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体特点讲好记叙文

2018-09-13马利新

考试周刊 2018年65期
关键词:关注表达学习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样式,聚焦表达,学习语言。在同一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在记叙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关注文体特点,选择有效的策略,让语文课上得有效、高效。

关键词:关注;记叙文;文体;学习;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不可以在人文性和工具性之间徘徊,阅读教学要毫不犹豫地指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样式,聚焦表达,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我们要从文本样式和表达技巧入手,通过解读教材,探寻核心教学价值,着力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而不仅仅是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我们在记叙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关注文体特点,选择有效的策略,感悟文本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作者的表达。

(一) 有些记叙文,课文中往往会运用多种形式的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塑造人物形象,使读者读后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这些细节描写犹如洒落文中的语言珍珠,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文章细致刻画主席痛失爱子、做出艰难抉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细节描写,感受主席的常人情怀、伟人胸怀,并设计练笔这一夜,是漫长的,倍受煎熬的一夜。

主席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或者会想些什么……把那个不眠之夜的情景细致描写下来。

(设计意图:设计课堂习作练笔,使学生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得到及时运用)

同学们刚才的练笔细腻地刻画了主席的动作、神情及心理活动,非常感人,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写到“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戛然而止而不作细致描述呢?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结尾留白的好处,一篇文章既需细致的描述,也需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二) 有些记叙文则注意详略处理,突出重点。对能直接表达中心意思的内容,会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进行详写;对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进行略写。有些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揭示道理。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到收历时几个月,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带而过,虽然过收获节,却只字未提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怎么吃的,“议花生”却写得很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明白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另外,这篇文章除讲借物喻人外,我还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这篇课文为什么提示语单一”我问学生,这篇课文作者是要表达什么,作者是要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所以作者把谈论的内容作为重点细细描述,提示另外,这篇文章除讲借物喻人外,我还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这篇课文为什么提示语单一”我问学生,这篇课文作者要表达什么,作者是要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所以作家许地山要突出一家人说的话,提示语同一个强调,同一个位置,你读的时候就不会关注提示语,注意力就会转向他们说的话。告诉学生将提示语进行简单处理,也是为了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在進行人物语言描写时,细致地描写人物的神情、动作,则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精神品质或内心世界,如《钓鱼的启示》《青山处处埋忠骨》。

(三) 记叙文课堂教学同样要有指向写作意识,课堂练笔固然是好的教学手段,但有些文章表达的独到之处未必课堂立刻有学写的契机,孩子们学了,至于今后什么时候用到,并不很重要,只要及时渗透便可。《父亲的菜园》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我问学生,父亲的菜园春夏秋冬不多不少恰巧中两种蔬菜呢?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呢?意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节奏感。这样的句式不必立刻仿写,只要培养孩子们节奏感的意识便可,在以后的习作中,如果遇到这样的表达,便会使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对话描写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我会引导学生关注:挖了整整38小时的父亲,终于听到儿子的声音,后面的几处对话描写为什么没有提示语呢?

学生们会说出,这38小时对于父亲来说是漫长的,对于儿子来说也说也是漫长的,没有提示语更能体现父子二人的激动、惊喜、急切。

(设计意图: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不需要提示语)

总之,在记叙文的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关注文体特点,才能使课堂有效、高效,才能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使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孟纪军.关注文体样式.聚焦表达技巧——我的教学主张[J].中小学写作教学,2016.

[2]施小乐.提高文体意识 关注表达略谈中高年级写人记叙文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2014.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作者简介:

马利新,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幸福街小学。

猜你喜欢

关注表达学习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