壶,无论是整圆、半圆、椭圆等形式,追求的是壶体的协调统一、赏心悦目;视觉和触觉上的平衡、和谐、韵律、对比等,通过形式来体现,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美感。就像这把“圆提套壶”从上圆到下圆,并无刻意雕琢之感,自然顺畅;棱角圆润,触手生温,器型稳重,略见精巧;短直壶流,嘴头微钝;提梁壶把阐释圆中天地,端握舒适有力;壶钮创意自然,如碗似半球,呼应着整体的造型;壶底圆球做鼎,是力学里的平衡之道。壶嘴含蓄挺拔,富有力度,收放得宜,如倾诉之感。配置一杯一碟,依然是圆润的造型,小巧精致,和主壶呼应,自然吻合,将中华天圆地方的智慧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圆提套壶”壶身于圆中见圆,然而丝毫没有块面镶接痕迹,所以细而观之觉得弧形凸显,再观之则见圆器特有的丰润之感。稳重得体的壶钮造型,用含蓄的艺术表现力,使之在壶体上有过渡和融合的感觉。在圆润盈满的壶身上饰以朴素的提梁搭配,更显得壶体端庄优雅。提梁壶把随壶身乘势而起,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与壶的流遥相呼应,构成一种饱满的气势,整把壶线条流畅挺括,衔接顺滑自然,抚之舒适,握之温润。一茶一杯拿捏舒适,提起拿下若闲云清风,诗意盎然。

紫砂的一些经典名作,高山仰止,启发后人穿越自我,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释放,于是前方一片澄明。相比其它工艺美术,紫砂意境的表达和演绎常常依托内心的故乡情怀: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紫玉金砂、桃花春雨、竹海茶洲……宜兴人懂得师法自然,宜兴紫砂的魅力,从古至今是自然恩养的。在宜兴邂逅紫砂,每个人会和创作者一样,遇到最富精神意义的美。例如这把“圆提套壶”,经过千度成陶,承载的都是祈福的美好愿望,我们在欣赏它时,也相信事事都能如人之意,给人美满,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宜兴紫砂的魅力。

在娴静的日子里,细细品味这把“圆提套壶”,简单的器型里有从容的生活,简单不苟且。紫砂人的诗意在内心、在自然、在日常,壶里盛满陶都的热情,茶香醉人,陶醉宜兴;杯里泡上清淡的百合、红枣,渡过午后的一段悠闲时光;盘中放上秋日的板栗,阳羡茶解腻;水孟里,铜钱草徭役;花瓶中,绿萝清新……如是种种,便是宜兴紫砂人的生活态度,日日与自然、与梦想同喜同游、同思同乐、同圆共融。

猜你喜欢

圆润壶把宜兴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一手掌控的餐具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Roll with it
生活
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