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要点研究
2018-09-12覃燕
覃燕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少于对照组的10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3%,高于对照组的81.1%;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論: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关键词】下肢骨折;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深静脉血栓
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且病情程度较为严重,如果骨折没有完全治愈,患者甚至会遗留残疾,情况严重者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1]。过去一段时期由于受到临床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水平的制约,该类并发症的误诊和漏诊率长期居高不下。近年来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治疗的最好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2]。本文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价值。现就研究的过程做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1-22小时,平均10.5±2.7小时;患者年龄21-74岁,平均46.3±5.8岁;左下肢骨折20例,右下肢骨折33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1-19小时,平均9.8±2.5小时;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46.0±5.5岁;左下肢骨折18例,右下肢骨折35例。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①术前对患者机体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主要包括基本资料、病史等,并对BMI值进行计算。②在手术结束后的第四天,采用彩超技术对患者是否并发DVT进行判断,如果发生该类并发症,需要由科室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实施系统的术后抗血栓治疗。针对性预防护理要同时开展,根据量表评分的具体情况,低风险患者实施基本性的预防护理:足底到大腿按照由远及近的规律进行按摩,每次持续时间在30min左右,每天进行3次按摩;指导患者通过正确的方法对踝关节进行旋转运动,每组进行30次,一天进行6次练习;中度风险患者在低风险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借助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增加进行物流护理,每次持续时间在30min左右,一天进行2次;高风险患者则需要及时通知提醒,在上述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干预操作。③术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与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将导致疼痛产生的具体原因向其进行说明,并指导其转移注意力,使其治疗的信心增强。④针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指导及宣讲,对衣着、饮食、用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治疗指导,使患者对病情的预知能力和自我能力得到显著性提升,使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降低。
1.3 观察指标
(1)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2)术后住院时间;
(3)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
(4)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通过满分为100分的不记名打分问卷,在患者术后出院的当天,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80分以上为满意,不足80分定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3]。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少于对照组的1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住院时间
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19.76±2.51)d,观察组术后住院治疗(12.37±1.0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3%,高于对照组的8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4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并发出现深静脉血栓,手术后长期卧床接受治疗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在深静脉血栓症状发病之后,不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下肢功能会受到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生理功能的逐步丧失,还可能会继发出现肺栓塞,对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对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积极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5]。针对性护理主要是在术前阶段对患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对血栓情况进行检查,为预防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相关护理措施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治疗及护理配合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使患者治疗的信心得到显著性增强[6]。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证实,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谢煜,任冰,刘云.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6)667-670.
[2]张萌.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研究[7l.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8):146-147.
[3]童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00例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183-184.
[4]刘宝红.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检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0(06):1003-1004.
[5]程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7,18(09):11-12.
[6]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5(36):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