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公民地理素养现状及其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示*
——基于《绿水青山看中国》的调查分析

2018-09-14王义民毕虹宇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464000

地理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正确率答题

●王义民 毕虹宇/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464000)

一、引言

公民素养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公民素养整体水平较高[1]。公民素养的组成中,科学文化素养占有重要地位,地理素养是科学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2]。所谓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能够用地理视角观察地理事象并用地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内在涵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质等要素[3]。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就一直受到一些国家重视,如早期称霸海洋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把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作为海外殖民的基础;从19世纪到现在,新兴的法、德、日、俄、美等国,把对地球上资源的了解与掌控作为称霸世界的战略。新中国成立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利益遍布世界各地,在世界事务中,中国要发挥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要保护国家利益,对公民地理素养的重视也提到议事日程。公民地理素养水平的高低与基础教育的水平、个体自身的发展变化、家庭教育、社会氛围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但基础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学习无疑是公民地理素养培养的主要载体,国家地理课程标准集中反映国家对于地理教育的期待与要求[4]。中国公民地理素养如何?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处于什么层次?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寥寥无几,仅有的研究也只是涉及区域层面[5],全国层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2017年10月5日至13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科教频道联合推出大型益智类文化节目《绿水青山看中国》(原名《中国地理大会》),从参赛选手的数量、代表层次的广度、精选地理题目的类别以及答题的情况等方面,笔者认为大体能代表中国公民地理素养现状。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基础,冀希对中学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017年10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科教频道联合推出9集大型公益栏目《绿水青山看中国》,它是以地理为主题内容的科普文化类节目。栏目共分九期,每期一个主题,分别是“山”、“水”、“林”、“田”、“湖”、“乡愁(上)”、“乡愁(下)”、“丝路”和“美丽中国”。参赛的81位选手具有公民的代表性:从年龄结构看,最小的9岁,最大的72岁;从职业看,有律师、教师、基层干部、空乘人员、测绘工作者、地理信息从业者、新闻主播、自由职业者等;从经历看,他们都是地理知识的爱好者,有徒步走完318国道的行者、有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社会工作者、还有超级地图爱好者。栏目整体设计为竞赛制,第一期至第八期为分赛,每期产生1位冠军,第九期为总决赛,前八期产生的8位冠军角逐总冠军。其中,第一期至第八期,分三关比赛:第一关:大浪淘沙(选手共81人,分9排,每排回答1道题。答对且速度较快者,晋级60个名额);60人参与第二关突出重围(第3题)、第三关海阔鱼跃(第6题)、第四关猜猜我在哪(第5题)。从本研究目的看,第一期至第八期分赛,属普遍性参与,能体现公民地理素养的特征,可以作为统计数据来源(表1)。第一期至第八期,共涉及184个题目,包括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二级学科,能够体现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质等地理素养的相关方面。

表1《绿水青山看中国》选手答题正确率一览表

三、中国公民地理素养现状

1.一般性地理知识掌握较好

作为以地理为主题内容的科普文化类节目《绿水青山看中国》,不是学术性专题研究,要考虑到节目的参与性、趣味性和普及性,因而,在竞赛题目的选取上比较偏重一般性地理知识。第一关大浪淘沙中的72个题目基本属于比较常见的地理知识,如火焰山位于新疆的什么地方?我国以什么海的平均海平面作为零海拔?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一片完整森林位于哪里?在“二十四节气”中东北地区进入春耕一般在哪个节气前后?“阳关大道”原指中原通往哪里的道路?……选手答题平均正确率为82%,说明选手对一般性地理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这与我国重视基础教育的国策密切相关。另外,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关元素中,选手掌握情况存在差异。如关于山、水、湖等自然地理元素,选手答题正确率较高,分别是87.7%、85.2%、84.0%,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有关,中国文化崇尚山水,古时就有“五岳四渎”崇拜,中国的旅游叫“游山玩水”,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游记、历史事件等也与山水密切相关。人文元素中,“丝路”专题的答题正确率较高,为85.2%,这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公众对丝路的关注度较高有关。从选手答题情况看,对林、田、乡愁等专题的正确率偏低,在70%~80%之间,这表现出薄弱环节。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的社会、科学等课程,中学阶段的地理课程,系统学习过地理知识,加之我国一贯重视基础教育,所以,公民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较好,这是欧美等国普遍认可的。第二关、第三关和第四关,随着题目难度的逐渐增加和地理技能的运用,答题正确率逐渐下降,分别是63%、51%和54%,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公民对一般性地理知识掌握较好。

2.学以致用的地理技能水平偏低

第二关突出重围、第三关海阔鱼跃和第四关猜猜我在哪等所涉及的题目中,包括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即地理技能。如日常生活中地理方位的判定、特定地理环境的识别、3S(RS、GIS、GPS)技术运用和地图信息的获取等都属于地理技能。从选手答题情况看,第二、第三、第四关,正确率远不如第一关。《绿水青山看中国》作为地理栏目,一个最大亮点是对地图的展示和应用。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空间位置的载体,地图识图能力是地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位置认定的准确性和信息获取的丰富性、快速性等。如第二期,根据提示内容,在地图上用圆圈圈出京杭大运河上五座城市的位置,选手对5座城市(杭州、扬州、徐州、沧州、通州)都能答对,但位置就标注错误3个,特别是徐州误差最大,把圆圈竟放到了安徽省。同样,对特定地理环境的识别能力方面也存在问题,这涉及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深入、不灵活,如第一期猜猜我在哪?出现典型的丹霞地貌,根据自然地理综合景观,应一眼就能断定是福建武夷山,但选手却花费较长时间,这说明选手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偏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对地理的最好诠释,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选手答题情况看,第二关、第三关、第四关平均正确率只有56%,这从侧面反映出选手在地理技能方面水平偏低。相对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注重地理应用技能培养的国家,我国公民地理技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6]。

3.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质整体水平较高

地理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山、水、林、田、湖”等自然景观元素的优化组合,是绿水青山的基础。在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形成的种植方式、聚落形式、交通方式等人文景观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公民乡愁。中华文化追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即“天人合一”,这就是地理学研究中的人地关系和谐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地关系和谐的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如第三期提到民间谚语“劝君莫打三春鸟”的三春,是指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这个时节,动物处于生长繁殖期,这个季节不能猎杀动物。从动物的角度来说,给它们以生命的平等和尊严;从人类角度来说是为了更好和永续利用动物资源。再如,中国文化崇尚自然山水,把自然界和人自身类比,山比作人体的骨骼,水比作血脉,植被比作毛发,森林比作肺,湖泊湿地比作肾……“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当山、水、林、田、湖等一个或几个方面遭到破坏时,自然生态就会“生病”,生活在其中的人就跟着遭殃。第五期提到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它有净化功能,有蓄洪功能等。还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生态系统中,将落红化作春泥的主要分解者是微生物。这种认识既是一种情怀,又是自然界循环的真实写照。在传统“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公民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质整体水平较高。

四、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示

1.形成重视地理素养培育的社会氛围

地理素养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走出去,融入大自然中,感知自然景观奇异多彩和人文景观的源远流长;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要重视地理课程的教学。有调查显示:近90%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地理教师的讲授,其他获取渠道较少[7]。所以,中学地理课程的系统学习,在公民地理素养形成中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社会教育要发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专题馆等实体场馆和互联网等虚拟平台的作用,加大地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通过营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社会氛围,推进公民地理素养的提升。

2.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绿水青山看中国》是电视益智类科普栏目,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显著的区别。但其新颖、独创的出题方式,淘汰赛+车轮战等的竞赛规则,震撼人心的实景画面,恰到好处的专家点评以及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等,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和地理知识的讲授很有启发。例如,作为地理教师应全面掌握最新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再如,增强地理教师的地图运用技能,不仅要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地图仪、地图册进行教学,而且要运用电子地图,设置实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更好的让地图运用能力服务于生活。

3.重视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氛围下,家长、教师、学生甚至社会评价组织等,更多看中高考分数。凡是高考、中考涉及的内容给予高度重视,通过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对于考试无法涉及的内容如初中地理中的乡土地理、高中阶段应用技能(野外方位判定、目测距离、三大岩石辨认、地貌形态识别等)则基本忽略[8]。这种氛围不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势在必行。2018年开始实行的高中学业评价和高考“3+3”模式等,开启了学生评价多元化的改革之门。在新的评价模式下,分数不再是唯一的标准,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五、结语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绿水青山看中国》(原名中国地理大会)科普类栏目,以极具地理特色的竞赛节目,普及了国家版图知识、地图知识,地理基础知识,传播了地理思想。同时,参赛选手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公民地理素养的水平。总体来看,选手在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思想等方面素质较高,地理技能方面素养有待提升。在公民地理素养的提升中,应该从两方面努力:第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共同努力,营造地理素养教育的社会氛围;第二,中学地理课程教学承担公民地理素养提升的重要职责,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摘自2018年《风景名胜》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正确率答题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邀你来答题
绿水青山
邀你来答题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