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旋冲针法治疗颈肌筋膜炎临床研究

2018-09-15李晓艳于世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膜炎压痛针法

李晓艳,于世超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颈肌筋膜炎包括颈肌纤维织炎、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骨科及颈肩腰腿痛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以前由于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故常按颈椎病治疗,故疗效不佳[2]。目前本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及发病年龄下移[3],临床治疗仍以保守为主,通过系统综合的治疗后多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9~71岁,平均(41.43±3.64)岁;病程9~38个月,平均(25.69±8.96)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平均(41.59±3.87)岁;病程7~37个月,平均(24.74±9.95)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5]中颈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①颈肩部酸沉疼痛,可牵扯至肩背,症状随天气或劳累而改变;②颈肩部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局限性痛点或条索状硬结;③颈部活动有受限表现;④曾有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等病史;⑤常规X线检查常无异常表现;⑥年龄18~75岁且愿意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颈部软组织急、慢性损伤;②局部有感染、手术史;③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的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⑤依从性不佳。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无痛旋冲针法治疗。患者坐位,暴露颈背部,医者立于患者右侧,触压法在脊突两侧找出并用美兰标记颈项、肩背部的压痛点,在距压痛点约5cm处定位进针部位。常规碘伏消毒3遍,戴无菌手套后,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夹持0.5×38RW注射器针头,左手拇、食、中三指捏提进针部位的皮肤,快速刺入皮肤,针身与皮肤呈15°~20°角,然后沿皮下条索走向颈部痛点方向处刺入2~3 cm。手持针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以“三、六、九”为数交替进行旋转及向上冲刺1~1.5 min,并松解压痛点。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第2、3疗程间隔1周,共3疗程。

对照组用传统针灸治疗。患者体位及寻找、标记压痛点的方法同前,针具使用0.28 mm×15 mm毫针。常规消毒后,在压痛点及相应水平的经络和华佗夹脊穴斜刺或平刺而后以平补平泻法捻转行针,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第2、3疗程间隔1周,共3疗程。

3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6](Visual Analogue Score/Scale,VAS):VAS数字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脊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脊柱功能活动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或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段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段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段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VAS评分治疗前 第1疗程 第2疗程 第3疗程 评分差治疗组 35 7.68±1.16 6.19±0.53*4.36±0.34*1.04±0.42*6.64±1.18对照组 35 7.49±0.73 6.62±0.41*4.71±0.51*1.98±0.66*5.51±1.04 P 0.416 0.000 0.001 0.000 0.000

6 讨 论

颈肌筋膜炎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颈部筋膜、肌肉过度劳损,导致走行其中的血管收缩、缺血、微循环障碍、渗出、水肿而形成的纤维组织病变的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炎症,又称颈肌筋膜综合征,属中医“颈痛”、“痹证”范畴[7]。风寒湿合而为痹,不通则痛[8],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慢性疼痛,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痉挛、颈项僵直、活动受限。该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多采用针推、小针刀、膏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理疗等保守方法,各有一定的疗效。

人体的经络系统将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有机整体,通过经气活动,调节全身各部机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使机体保持协调平衡[9]。无痛旋冲针法不仅蕴含了现代医学中的生理学、解剖学及现代神经传导理论等学科知识,同时也包含经络学说、针灸理论等传统中医药理论,其理论依据及治则乃是“宛陈除之”。在体表触压到的压痛点,即激痛点,可以反映局部组织下面的筋膜等出现“不通则痛”的病变。运用针具在人体表层相应的压痛点和相关腧穴进行针刺和手法松解浅、深筋膜,能够松解粘连的筋膜,使局部瘀滞不通的气血再次和畅,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同时亦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快淋巴循环,增强组织活动能力,加快局部组织代谢,缓解疼痛等症状。无痛旋冲针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点,一是刺激经气传导:化瘀通络、扶正祛邪,刺激并借经气传导作用于病变部位,改善血液循环[10],提高机体免疫力;二是生物电原理:当针刺等物理刺激人体时,可出现神经电生理现象,使局部软组织痉挛得到缓解。此外,旋冲针疗法的快速进针,并配合特殊针刺及操作手法可最大限度减少疼痛并有效改善病变部位的病理状态,从而获得较好的疗效和体验感。

综上所述,无痛旋冲针法治疗颈肌筋膜炎具有简、便、效、优的临床特点。

猜你喜欢

膜炎压痛针法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脚跟疼”小心足底筋膜炎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