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疗效分析经验谈
2018-09-14丁洁
丁 洁
(普洱市中医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可引发肌无力、肌萎缩、足部溃疡、足坏死、甚至截肢等严重不良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积极的干预及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至关重要。当前西医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改善代谢紊乱、抗氧化、增加神经营养与修复神经等治疗。但由于本病的复杂性,治疗上还要从其他途径入手,探索更有效、更特异性的治疗方案[1]。本文主要以我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7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9~63岁,平均年龄(56.4±4.2)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2.8±0.9)年;观察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2.9±5.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3.2±2.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主要是每日三次口服0.5 mg的甲钴胺片;治疗组的患者采用口服甲钴胺片联合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药方具体用药包括黄芪、当归、赤芍、红花、桃仁、川芎、生地等。同时可随气虚及血瘀的轻重程度以及兼夹证,随证加减治疗。每日服用一剂,日服三次,一个疗程标准为10天。
1.3 观察指标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中的中医证候判定标准,选择四肢麻木疼痛、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减退、肌肉萎缩、气短乏力、神疲懒言等症状和体征,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以总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其包括显效:主要病状表现出现好转并逐渐消除,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其主要病状逐渐恢复,但进度缓慢,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患者主要症状稍加改善,但反复发作,无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以不同的方式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76.2%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90.5%的总有效率,所以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性有效率比较 [n(%)]
3 讨 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及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总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2]。所以,气虚及血瘀是在本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原因,治疗上应补虚与祛瘀相结合。清 ·高秉钧《医学真传·气血》:“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补阳还五汤是以补气和化瘀结合中药方剂,其可以实现补气充血、化瘀通络的效果。现代研究发现[3],补阳还五汤对细胞凋亡及增殖、对神经元相关基因病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积极的影响,以及抑制病理血小板代谢。
由本次研究分析结果来看,对两组患者以不同的方式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76.2%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90.5%的总有效率,所以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补阳还五汤加味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