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教育
2018-09-11林怡
林怡
摘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质在于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注人文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文情感,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人格的健全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语文角度出发,阐述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关键词:人文情感;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049
人文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主观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积极良好的人文情感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内驱力。它使学生热爱学习,始终让学生做一个健康人文情感的主人,保证了他们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良好人文情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它可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唤起学生热情友好的心灵,塑造正常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为他们接受终身教育及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有效地渗透人文性呢?
一、情感诱导,以情动人
情感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而且情感教育贯穿于智力教育的始终,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情感诱导包括语言诱导、目光诱导、身教诱导等方面,所以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在课堂活动中,对于饱含着真挚情感的教材,教师应“披文入情”,以情真意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
教《土地的誓言》一文,笔者在备课时就想了很多,想到了中华民族的那段艰辛的历史;想到了抗日爱国志士的顽强斗争和无私献身精神;想到了祖国被蹂躏,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无家可归,真是悲痛欲绝。用泪水写出了教案,加上催人泪下的语言,到高潮处,课堂上响起一片悲痛之声。如果教师能把自己真挚的感情融进教学中、课堂中,学生怎能不受感动呢?
同时,教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力求简练准确、生动形象、通俗直观、风趣幽默,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增强教学和培养情感的双重效果。如在教《最后一次讲演》时,做到“以情传情,以情激情”,就会使学生永生难忘。假如教师用语平淡,动作呆板,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容易疲倦甚至心烦意乱,怎么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呢?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蕴涵的情和意,激发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使情感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二、名作熏陶,因势导情
从古到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是因为作者的笔墨凝聚着心血和生命。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的奇葩,它对净化人的心灵情感,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大作用,运用优秀作品熏陶学生的健康情感往往会收到奇特的效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感悟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几年来,笔者向学生推荐了鲁迅《朝花夕拾》《野草》、胡适《我的母亲》、罗曼·罗兰《名人传》、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余光中《乡愁》、冰心《往事》、冯骥才《珍珠鸟》、余秋雨《文化苦旅》、泰戈尔《飞鸟集》、唐诗宋词等等120篇优秀作品,或让学生自己找资料说说喜欢的作家生平及作品简介,或让他们读各种有益的报刊杂志,或让他们看教育影片如《暖春》等,然后写些阅读观看随感文章,并每周评出佳文选读表扬,激发他们的阅读的兴趣热情,以这些作品的人文魅力熏陶着学生的心灵。
教师读这些佳作,自己首先要体验作品中的感情,要进入角色,要根据作品中的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唤起联想,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学生,感动学生,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儿童不仅用头脑和理智,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常常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记得当代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了他的一个女教师,教他们读诗,他说“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今天想想,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因此,运用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文情感熏陶功能,来培育学生理想的人格和健康的情感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更持久,更有影响力。
三、拓宽视野,丰富情感
生活处处有人文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和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識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学习《月球奥秘探索》一课,学生可以在网络课室里观看费俊龙和聂海胜乘载神舟六号的录像,使他们感受到民族的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笔者在语文教学之余曾多次组织学雷锋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一次,去清扫车站,当学生们看到经过自己劳动创造的干净整洁的环境,看到车站工作人员以及旅客等公众对他们的赞扬,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种高尚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看到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认识到自己创造性劳动的价值,体验到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真善美;也明白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雷锋精神仍鼓舞着亿万中国人的原因所在。此外,笔者组织学生举行硬笔书法比赛并提倡赏识教育,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学生在练字、展览和评选的过程中,增强了审美意识;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体育竞技,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力量、技巧和美。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感觉到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从而逐渐地培养了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发挥好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做好人文情感的渗透,人文化教学的就会得到有效的落实!语文人性化情感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感染、重熏陶,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人格的健全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三中 3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