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免疫炎性损伤的干预研究
2018-09-14包国强曹银炉
李 岑,包国强,方 彪,曹银炉*
(泾县中医院,安徽 宣城 2425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发病机制中存在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炎症和氧化应激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成相互调节的网络,共同参与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心衰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本文旨在观察rhBNP对慢性心衰患者炎症因子、心肌免疫损伤及心脏功能的改变,探讨CHF免疫调节治疗的新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6年内符合Framingham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在Ⅲ级或Ⅲ级以上,病史1年以上,其中,男41例,女27例,平均年龄(74.5±8.2)岁。基础心血管疾病史:冠心病27例、高血压20例、扩心病7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14例,按NYHA评定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Ⅲ级51例,心功能Ⅳ级17例。另选取同期非心衰老年患者31例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4例和rhBNP组34例,均行常规抗心衰治疗,rhBNP组加用rhBNP(商品名:新活素,西藏药业),初始负荷剂量:1.5~2 g/kg静脉推注,随后以0.0075~0.01 g/(kg·min)持续静脉滴注,0.5~1.5 mg/次,1次/周,共使用八周。
1.3 观察指标
1.3.1 所有入选者治疗前及CHF患者治疗八周后采用PT-PCR检测血清HSP70、HSP22 mRNA表达:采集患者肝素抗凝血样2 mL,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
1.3.2 TNF-a、IL-1β、IL-6的测定: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7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TNF-a、IL-1β、IL-6含量。
1.3.3 同时采用Philips iE33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LVED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患者血清指标及心脏结构与功能比较
rhBNP组及常规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有差异(P<0.05),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rhBNP组较常规组相比HSP22 mRNA、LVEF水平升高,而HSP70mRNA、TNF-a、IL-1β、IL-6 水平下降,但LVEDd无明显相关(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n(%)]
表2 各组患者血清检测指标及心脏结构与功能比较(±s)
表2 各组患者血清检测指标及心脏结构与功能比较(±s)
?
续表2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TNF-a、IL-1β、IL-6等炎症因子明显增高[1]。炎症和氧化应激作用致内皮细胞数量下降、收缩功能受损,心肌凋亡,使心功能进行性恶化[2]。HSP70为重要应激保护因子,通过稳定细胞膜、恢复Na-K-ATP酶活性等多途径保护心肌细胞[3]。高水平的TNF-α可刺激HSP70过渡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rhBNP 组HSP70下降可能与TNF-α因子及心衰症状改善后的应激作用减弱相关。HSP22的过表达存在于各种急、慢性心脏疾病中,HSP22可激活心肌 AMPK等通路保护缺血心肌,rhBNP可适度提高HSP22表达水平,可能有利于心肌细胞生存,但也需要注意HSP22在凋亡方面调节作用具有双重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rhBNP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排钠利尿作用、抑制RAAS系统,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延缓心肌重构。补充外源BNP可迅速改善CHF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尽管炎性因子参与心衰的病理过程,但还缺乏抗炎治疗有益的临床证据。免疫吸附、免疫调节等措施虽安全,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本研究发现rhBNP不但改善CHF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同时可降低了炎症因子及HSP70mRNA及表达,提高了热休克蛋白HSP22水平,阻断了CHF病程中过度免疫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扩展了CHF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炎症因子和自身免疫机制,rhBNP作为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不仅改善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同时抑制炎症因子,激活心肌应激保护蛋白,防止心肌的持续免疫损伤,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hBNP对心衰患者免疫系统作用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