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是你放弃的最大代价

2018-09-14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商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东方胸怀特斯拉

文/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果你真是个干事的人,抓住一两个干事的要点之后,就应该踏踏实实在公司干,而不是想着用商业模式到处吸引所谓的投资者。

任何人成功都需要有一种气质

做一件事情,成本就是你放弃最大的代价。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计算方式,我会考虑如果这个小时我不做这件事情去做另一件事,另外一件事情会更加有价值吗?

决定这件事价值的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你到底放弃了多少。这就形成了一个概念: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全力以赴,否则,就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只能是生命、精力、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中国创业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跟风”。一说O2O,就会出现上千家O2O,最后除了美团等那些做得特别好的,几乎一家不剩。王兴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业家,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就永不放弃,这很值得钦佩。

还有一个人,我北大的师弟,现在做智能汽车的李斌。我曾问他,现在特斯拉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你要做一个上市公司,总共一两亿美元可能都不够。他说,我全部投入了,一定有人跟我一起做。原因很简单,他们一定能看出来我是全情投入。

任何人成功都需要有一种气质。比如李斌。有一次我们到戈壁沙漠徒步,3天走120公里。因为器材太重,我们找车拉器材,自己只背水。但李彬不仅全身装备都背着,还额外装了5块板砖,每块接近两公斤。结果他背着接近30公斤的装备,走了第一名。

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换我,肯定做不到。所以当他说做蔚来汽车时,我毫不犹豫给了他3000万美元,告诉他丢了我也认了;如果赚了,那就是跟了一个伟大的创业家在做事。

创业家不是听各种演讲听出来的,而是找到那一两个特征,用自己的理想痴迷地支撑着,并且全情投入。

比如伊隆·马斯克,他做特斯拉就是全情投入。当时他身边只有2000万美金,全部投入做火箭研发,而火箭研发是一个在我们看来完全无法商业化的事情。他从小就对太空痴迷,希望到太空遨游,后来变成了理想,不光自己遨游,还要把1000人送到火星上定居。

他先做的火箭,后来做特斯拉,因为两者都是用现代高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是有相通之处的。2001年特斯拉成立,2004年他才参股到特斯拉公司。最初,伊隆·马斯克对特斯拉公司只是一个投资行为,后来发现老总和副总实在不靠谱,自己才一头扎进去,最终把特斯拉汽车做起来。

我希望所有创业人士真正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行为到底对不对。如果你抱着别人做了我也做,说不定我会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心态,说明你对这个行业和事业根本不了解,或者根本不喜欢。即便你拿到投资,死掉的可能性也会多于活下来的。

教育行业里,曾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大量O20,活下来的有四五家,兴旺起来的几乎没有,因为他们对教育的规矩一点都不了解。

紧接着开始做大量家教上门服务,在解决一个痛点的同时,带来了无数其他的痛点,这样的商业模式自然不会受到欢迎。

共享单车出现以后,中国出现了共享板凳、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服务,我不知道这些共享需求到底有多大,共享背后如何进行管理。

高科技是手段,情怀是理想和格局,二者缺一不可

一代创始人和另一代创始人之间是有代沟、有变化的。

我做事有一个特点:凡是我不懂,但又认为跟未来发展有巨大关联的事情,就会一头扎进去研究,比如人工智能。凡是人工智能的书我都读过。新东方表面好像跟人工智能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我认为任何属于科技的东西都是手段,它会帮助你实现目标。

人工智能帮我们在教育上实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不是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教育。那些凡是用所谓的科技手段忽悠忘了目的的,都带有营销色彩。教育品质和教育质量并没有真正上升的机构,未来一定会面临巨大痛苦。

像我们这样的老一代企业家,面对新事物接受的比较慢,也不太容易全情投入。

新东方账上钱不少,我发现把所有钱投到人工智能这条路走不通,新东方也会跟着完;但投入了不能半途而废。新东方股市150亿美金,一旦新东方倒下了,投资者就一分钱也没了。

图片来源: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2/2012-05-25/128340.html

目前新东方在人工智能和科技的投入大概10亿美金左右,等于把新东方7%-8%的钱投入到教育相关的研发上,这点我们做得相当不错。我深刻地认为,再过两三年,中国在科技、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结合上,新东方做出来的产品和系统将在中国教育领域达到头等水平。

这就是我所谓的代际领导力变革,也是我的个性特点。不懂的事情坚决不干,但弄懂的事情要坚决推进。

新东方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出过太大的毛病,因为我每次都踩在了正点上。任何领导力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结果,任何人都是从小孩长成大人,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从创始公司变成上市公司的可能。

我曾是一名北大老师,从北大出来后,自己开了一个培训班招了几个老师和学生。刚开始,跟税务局、街道打交道都不懂。慢慢地,干成了一个像样的培训企业,到成立新东方科技集团,从向全国布局新东方分校变成新东方教育集团。

发展成集团公司以后,又慢慢学会对外融资,最后,3000万美金进入新东方。新东方随后搭建了海外的VIE结构,紧接着成立国际化集团公司。2006年,新东方到美国上市,成为中国教育界第一家到美国上市的公司。

新东方上市后,2012年受到了美国浑水公司的攻击。期间我们聘请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证明新东方的清白,最后重新取得美国证监委的信任。

你会发现,每一步成长都是对你心智的锻炼和考验。每一步成长带来的结果,是你的胸怀、眼光、团队建设能力以及自身布局能力能否跟上企业的发展。一旦跟不上,企业定会停滞发展,甚至出现倒退。这就要看你是否愿意不断变化。胸怀可以不断扩展,个性也可以改变,但很多人做不到,因为胸怀扩展和个性改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刘邦胸怀非常大,至少作为一个帝王的胸怀是有的,所以他能聚集诸多人才跟项羽进行了多年战斗,最后占据先机,打下汉朝天下;项羽个人英雄主义特别严重,胸怀明显不够。

我是文科出身,天生就是文科基因,对高科技以及高科技应用不那么敏感,所以新东方在高科技时代略显落后。但我们仍在追赶和超越,期间需要布局。

我原来对理科生不那么感冒,因为我觉得他们很轴,但今天这个时代明显是理科生和文科生结合的时代,不懂高科技或者不懂人文都不行。高科技是手段,情怀是理想和格局,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我坚持我的理想和格局。

新东方总裁办总共6个人,3个人是科技出身,越来越年轻化,最年轻的只有三十多岁,为什么?因为总裁办是一个决策层,需要保持3对3的平衡,文理思维相结合,否则,双方都有可能对对方思维拥有否定权。这也是今年差不多大半年时间,新东方的科技研发飞速发展的原因。

我眼中还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大量人不愿意接受新时代的变革,导致企业出现诸多困境。

我见过的一些老企业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坚决不用智能手机,坚决不上网,坚决不看信息。就这样,企业不断落后于时代,濒临死亡的困境。还有些企业家相信老人,身边一个年轻人没有。我曾到过一家企业,最年轻的员工45岁,这种企业一看就没有希望。

如果一个20岁的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是100%,到45岁已下降为20%。庆幸我五十多岁还能保持对新鲜事物30%-40%的接受度。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易的过程,但开放的胸怀和定力很重要。

创始人的三条准则

以终为始。你这辈子到底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一定要知道。

一件事情最核心的点到底是什么?以教育领域为例,有时做着做着,就会拼命做营销,甚至出现各种各样欺骗性行为,最后忘了核心点。这个核心点就是终,中国70%-80%的公司都忘了。

急事慢做。西方的奢侈品,日本工匠做出来的产品,常让人惊叹,为什么?因为他们把一件事情精雕细刻,做到无比极致的状态。

很多人说,“现代社会讲究的是量而不是质”,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这个世界上能占据量的公司都是平台公司,而对于90%的公司来说都是产品或者内容公司。如果是产品公司,意味着你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极其符合人性的程度,才会有人重复购买。所以你提供的内容必须是高质量的,而高质量内容的打磨是需要时间的。

新东方投资的凯叔讲故事,现在已经有两千万小孩在看,我为什么要投它?因为我发现凯叔这个人对产品的精雕细刻和打磨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花4个小时录音,如果发现一个音没读好,就会重新录。花4个小时录完剪出来的作品就是孩子们听的20分钟故事。尽管当时凯叔讲故事还在初级阶段,但我觉得只要他一心打造产品,最后一定会成功。果不其然,现在凯叔讲故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对我们来讲,急事慢做很重要。任何事情,都可以加速过程,但不能省略过程。即你可以缩短专注做这件事的过程,但不能把它跳过去。

近悦远来。所谓近悦远来是指,如果你把跟你的人服务好了,其他人自然就来了。比如你服务于100个学生和100个家长,到最后他们完全认可你,觉得你特别厉害时,1个家长至少影响10个家长,如此1000个家长就来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天依然管用,一定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当然,营销手段也是需要的,就看你有没有好产品作为基础。与其1万个人跟着你最后跑掉,不如让100个人跟着你,成为你产品的忠粉、铁粉、疯狂粉。把平台上的上千个人服务好,上千个带来几万个,几万个带来几百万个。

把眼前的做好,一切就都好了。

猜你喜欢

新东方胸怀特斯拉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
海归王霆:胸怀报国心 赋能创业梦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海归程倩云:热心如火红 胸怀似海阔
新东方在线预计3月28日上市 每股作价9.30—11.10港元
新东方在线上市后隐忧
特斯拉:2017在华销售突破20亿美元
宽阔的胸襟
《华尔街日报》特斯拉出货量首次环比下降
特斯拉2015年全年交付5058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