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2018-09-12宁珍
宁珍
【摘要】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间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其cTnI、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cTnI、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高,可为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保障。
【关键词】临床价值;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降钙素原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病理基础上,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从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猝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并伴有烧灼感及压迫感,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同时产生恶心、出汗、呼吸困难、窒息以及昏厥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由于患者早期无明显体征变化,临床缺乏典型胸痛,尤其是在心电图正常或临界变化时,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现象,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对患者伤害较大[2]。因此我院展开研究,探讨cTnI、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患者检测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间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冠脉造影确诊。研究组男49例,女46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5.3±2.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4.8±2.8)岁。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清晨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按照3000 r/min进行离心操作,将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取上层血清保存于-20℃冰箱中待检。严格按照电化学发光法,选择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器以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cTnI、NT-proBNP水平;而hs-CRP、PCT则按照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测结果
研究组患者cTnI、NT-proBNP、hs-CRP以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
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见表2。
3 讨 论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不断提升,我国冠心病发生率日趋增长,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若未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患者长时间心肌缺血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发展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猝死,直接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脏标志物进行检测,可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为预后提供保障。
cTnI属于心肌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在健康者外周血中含量较低,一旦出现心肌损伤后,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随后呈现升高趋势,并保持5-9天左右。既往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可合成B型钠尿肽原,其中包含108个氨基酸,随后受到内切酶作用后,可分解为具有76个氨基酸的NT-proBNP与32个氨基酸的C端多肽脑钠肽。当患者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脑钠肽前体经过蛋白酶作用后形成NT-proBNP,均可轻易进入血液循环,加之其半衰期长,因此具有一定稳定性[3]。另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受到细胞因子刺激后,牵连血管内皮能力异常,从而这些细胞因子利用局部炎症组织进行成长与分泌,待炎症产生后可能直接牵连斑块受损,使其破裂。CRP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健康者机体内的水平较低,若受到刺激后可能由炎症因子诱导肝细胞发生合成反应,并进入血液,可在机体受到炎症反应后三日内到达高峰;若炎症消退后其水平可逐渐降低,其中hs-CRP敏感性较CRP更高。PCT属于肽前体物质,并无明显活性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中,同时能够准确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
综上所述,cTnI、NT-proBNP、hs-CRP以及PCT检测在评估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成为临床上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物,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 迪,李 涛,尚陈宇,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測的意义及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375-2377.
[2] 邓建君,周 川,谢 萍,等.血清降钙素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4):335-338.
[3] 蒋建光,葛继勇,喻贤珍,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血清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1):5319-5320.
本文编辑: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