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富差距增大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18-09-12王旭冉

经营者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贫富差距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渐扩大,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经过分析,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为此,必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同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 贫富差距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总量上,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上涨到2017年的827122亿元,增长了224.84倍;在人均量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上涨到2017年的59261.76元,增长了159.93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具体表现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8310.8元上涨到2017年的25974元,4年上涨了41.8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体现在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收入分配差距大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基尼系数等。

如表1所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逐年增加,但是更应该关注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的变化。尽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有所下降,但是接近3%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还是能体现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大的现状。

对于区域收入分配而言,2015年,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223.3元和16868.1元,前者是后者的1.67倍。[1]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上海市,为54305.3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西藏,为13639.24元,前者是后者的3.98倍。[2]

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异情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等于0.4设定为收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如果基尼系数大于0.4,该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就较大甚至悬殊。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近几年的基尼系数情况如表2。通过比较分析可见,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较大的。

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而言有很多不利的影响。第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首先,收入分配差距大影响我国的消费。不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的人相对贫困的人而言比较低。在我国,少数人掌握了大多的财富,使我国消费能力不足,进而影响生产和投资。因为消费不足就会使供给相对过剩,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导致企业破产;企业破产使投资人对经济前景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影响投资。其次,收入分配差距大容易导致低收入人群心理失衡,从而滋生社会问题,破坏社会稳定。最后,收入差距大会降低低收入劳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对居民幸福感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有人曾经提出,要先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从而使所有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有人甚至认为只要做大了蛋糕,分好蛋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实践也表明,蛋糕确实做大了,但是并没有分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采取措施促进共同富裕。

二、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

很多学者从分配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主要意见有:第一,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处于被动地位,劳资谈判能力差;第二,垄断与腐败;第三,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劳动要素报酬占比过低,分配原则长期向效率倾斜;第四,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再分配政策的作用不明显;第五,初次分配环节大量劳动力的存在以及要素价格扭曲;第六,初次分配违背了机会均等原则,再分配过程中,税收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使再分配效率降低。

虽然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大的现状,但是并没有深入问题的本质。对此,我们应该突破仅仅在分配领域研究此问题的局限。马克思曾经说:“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也就是说,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所以,我们要从更加根本的生产方式角度来分析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社会物质财富匮乏,遠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十分落后。为了改变现状,我们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为适应这种状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内容,我国提出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一方面,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要求我们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综合以上两方面,收入分配要把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的客观要求。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正是这种以生产资料私有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造成了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

首先,在收入分配中,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与劳动相比获得了较大的份额。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按照生产要素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参与分配。在我国,资本、土地、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于劳动力而言明显是更加稀缺的。因此,拥有资本、土地、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人会比拥有劳动力这类生产要素的人得到更多收入。

其次,我们要看到,随着分配差距的扩大,人们拥有的生产要素的量的差异也会扩大。越富有的人,其拥有的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可能越大,更有条件去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而越贫穷的人,除了劳动生产要素之外,想要拥有土地、资本等这些生产要素是非常困难的,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能力和条件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及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如果没有合理的收入分配方案,劳动者报酬逐渐降低,收入分配差距会变得更大。

最后,如果政府在要素占有以及分配上出现寻租或者腐败行为,那么后果不可设想。只有富有的人才有能力向政府机关行贿,违法获取土地等生产要素。这样会使生产要素占有形势更加畸形,富有的人拥有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而贫困的人仍旧除了劳动以外什么生产要素也没有。这样,会加剧收入分配差距。

三、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以上说明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导致的资本等生产要素报酬大大超过劳动报酬,但是也说明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的客观要求。所以,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公平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且根据劳动的量来分配。虽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条件实现完全的按劳分配,但是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继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从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首先,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各个生产要素的要素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给要素交易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平台。其次,加强政府调控。完善税制改革,使税负更多地向收入高的群体转移;加大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力度,为低收入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制度支持,使他们有更多获得感。最后,完善要素交易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作者单位为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王旭冉(1989—),女,内蒙古人,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

indexch.htm[DB/OL].国家统计局.

[2]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DB/OL].国家统计局.

[3]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7/

indexch.htm[DB/OL].国家统计局.

[4]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

201801/t20180118_1574917.html[DB/OL].国家统计局,2018-01-18.

[5] 最新数据:2017年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中国排名进步了[DB/OL]. https://item.btime.com/m_2s21p43b91h,2018-07-01.

[6]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DB/OL].国家统计局.

[7] 王晓易.中国基尼系数结束“七连降”官方称下降趋势不变[EB/

OL]. http://money.163.com/17/

0120/16/CB84SGRU002580S6.html,2017-01-20.

[8] 蘇京春.经济增长中应重视收入分配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7-11-01.

[9] 常凯.初次分配如何公平[N].光明日报,2014-07-31.

[10] 吴敬琏.缩小收入差距不能单靠再分配[J]. IT时代周刊,2011

(15):14.

[11] 刘海波,张兆阳.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下的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4

(01):22-26.

[12] 易定红,张维闵,葛二标.中国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原因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03):29-38.

[13] 蔡昉,王美艳.中国面对的收入差距现实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

(03):1-7.

[14] 陆万军,张彬斌.不公平抑或不均等?——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制度成因及治理[J].东南学术,2016(6):107-115.

[15] 栾大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的调查[J].国家治理,2016(02):3-11.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贫富差距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贫富差距问题与第三次分配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思考
调节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建议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贫富差距影响下的观念差异
改革开放贫富差距问题研究述评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