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化小学英语学困生
2018-09-11张晓静
张晓静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我们国家非母语,在学习中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由于家庭教育、学习方法,个体差异等情况,小学出现了一批“英语学困生”。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英语“学困生”问题逐渐突出。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并就如何转化他们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004
小学英语学困生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尤其让一些年轻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英语学困生简言之就是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大部分不属于生理残疾学生,也不属于智障学生,就是难以适应英语学习,其中有些学生其他科目学得不错甚至成绩非常理想。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 感知性差,对英语语言的知识结构感知不准确,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对于英语缺乏足够的敏感度,比如在初始年级阶段,就会产生语言与实物之间的联想障碍。2. 学习习惯差,几乎所有学科学困生在学习上都存在一个共性的缺点: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来讲,课前不预习课文,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缺少复习巩固,这样的学习状态是造成学习效果差的主要因素。3. 家庭关注度不够。据调查,相当部分的英语学困生都是家长无暇顾及孩子,家庭配合状况不理想、家庭监督教育缺失或空白。4. 学习方法不合理,很多学困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偏偏有些小孩的记忆力比较差,有时就算好不容易记住了一些单词和句型,苦于不会灵活运用,使之孤立起来缺少内在联系,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二、针对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我们进行转化工作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1. 注重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实现师生之间零距离交流。营造”爱”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因为爱是有感染性的。“亲其师”才能更好地“信其道”。在教学中,应该始终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学生在充满爱的气氛中学习,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从而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在单词教学时,渗透语音教学,并从音、形、义上进行归类,帮助学生提高识记单词的效率。在教授語法时,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有趣的内容与枯实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如:将语法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听力练习中的听句子把句子中所缺的单词补充完整这一道题,学生经常只写单词而忽略了单词的正确形式,教师在平时练习时就要训练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在做语法选择填空时,教会学生从给出的词句中找出关键的提示词。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远比谴责和训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确定目标、练习设计中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多给学困生创设机会体验学习的收获感。尤其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活动,通过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对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学情的研究,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学习能力上分出层次,在学习风格上归成类别。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差别也比较大,特别要了解学困生的基础与本节课的起点所应具备的基础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帮助。“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我们进行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
3.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是学困的根本原因之一,课堂上教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枯燥的因素,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的记忆,都需要学生重复地读,重复地背,而这对于贪玩懒惰的学困生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痛的“苦差事”。如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就要靠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或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地记忆单词,或要求学生利用单词和句型自编儿歌,自制谜语等,从而调动学困生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很有趣。像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游戏、谜语、歌曲、表演、比赛等,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视听、思考、言语整体结合。
4. 遵循认知规律,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保障。在与学困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因此,通过开展教育性的活动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学习,讲名人故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表奖进步大的学生等,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促进学困生工作的开展。
总之,“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发展的消极,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就小学英语学科来讲,每位教师都要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善待每一位学困生,将不同学困生进行归类,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一些成功的案例,最终形成一套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东街小学 0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