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2018-09-13于睿

考试周刊 2018年65期
关键词:红字作用

摘 要:《红字》是美国文学作家霍桑于185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其具体讲述的是在北美殖民时期宗教主义的恋爱悲剧,在宗教主义的精神束缚和压迫中,珠儿在整个篇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红字》;宗教主义;珠儿形象;作用

《红字》整个篇幅都采用的是叙事和象征手法进行故事描写,其故事背景是以十七世纪的北美殖民统治时期,实际取材于十七世纪中期在波士顿发生的恋爱悲剧,以此来反衬十九世纪在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下,美利坚合众国社会进程中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文章中的珠儿她即是她的母亲海丝特·普琳通奸的证据和见证;她也代表着反对宗教统治的新生组织,是代表着希望和美好的象征。

一、 《红字》创作及作者背景

作者霍桑出生于十九世纪初期美国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即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新政府成立时期,在其一生经历的英美战争、西进运动、美墨战争、中美战争、废奴运动和南北战争里,由于没有对应素材进行相关的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霍桑将注意力转向了历史事件,即其祖辈十七世纪塞勒姆驱巫案事件中,参与清教徒迫害异端的历史事件以古喻今的联想性思维和创作意图,使得其在对清教徒的详细了解后,为保证相关的写作信息不受到相应人员的排斥,在多方面的考虑和审慎决定采取浪漫主义的小说创作形式进行对“真实”与“虚拟”世界的有效结合,在温和的表面下,实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真理的揭示。

二、 《红字》的故事概括

在小说的描写过程中,霍桑以海丝特(珠儿的母亲)、丁梅斯代尔(珠儿的父亲)、齐灵渥斯(海丝特法律上的丈夫)、珠儿(海丝特的女儿)为主要的中心人物,讲年轻的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没有爱情的基础上嫁给年事已高、性格阴沉的医生齐灵渥斯。在孤独的两年时间里,海丝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在对应的审判过程中,海丝特坚贞不屈,拒绝说出孩子的父亲,使得海丝特被当众宣判终身戴上“通奸”标志的红色A字示众。在痛苦与救赎的过程中,小说采用象征描写手法,对人物、情节和语言进行主观想象色彩的渲染,同时将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第一位进行描写。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和活动在不断地情节铺垫中,感悟宗教统治背景下,心理和思想的矛盾及现状。

三、 《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首先,在小说的开头,就描写了海丝特和出生不久的珠儿接受众人的审判、示众的情景。通过在公众面前展示海丝特和珠儿的情景展示,我们也能从这样直观的框架构建中,了解到海丝特在示众的过程中,已经知道她的女儿会随着她的坚持一起接受众人对其命运的折磨和凌辱,她胸前鲜红的“A”字,则是一切根源,所以小说中“在人群中完全露出来的时候,似乎是她第一个冲动的方式,紧紧地把婴儿紧紧地抱在她的怀里,而不是由母亲的爱的冲动,因为她可能因此隐藏了一个被固定在她的衣服上的某种标志。”海丝特本能地抱紧孩子,一方面使母爱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掩盖被打上的标志。而作为海丝特的女儿“珠儿”,则是在以其年幼的孩子对母亲自身对胸前红字的所反映出的行为、话语、精神,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碰触;使得海丝特在其无意的过程中受着折磨和痛苦。

由此,使得海丝特在给予珠儿母爱的同时,也会怀疑其童真和纯洁的样貌是否也是上帝派来惩罚自己的原罪,时刻提醒着她这个就是她的罪恶的标志和产物,是通奸的证明,为此,想要取下这个代表耻辱的红字时,珠儿对时常见到的标志的摘除,反而对母亲的呼唤不给予任何形式的回应,也因此,海丝特一生都没有将象征其耻辱的生命标记进行摘除。而其也是海丝特在孕育珠儿的同时含辱负重的见证和征途。在珠儿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其也通过周边人的反映,了解到了母亲自身的痛苦和处境,在深处社会边缘化的角落里,海丝特用自己的方式对穷人进行接济和帮助,但得到的只有辱骂,胸口的红字也从标志转为了伤口,一次次地提醒着海丝特,在争夺珠儿的抚养权和面对生父丁梅斯代爾的死亡,可以说红字的起因是珠儿,也是推动故事的源头及结果。

其次,珠儿的存在更像是对其母亲海丝特性格、精神形象的互补;即珠儿是继承海丝特的内在精神、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的翻版“海丝特”,在海丝特精神不断受到煎熬的过程里,海丝特自身的绝望、反抗、任性、阴郁和沮丧也在珠儿的身上进行了对应的表现和海丝特自身内敛性格的展现。为此,海丝特出狱后,为防止更多的闲言碎语围绕在她的周围,其穿着最黯淡的衣物,过着最简朴的生活;而对珠儿则是用最贵重的面料,将女儿的美丽在衣物的衬托下更鲜明地展示出来;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海丝特虽然将自己的存在进行刻意的遮掩,但是她自身追求美的意识却通过珠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珠儿的外表和性格也正是海丝特内心深处所想展示的外表。在珠儿以孩子的视角对成人世界的观察和对外界的敌意和反击中,也是海丝特内心世界对日日受到的宗教压迫和凌辱而生出的反抗意识,也是珠儿的行为、思想、精神都是代表着海丝特个人意识的过程中,珠儿也从弥补海丝特言行举止的同时,通过“镜像”的反射效果,向读者展示海丝特真正形象。

最后,作者笔下的珠儿在继承母亲外表的过程中,其还具有最为纯净的灵魂;她的诞生虽然是她的母亲通奸的罪证和象征,但她也是整个故事中最为纯净的人。在被隔离的郊区里,与外界的接触少,使得其自身接触到的社会恶俗、宗教意识的束缚也最少;在母亲承受着教会的迫害过程中,其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拒绝着教会的迫害和束缚。在最后牧师当众忏悔和承认母女俩身份,也使得两人的身份得到了认可和平等的对待,在海丝特自身受教会毒害时,珠儿则像是反抗的种子,在珠儿不断的成长过程里,通过珠儿的成长不断壮大,进行反抗的愿望,也使得珠儿在另一个层面上代表着新生力量的美好和希望。

四、 结束语

通过对珠儿的形象作用的认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作品是通过隐晦的主体思想在超常的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形式的过程里,对当时的宗教价值的判断和认知上的颠覆和批判。而珠儿也在整篇的故事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即她的存在不单单是对海丝特“通奸”的证据,同时,其自身以成人视角之外的思维和理念对宗教的道德、风俗对自己母亲的迫害和摧残,以“女儿”的形象折射出为描写的海丝特的形象、思想和精神,同时,在不受宗教的压迫和摧残中,以最纯净的灵魂和反抗意识侧面表述出新生力量的崛起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卿丽园.《红字》中珠儿的形象解读[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12):54-56.

[2]洪科.浅析《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J].芒种,2013(4):175-176.

[3]李晓梅.《红字》中珠儿在海斯特形象塑造中的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72-73.

[4]彭雪.简析霍桑《红字》中珠儿的形象及其作用[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8(4):59-61.

[5]王丽丽,王向辉.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79-83.

[6]王子宁.一朵野玫瑰——《红字》中珠儿重要性分析[J].海外英语(上),2013(10):204-208.

作者简介:

于睿,讲师,河南省平顶山市,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红字作用
化身海斯特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红字的区别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红字》的叙事批评与语义批评解读
智力跷跷板
蓝笔写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