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我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2018-09-12孙丽娜
摘 要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近年来成为普通高校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规模与速度。本项目结合目前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价值理念、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情境、教学内容、评价标准上进行优化与调整,指导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发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公共艺术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51
Abstract Public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curriculum in recent years, but its development has not reached the expected scale and speed. This project combin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optimizes and adjusts the value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nd the standard of evaluation by the relevant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 directs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nstructivism; public art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艺术教育是在普及艺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①近年来,伴随着《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等文件的颁布及实施,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办公厅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中强调,“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因此,高校要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大力推进学校艺术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于教学中提升道德素养。
卡尔·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想达到的目标有关时,其学习各科目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学习效率也将显著提高。③学习者是知识的动态建构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明显,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生硬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比较反感。因此,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教学要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还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知晓其内化和重构外在实施过程的必要性,不仅要明确课程目标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同时要改善课程实施方法与手段,增加课堂教育吸引力,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拓展艺术实践教学加强课外实践环节的建设,于实践中进一步推广艺术教育。
1 明确课程目标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課程建设是艺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明确课程目标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艺术教育课程结构。目前我校开设的课程规划尚不成熟,导致有的课程特别受欢迎,预选课时多达五六百人,而有的课程则选课学生极少导致不能开课。因此,要积极完善课程建设,根据各个院系不同专项额学生的特色,制定多元化艺术课程发展方案,以达到艺术普及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首先要明确高校艺术教育目标,结合教育部办公厅相关文件精神,以其关于在校生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学分的规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包含的具体门类方案为指导思想,在整个课程体系内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课时及学分所占比例,继续增加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开设数量,确保学生能在校期间保证两个学分的艺术课程选择;明确课程群中每门课的教学大纲,保障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加强课程群内部的知识融合,避免相同知识点的重复讲解。再者,重视综合性艺术课程与借助网络表现的艺术课程等新型课程,逐渐引入到艺术课程体系中,突出其在公共艺术课程结构中的地位。
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知识建构是内化和重构的过程规律,教学内容结构呈现要以非线性内容组织特征为主,④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中具备更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首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级及教育背景层次进行调整结构课程,课程内容呈现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课程衔接关系;协调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课程建设、增加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艺术教育课程设计中,运用“大班理论授课、小班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结合多媒体、网络信息等平台积极改善课程实施方法与手段,增加艺术教育课堂吸引力。艺术概论、中西方音乐史、书法鉴赏等艺术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及鉴赏类课程,可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老师主讲学生自主拓展的授课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加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呈现知识要点,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打下必备知识基础和鉴别能力;舞蹈入门、钢琴弹唱等以实践和技能为主的课程可采用小班授课,更加便于师生双方的体验与互动,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融入学生群体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领学生各抒己见。
2 科学规划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实施方法
科学规划课程内容,拓展艺术教育视野。藝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以此拓展艺术视野,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为目的,课程内容规划设置上注意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横向拓展即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涉及较全面的艺术知识领域,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规定,针对当前学生艺术爱好、兴趣和需要,以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影视等八大门类为基础,围绕他们继续增加传统民族艺术瑰宝,及西方艺术精华,使同学们可以博古通今,根据兴趣自由选择。纵向拓展,主要指艺术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上其传授的知识要点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主要针对已经具备一定艺术理论基础同学开展,由教师带领同学们从某一领域引导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学习。
改善课程实施方法与手段,增加艺术教育课堂吸引力。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在“情景对话中建构知识的活动。”⑤是一个让学生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教师作为课程教学实施的把控者和指导者,要能精准地把控课程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多进行填鸭式灌输授课方式,师生之间互动环节少,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限制了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方案及活动策略的制定,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活动策略,努力在授课过程中的各环节营造出师生互动或学生合作的情境,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场景,积极推动学生与教师就课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讨论结束后要给予正确的反馈和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主动性、创新性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拓展艺术实践教学
以建构主义理论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主义理论非常看重教学评价视环节,它认为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打个分结束课程,最重要的是通过课程评价这一检验方式查找出教师上课中知识点设计的是否合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以及知识点是否掌握牢固,做到以评促教,查漏补缺,促进课程建设的更好发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目前,多数艺术教育课程的考核机制依旧沿袭了传统课程建设的单方向考核方式,以期末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体验、自主拓展等学习过程环节,对任课教师的考评机制缺乏科学的设计,网上评教系统容易出现上课管理松给分高的老师评教成绩高的荒唐现象,此类恶性循环极易导致学生课程参与度降低的结果。因此,在艺术教育课程评价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将教学评价环节视为课堂教学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注重过程式教学评价,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明确课程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改进课程考试方式,设计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准确科学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改进教学质量,发现学习者弱点,真正做成“以评促学”的动态网络学习评价体系。⑥
拓展艺术实践教学,通过实践体验构建知识体系。杜威认为真正的知识和富有成效的理解是探索和行动的产物,其核心内容为应用是知识的组成部分。⑦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⑧由此可见,实践体验是学生完成知识结构建构必不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上必须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要以八大门类的美学原理理论知识为基础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教育的理论普及工作,同时要不断拓展课内外实践教学,增加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课程,开拓艺术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在艺术实践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人生修养。
4 小结
本文以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为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相关文件精神,学校的政策导向,阐述了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此,在艺术教育教学中要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规划课程体系,规范设置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艺术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发挥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育人化人作用。
注释
① 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与艺术教育[J].人民教育,2004(5).
②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
③ Carl Rogers. Personality&Consciousness;,http://www.rogers.com.
④ 孙丽娜.基于易班的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2.
⑤ 袁维新.科学教学概论——建构主义观点[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⑥ 孙丽娜.基于易班的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2.
⑦ 肖卫兵,吴景松.试论建构主义课程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6.
⑧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