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竞赛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8-09-13刘君

考试周刊 2018年66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人才数学建模

摘 要:高职教育应当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初步探索了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人才;数学建模;学科竞赛

一、 引言

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数学建模竞赛,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有关学科竞赛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探索构建适用于当前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近三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25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的优异成绩。学院本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而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主要载体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二、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人才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创新能力是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照搬本科院校而来,但经过多年经济发展,经济社会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流水线式培养的人才,而更多的是对应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为适应人才需求方向的改变,高职院校应该逐步修改人才培养模式,向培养适用于市场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方向改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构建基于数学建模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一些原则,从竞赛自身的角度出发,必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如下:

(1)目标的确定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紧密围绕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2)体系的完整性。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当具有完整性,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创新思维训练和相配套的保障机制都应具有完整性。(3)模式的规范性。通过学科竞赛构建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应该科学有效,更应具有基本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以适用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4)实际的可操作性。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具有可实践性,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具体方法和措施,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真正发挥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5)评价的合理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否真正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每个环节都应该有具体相应的评价指标,能够对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目前在全国开展的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专业分类人才培养基础,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数学建模竞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数学建模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将竞赛培训项目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再将在竞赛活动中培养积累的创新思维经验应用于专业学习之中,使其更具实践性。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途径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 成立数学建模协会 社团活动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通过协会平台宣传组织,定期组织开展竞赛相关专题讲座,举办创新科技活动等,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的最新动态。吸引各类不同专业的学生不断地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对竞赛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来,为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良好平台和载体。

(二) 丰富教学资源,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改变人们生活状态的关键途径,大学生正是活跃在网络的主要力量,因此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和完善传统教学。数学建模竞赛无论是对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其根本之处还是在于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还是要归结于教学。因此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必然要发挥教学的基础作用。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契机,创建数字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丰富创新实践网络资源,使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对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 建立健全的竞赛奖励机制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学习之中,可以建立相应的创新学分制度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学生根据爱好与特长在数学建模竞赛等实践活动产生的创新成果,经评定即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可以根据不同级别的奖项确定具体的创新学分值,或免修部分选修或实践课程。此外,可对参赛个人和团队给予一定物质方面的奖励,这样既能扩大数学建模竞赛的影响力,又能提高学生对创新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构建实训平台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离不开设施完备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建立专门的数学建模创新基地,不断加强数学建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一方面,发挥院校地域上的优势,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资源整合,把创新人才培养融入企业,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校园外的实践机会。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且能够使企业与人才培养的相互融合。

(五) 完善数学建模创新项目的保障机制 首先,数学建模竞赛相关赛题大都涉及多学科交叉,往往需要大数据与海量信息的支撑,知识与创新进步离不开资源的更新,院校能否及时更新图书、网络等软硬件资源,决定了学生能否了解到创新实践最前沿的信息。其次是优化师资。数学建模多涉及创新实践的实际问题,多学科领域交叉,指导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再次,设立数学建模竞赛和创新专项基金,为数学建模竞赛和创新实践的高效顺利进行提供资金保障。

五、 结束语

近些年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在数学建模竞赛平台的推动下,不仅促进了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达到以赛促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鹏,王丽娟,蒋平.大学生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9):46-49.

[2] 万敏.构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145-147.

作者简介:

刘君,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创新人才数学建模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