袪湿补脾食疗方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临床疗效
2018-09-15曾国志
曾国志
(广东省中信惠州医院儿科,广东 惠州 516006)
目前,口臭症患儿的数量逐渐增多,主要表现为呼吸时口腔中产生明显的气味,该气味用牙刷以及各种漱口方法均不能完全消除。本研究用祛湿补脾食疗方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脾失健运行口臭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1~4岁10例,4~7岁15例,7~12岁15例;病情程度轻度8例,中度18例,重度16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1~4岁11例,4~7岁16例,7~12岁13例;病情程度轻度9例,中度为19例,重度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症状体征:口气臭秽,嗳气恶心,呕吐纳少,脘腹胀痛,大便干结或稀溏,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苔白厚腻。
诊断标准:参照Rosenberg标准,依照0到5级计分方案。其中0分表示无口臭,1分表示察觉不出口臭,2分表示轻微口臭,3分表示中度口臭,4分表示重度口臭,5分表示恶臭。超过2分则被诊断为口臭。
纳入标准:均诊断为脾失健运型口臭症,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新、肝、肾等重大疾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6个月以内婴儿,每日服用2次,每次1片;6个月~1岁每日服用2次,每次2片;1~6岁,每日2~3次,每次2片;6~10岁患儿每日3次,每次2~3片。
观察组用袪湿补脾食疗方[2]。药用生山药100g,莲子肉100g,薏苡仁100g,芡实100g。将上药捣碎成粉末,加入鸡蛋黄2枚,混合,熬成膏。每日服用。
两组疗程均为2周。
3 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分,±s)
表1 两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分,±s)
组别 例 症状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6.54±6.57 4.01±5.11对照组 40 17.06±5.98 9.87±5.14 t 0.370 5.113 P 0.712 0.000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引发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的主要病因为患儿脾运动功能异常,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以运脾为主。通过调理脾运功能,可缓解脾困,使脾运恢复正常,最终起到消除口臭的目的[3]。临床常采用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该药物中的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均属于人体正常菌群,可有效抑制肠道存在的致病菌,保持肠道正常运动,并调整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
袪湿补脾食疗方是清末民国初年中医大师张锡纯创立的方子。张锡纯认为,脾胃虚弱,纳谷不化,才致口臭。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补足脾胃之气,口臭自然消失。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汁黏入肾,故能治上,中,下三焦虚损,富含各种蛋白、维生素。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莲子肉味甘涩、性平,归心、脾、肾经,可养心、安神、补肾、补阳、生津、健脾、涩肠、收涩。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可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止泻、滋养强身、固肾涩精。鸡子黄味甘、性平,归心、肾、脾经,《长沙药解》云其“微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可滋阴润燥、养血熄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效佳。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袪湿消口臭之功。上述药材药性都较为平和,可改善患儿燥湿体质,并充分发挥理气、运脾作用,不伤及正气,并能满足小儿脾常不足等特征,故整体疗效较好[4】。
综上所述,袪湿补脾食疗方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症状积分,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