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电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
2018-09-15高培畅
摘 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课程设计应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因此,教师应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评价考核方式,以达到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铁路信号电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
近年来,高职教育备受关注,无论是社会认可度还是教育资源投入都有了显著提高,这就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就业环境和形势,要求高职毕业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满足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为此,我院对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铁路信号电源课程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本技能。
一、课程教学现状与弊端
第一,铁路信号电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理论性篇幅较大,内容比较繁杂,操作技能性内容很少。这体现不出高职教育教材的特征,更满足不了高职教育教學目标,不仅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第二,课程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没有维护、操控信号电源屏的机会,学校很难培养出技能型专业人才。
第三,静态的图册很难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电源屏的工作原理,更不用说操控方法的掌握。
第四,学与做的严重分离,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致使学生放下书本仍然不具备操作技能。
第五,教学设计没有充分分析岗位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铁路信号电源课程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项目化
铁路信号电源课程章节包括:信号设备供电概况、变压器、电机和电器、交流稳压器、开关电源、蓄电池、信号电源屏、信号智能电源屏、UPS供电系统。课程改革之后,课程名称变为铁路信号电源维护。课程项目包括:对继电联锁设备供电的控制;电源屏在计算机联锁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对交流转辙机系统的供电;对25Hz轨道电路的供电控制;智能屏在信号系统供电中的应用。
由以上新旧课程内容对比可知,原课程内容是以学科体系构建而成,教师占主导地位,逐章介绍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严重缺乏操作技能的提升过程。授课过程中没有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没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电源设备维护技能的过程。
铁路信号电源维护课程真正体现了电源的维护过程,内容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实践性、目的性增强。理论实践一体化体现了“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这一思想,设计思路以信号电源屏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为总目标,以电源屏的认知、操控以及维护为主线,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具备电源屏的操控、日常维护以及故障处理的能力。在新课程结构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用必要的设备、资料完成实践任务,从而获得知识。这期间教师是帮助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
2.教学形式多样化
(1)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讲授为辅。高职院校教学应该以实践技能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理论知识的讲授比例,探究实践工作原理、操作步骤,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等形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岗位实践情境及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教学结合设备实践教学。教师要解决课堂教学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把课堂搬到实践岗位中,搬到设备旁,搬到有经验的岗位能手旁边,让技能知识摸得着、看得见,让学生在教师及岗位职工的帮助下准确操控相关设备。
3.评价方式多样化
结合高职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学生的评价考核形式应打破“一卷定成败”的格局,通过建立过程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过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实操技能、方法能力以及团队组织能力。其中,理论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可通过卷面、问答及小设计等形式实现。实操技能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践岗位中对各种设备的操控能力。方法能力包括对岗位设备故障的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路。组织团队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学生互评的形式实现。
三、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好处
第一,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求。
第二,完善专业体系。打破课程体系界限,转变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第三,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保证理论知识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结语
铁路信号电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必须以岗位需求为中心,培养满足岗位要求的新型人才。课程改革改善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参考文献:
林瑜筠.铁路信号电源[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高培畅(1984— ),内蒙古包头人,硕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自动化、铁路交通信号。
(责任编辑:王 瑜 黄天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