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思维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探究
2018-09-12吴曼璐
吴曼璐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应当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来改善教学方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互联网+”为教师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和帮助,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当有“真学”、有“德术”。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制定目标,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学生再完成教师的题目,初次反馈学习效果,教师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最后再次上传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学习空间的扩展,以及学习内容从单学科走向多学科的融合,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定制学习计划和方式。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师发展 私人定制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04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the "Internet Plus" era has provided new ideas for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IT literacy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obtain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Internet +" provides facilitation and assistance for teachers' academic research. On this basis, teachers should have "genuine learning" and "skills". Classroom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can be based on personal learning situation to set goals, allowing students to preview textbooks, students complete the teacher's topic, the initial feedback of learning effects, teachers accordingly teaching design, and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finally upload the teaching effect. There are also new changes i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the expansion of learning spac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content from single subjects to multidisciplinary ones, and the ability to customize learning plans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needs.
Keywords "Internet plus"; teachers' development; private customized learning
1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发展理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角色也在慢慢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到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学习活动再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改变升级带来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站位转化,教师成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且获得新知识的引路人和参与者。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在各种网络在线课程和新的网络技术媒介上,学生可以更轻易的获得资源并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能则从知识教授者转变为帮助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人。在这个时刻,整个学习活动不再是被教师完全掌控和主导的,而是将主控权交给学生,电脑数据分析出学生学习进度和水平,以及向教师提供学生遇到的学习难点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方案,着重解决学生问题,使课堂效果更好。
原本在一间教室进行教育活动的老师和学生,现在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的全面虚实融合,囿于同一空间的课堂学习的范围边界被打破,受教育者逐步分散,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自由化和科学化,学生的水平和教学进度的不同使得统一化教学常常不能符合大众的学习需求,水平高的学生可能认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水平低的学生则可能跟不上学习进度,因此这个转变使得教师真正实现了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者也就成为学校教育教师的主要角色,这种模式如同导师制,师生可以在课堂中,或者互联网上通过教学平台双向选择。”
教师角色最大的转变还是从前学生获得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和教师讲授,而现在互联网提供更多样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再受困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见识,教师变成了一位替自己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资料并可以自主整合教学资源,借助某些教学资源片段帮助教学工作的组织者。究其根本,教师渐渐变成一位輔导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又将如何发展呢?
1.1 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改善教学方法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基本具备将语文教学与技术相融合的能力,优秀的教师应当成为一名具备信息整合能力与材料摘选能力的教学设计者,且所做出的教学设计方案应当符合时代性、趣味性,充满着魅力与文化感染力。
1.2 教师要做学术研究,且应当有“真学”、有“德术”
教师除了应当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同时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修养。空有技术,却不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核,不断实时更新自己专业知识的教师只能算个“空架子”。而干学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做学术研究也应当有“真的学问,严肃的德行和态度。”不应当只是为了评职称而写论文,应始终有一种治学、爱学的态度。
互联网的发展给学术研究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个别“投机取巧”的学者提供了原始材料。海量的信息资源和论文只要轻轻一点,便可以轻松获取,尽管技术为学术研究提供的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资源,但伴随而来的是“改编式”研究和论文的出现。原创作者的思想和辛勤劳动遭到无情的剽窃,着实打击研究者热情和信心。同时这种不正之风也会影响我国整体学术研究氛围,如果教师自己都纵容这种歪风,那么,他们所教育的学生也将延续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怠于创新,“学术之火”就熄灭了。
1.3 教师要“为人”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首先,教师应当学会与人交往,做事的智慧。
学校是一个相对单纯、封闭工作单位,部分教师不太善于与社会人交流与沟通。因此,这类教师应当走出去,多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当调整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从“一言以蔽之”的教育传授者转为“倾听、提出意见,并乐意分享”的合作伙伴,实现真正的平等交流。
2 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如何在看课堂教学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互联网+”课堂呢?根据刘邦奇提出的《“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中的教学模式来做参考和调适。
(1)根据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技术的不断进步,形成了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基本的调查于分析,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建立全面而科学的学生档案,并对教学提出建议。教师可根据平台给予的材料,及时的调整教学预期目标,设定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的可延伸目标。
(2)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学生的预习内容同样来自于平台给出的个性化定制资源和教师的推荐,内容可以包括微课、各种电子文档、视频、图片、教师的提供的口头经验和资料。
(3)初次反馈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预习内容的题目,学生完成题目后上传给平台,教师根据答案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同时上传学习上的困惑与问题,教师通过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完成解疑、答惑,或者将问题编入课堂教学中。
(4)将前面的所获取的信息汇总,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5)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教学互动。首先给学生指引学习方向并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这里自我展示不是表演,而是学生可以整合归纳自己在先前预习工作中得到的信息资料,实现初步互动。再而,进入到课堂教学时,学生于教师就某个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因为学生和教师享有同一个教学终端平台,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投射到移动终端平台上,让全班共同参与进来。
(6)再次反馈课堂学习效果。智慧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提供实时的测评及结果反馈给教师,并录入档案,为下一次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材料。
这个模式让“互联网+ ”不再是简单的线上教育程序,而是实现了3D立体的互动教育活动,立体且高效地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教育共生。但是笔者认为在与学生探讨互动的过程可以直接将问题摘出来,以口头的形式和学生进行研讨,直观而又快速地解决问题。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上传问题也是将学习过程准确记录在案,方便继续下次复习。
3 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化
3.1 学习场所不仅在教室,而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展学习
传统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学生、教室、学校、书本五种基本要素,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相关设备水平提升,这五种基本要素不再缺一不可。
比如MOOC、微课等在线学习平台的出现,学生的学习地点从学校教室转为家里、甚至公园,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开放,给受教育者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课程,合理规划时间,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风靡。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电脑比起手机不易于携带,因此许多学习平台和程序开发了各种各样的app应用,这些程序的出现使课堂学习更便利、更自由。
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也不再以课程学习的方式出现,它存在于生活的零碎时间,比如某些社交求知网络平台的兴起,像知乎、百度提问等等,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发布问题,其他用户再选择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作出答复,这个互动过程当中,两者可以通过音频、图片、视频、文档、引据资料来来进行交流、沟通。这种方式集众人智慧来解答问题,使个人智慧聚集起来创造出指数化增长的知识价值。
3.2 学习不再是一个学科的事,全面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是新趋势
“互联网+”学习不仅是线上和线下结合,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是在学习内容的范围领域上扩张。传统的混合学习中“混合”的概念含义十分宽泛,包括了各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媒体、学习资源的混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互联网技术有的放矢的对学习资源進行整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跨学科、更全面的学习活动。
3.3 私人化的定制学习
私人化的定制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上的学习概念,即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水平、进度提供适合受教育者本身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
首先可以根据学习者学习记录,智能分析适合学习者本身的兴趣、需求、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来安排受教育内容和计划,在此基础上继而提出有专属的学习方向指导,并对许此次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出评价,同样,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因材施教”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韵.“互联网+”时代新型学习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7(1):50-57.
[2] 李芒,李子运.“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新思路[J].教师专业发展新思路与实践,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