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无去就之谟
——浅谈紫砂作品“坦然壶”的意蕴特征
2018-09-17钱正涛
钱正涛
(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214221)
要想制作一件工艺精湛的艺术作品,制作者不仅需要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这件作品所处时代的工艺界限以及人文情趣,从中我们能得到创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何种艺术形式与当时文化氛围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艺术作品所带来的时代感,这一点在诸多紫砂壶作品当中可以说屡见不鲜,近代顾景舟大师所创作的紫砂壶,无论是“提壁壶”、还是“景舟石瓢壶”等,无不彰显着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人文气息,让新一代的紫砂壶创作者可以踩着他的脚印,更加清晰地明白自身的创作目的。当然艺术创作具有较高的偶然性,但这并不能否认,正是近代如顾景舟大师们一代优秀的紫砂创作者,引领了紫砂的道路,让有志于此的新一代少走了很多弯路。
紫砂作品“坦然壶”(见图1)的创作思路来源于一次日常的感悟,这种在生活中对某种情感的思考,通常并不会留下任何波澜,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创作者所要做的不就是将这种日常中的平凡,转化为艺术创作中的不平凡么。而这种思维正契合了“坦然”所代表的心境和感悟,从中衍化出的意蕴特征,正好可以为紫砂壶的形体创作提供养料,所以这件作品的创作是意在形先,先思考主题的内涵,再以此衍生出用何种形体来进行表达。
图1 坦然壶
1 作品“坦然壶”的造型
坦然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古井无波的精神状态,如果用形体来表达这种状态,传统紫砂造型中唯有“井栏壶”的外形最为契合,因为从意蕴特征上来讲,古井无波在中国文化中亦经常用来形容心灵,两者意蕴相近,所以作品“坦然壶”参照了部分“井栏壶”的轮廓特点,其壶面光滑圆润、过渡顺畅,从壶的表面无论是视觉上还是触觉上都感受不到一丝瑕疵,从外形上给出情感的正确诠释。其次“坦然”这种心态可以理解成一种静止的状态,亦可以作为一个正在变化的过程,所以“坦然壶”在壶肩的处理上相对平铺直叙的“井栏”就要圆润得多,是一种如同舒缓的波纹一般的缓缓平复的曲线,其轮廓线条给人一种缓慢向下延伸的感觉,嵌入式壶盖让壶的整个结构高度凝练和紧凑,从壶盖上垂直向上生出壶钮,其形态呼应壶身,采用了同样的线条变化。除此之外,大执壶把、直壶流,这类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搭配,让凝练如一的壶身看起来更加像是一个整体,摒弃了所有额外的变化,纯以简洁明快的搭配,展示着一派坦然的形体特征。
2 作品“坦然壶”的制作
作品“坦然壶”的制作秉承了传统紫砂光素器常见的制作方法,但在工艺上采用了更为复杂紧凑的搭配。制作时,从身筒开始,反复地用拍子拍打出壶身泥片,计算好长宽对应壶身大小以及高度的比例。为了让壶面看起来有向外“鼓”的张力,所以在拍打泥片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内面与外面的拍打次数可以适当调整,让壶面一侧的泥片承受更多的压力,壶内壁一侧的压力较小,这样在将来水分蒸发后会产生不同的收缩比例,在烧制的时候壶面由于压力更大,收缩比例更小,更能体现出足够的张力,从而达到腹鼓的效果。
用围身筒的方法制作好壶身以后,作品 “坦然壶”的第一个难点便在于壶口的制作,由于壶盖与壶面的曲线连贯,形如一个整体,所以壶口部分的泥片就要有所加强,用以支撑口盖形成力度,但增加这一部分就势必会影响壶口的重量,从而使得壶肩部曲线承受一个向下的压力,所以在此处应当注意到两者的平衡,在保证壶口曲线不塌陷的同时,维持壶体结构上的完整。壶盖要适当缩小内圈的宽度,从而降低自身质量,减轻壶口的压力。
在流、把、钮三者的制作上,需要抓住协调二字,壶钮的大小比例根据壶身得来,而流、把的大小比例又根据壶钮证得,三者共同服务于壶身,以壶身为主。并且依照传统紫砂光素器的布局,从壶流开始,其水平高度与壶把上端、壶钮下端呈现相对的对应关系,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3 作品“坦然壶”的设计内涵
作品“坦然壶”的创作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悟,更来自浩瀚如海的中华传统文化。葛洪在《抱朴子·安塉》中有一句话:“怡尔执待免之志,坦然无去就之谟。”大意是抱着一种犹如守株待兔的心态,没有顾虑的样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坦然是一种心灵平静的状态,并非是“古井无波”一般的彻底的平静。而是带有一种期待,一种正面的、向上的希望。
在创作时要尽量能够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所以往往一些激烈的情感,如愤怒、悲伤、喜悦等等都较为容易表达,所以这类作品也较为多见,制作者了解情感宣泄的路径,可以借此融入自身的创作之中。这就使很多人造成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当心灵平静的时候,也就没有情感的宣泄,自然也就无法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相当肤浅的。众多的经典感悟,恰恰是在平静之中诞生的,著名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就是在这种创作灵感的火花中闪现的艺术构思。所以在作品“坦然壶”的制作中,将“坦然”这一心灵状态通过合理的造型表达出来,就成为了设计内涵的核心思想。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多余的线条,作品“坦然壶”以一种宁静祥和的线条轮廓,营造出了向上的一种希望气息,搭配其茶器的本质,更是契合当今的饮茶文化所追求的心灵状态。回过头来看待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以及核心内涵,会发现其茶器的本质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与茶相合,依然能够更好地表达紫砂壶创作者的设计内涵,从而更加明显地展示出作品的意蕴特征。
4 总结
一件作品意蕴特征的完善,离不开造型、制作以及内涵设计,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缺一不可。除此之外,创作者还需要具备另外一种能力,那就是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能力,因为在艺术创作中,从来没有最好的造型、最好的制作,也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适合的造型、制作以及设计。合理的搭配将自身的能力综合表达,从而展现出最优的效果,这也是制作这件“坦然壶”的核心情感所在。保持坦然的心,以一种“坦然无去就之谟”的态度去迎接自己人生的挑战,才是健康的人生追求,同样也是这件作品创作的核心特征。
当代紫砂壶艺创作正处于一个勃发的十字路口,传统的、经典的演绎是一种延续,而全新的意蕴表达则是所有紫砂从业者的挑战。我认为想要让作品能够感动别人,首先要能够感动自身,用人生的点点滴滴凝成感悟,这样才能够以心映心地影响更多的人,扎实的等待,是一种追求向上的坦然,真挚的情感,才能担当起新时代紫砂创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