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2018-09-12赵丽光
赵丽光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前 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行为节奏的加快等,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慢性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1],进而也在很大程度上了增加了临床医疗工作的任务及压力。很多国内外的临床实践研究显示,冠心病属于一种身心性慢性疾病,其患者可受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均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进而可致病情加重,不仅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2],还给临床疗效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若在临床护理中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帮助冠心病患者改善心理状况,还能提高其治疗效果。在当前临床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已逐步替代传统基础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到更加贴心,提高了患者对冠心病的知晓度,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3],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以随机从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录的冠心病患者中抽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0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A组),另40例基于此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观察B组)。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自主阅读、准确理解医嘱,并无认知、精神及意识障碍,也未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观察A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9.53±2.54)岁;其中心绞痛18例、心肌梗死12例、心律失常6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观察B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9.48±2.49)岁;其中心绞痛17例、心肌梗死13例、心律失常6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检验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A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B组基于此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主要包括:
(1)基础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及行为习性等,亲切友善的与其深入交流,利于护患稳定良好的关系,以全面分析患者的存在的心理情绪。
(2)身心放松:指导及鼓励患者使用自主探索方式,如深呼吸、收听音乐、悠闲散步、闭目养神等[4],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及状态进行身心放松。
(3)知识领悟:结合患者已掌握的疾病知识,告知其因无知、错误理解而导致的不良心理,并针对其发病原因,为其讲解正确的冠心病知识,使其正视诊疗及护理干预的作用[5]。
(4)修通举证:采用举例及反问等教育方式,标准患者逐渐质疑自身的认知,以纠正其错误认知及理念,并修正其不合理或极端要求。
(5)继续教育:鼓励患者积极接受继续教育,使其及时发现错误认知并及时更正,并能够做到自主辨识对错,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及面对自身疾病[6],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6)饮食改善:正面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对疾病的影响作用,以使其养成合理饮食习惯[7],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进食原则。
(7)运动锻炼:指导患者科学地进行运动锻炼,合理制定活动方案,如太极拳、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冠心病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情况,同时调查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情况。SAS、SDS评分均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情绪状况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t值和卡方检验方法对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进行差异分析,以P<0.05表达对比差异具备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SAS评分与SDS评分
两组冠心病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结果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比于观察A组,观察B组的降低效果更加明显,具备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s,分)
注:组内前后比较吗,皆P<0.05;组间比较,护理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后P<0.05。
组别 阶段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B组 护理干预前 88.49±6.52 87.40±6.49护理干预后 47.42±3.51 44.56±4.71观察A组 护理干预前 88.51±6.53 87.38±6.52护理干预后 74.81±5.45 73.56±5.52
2.2 对比冠心病知识知晓率
观察A组之前有8例知晓,之后有25例知晓;观察B组之前有8例知晓,之后有37例知晓。因此,在冠心病知识知晓率方面,较护理前,观察B组的提高效果比观察A组的更加明显,差异水平显著(P<0.05)。
3 总 结
冠心病是我国临床心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组慢性疾病,其病程长、病情易反复,需长期控制治疗,由于患者多存在心绞痛症状,对其生理及心理健康可造成双重影响,导致很多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再加上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认知度较低,不重视此病的及时干预治疗,使得其临床疗效较不理想。有研究显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帮助冠心病患者提高疾病认知度,缓解其心理,促进其预后,在当前临床中已经逐步取代了常规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而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证实了此结论。
综述,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帮助冠心病患者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使其对冠心病的疾病认知的明显提高,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