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插上多媒体的“翅膀”
2018-09-13杨婉雯
摘 要:多媒体技术集图像、视频、声音等优势为一体,将其运用于体育课程中,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还深受教师的推崇。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外实践操作课程为主,多数教师上体育课就是带领学生跑几圈步或做一些热身活动,之后,便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叫做体育理论知识,久之,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也会不强,积极性不高。采用多媒体教学指导教学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呢?
关键词:小学体育;多媒体;指导;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课件也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小学体育课程也不例外。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运动的技能和技巧,恰当运用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基于此,文章将从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愉悦的体育课堂环境,利用体育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尝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在感知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突破难点等几点展开研究,以此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
一、 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愉悦的体育课堂环境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体育课中,不仅能利用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呈现出更加形象生動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为学生营造更愉悦的课堂环境。在这样一个生动的课堂环境下,孩子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而且还能够从思想、情感上更易接受所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中,对一些体育动作的讲解,如果仅依靠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效果会更理想。比如,把分解动作用图片、视频展示出来,再配上恰当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出他们更多的热情,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动作的学习之中。
二、 利用体育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很多小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浓,热情不高。为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运用体育视频把体育学科的魅力展示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观看一场篮球比赛,在观看的过程中,再适当进行讲解,使体育课枯燥无味的状况得到改善,而且还能在无形中让学生学习到体育知识,使教学一举两得。而且视频具有很强的现场感,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视频观看更真切地去感受比赛的紧张、观众的热情,在整个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的热情也能不自觉地激发出来。而且小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正浓,故此,也可以播放《足球小子》、《灌篮高手》之类的体育动画片,借以激起学生的观看热情,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 尝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性特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例如,在讲解“立定跳远”内容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正确的姿势直观形象地播放给学生看,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借助多媒体软件的功能将相关的动作放慢,将重点与难点动作画面暂停,再适当加以讲解。不仅能帮助教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帮助学生深度掌握动作要领,使体育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 在感知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突破难点
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到体育学科中,既能够弥补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又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而且还能突破重难点知识。学生对技术要领也能准确、规范地掌握,课堂教学也会更轻松。例如,在探讨“跨越式跳高”内容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先把正确的示范动作反复播放,接着,再把多种错误动作演示出来,通过正误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传统教学中,这些示范动作是无法分解和做慢动作的,有了多媒体辅助指导可以通过慢动作或定格细致演示,使学生对跨越式跳高的各个环节一清二楚,对相关知识很快建立清晰的印象,教学的难点也能迎刃而解。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体现出适时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依照教学实际制定多套应用策略,唯有如此,这样更好地辅助体育课程教学,使多媒体应用达到最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永平,熊朝荣,万少会.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0):123-124.
[2] 刘颖.多媒体教室的合理化建设与使用管理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21):54-55.
[3] 杨家瑜,崔强.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
[4] 孙立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6(8):144-145.
[5] 闫冰.基于体育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体育教育[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2(9):125-126.
作者简介:
杨婉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谢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