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解决对策

2018-09-10彭莉

环球市场 2018年19期
关键词:建筑质量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

彭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建筑工程得到快速发展,其建设规模以及建设难度也随之扩大与增加,从而导致近些年来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量大与相关监督机构人员严重不足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实现现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监管人员不得不面对多方指责,这种情况十分令人堪忧。不难看出,传统建筑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建筑工程的形势。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详细分析了有效的解决对策,望借此为实际监管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质量;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

随着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相关机构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与更大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整个社会都高度重视施工的安全,但是监理单位、质检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不仅如此,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难度也随之提高,但监督机构(本文以建筑安全监督站为主)相关工作的人员明显不足,且需要负责的项目太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使得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工作人员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基于此,如何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效果与质量是当前建筑监督站首要解决的难题。

一、当前建筑工程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范围内,已经就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定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是,因为制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综合性与概括性,所以在落实到地方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理解或者认识层面上的差异。这就导致同一省,不同市、不同县、不同区建筑安全监督站的不同职业素养的工作人员在认识标准以及掌握标准的程度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当建筑安全监督站的工作人员将这些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认识带入到施工现场并落实实际检查工作的时候,不可避免会让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标准产生更大的误解。曾经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某一施工单位在进行自查的过程中,由于听取部分业内人士错误的指导,导致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以及三线五线制电箱的接零保护线与接地保护线改了又拆、拆了又改,反反复复,最终也没有达成统一;最后,當建设部专家组赶到施工现场进行核查的时候,发生线路搭接仍旧不正确。不仅延误了施工进度,而且也给施工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某地政府就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开展群众性的满意度活动中,部分施工单位反映:一些市、区建筑安全监督站工作人员在进行实地检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检查标准不统

一、看法不一致的现象,一方面降低了行政执法的客观性与公平公正性,使行政管理部门在群众中的权威性、认同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大幅削减了一线施工人员工作的热情。

除此之外,当前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也存在诸多漏洞。一般来说,在落实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都会将整个工程平均划分成三个不同阶段,从而完成整个安全验收工作,即装饰、主体与基础,三个阶段都需要组织相关监督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施工现场的抽检工作。具体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检查施工现场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是否落实到位;检查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各方主体的安全资质是否达标;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的安全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督促与监督施工单位组织安全重要环节与重要部位的验收工作等等。这种传统的监管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工程发展的实际需求,仍然沿用则可能暴露各种问题,例如:不能落实信息化管理、安全监督检查的内容死板与固定、工程危险系数增加、项目没有大小区别等。

二、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流程规范化

安全监督流程规范化通常是指从办理监督手续开始知道整个工程完工后安全监督抽查表进行归档结束,整个过程的不同流程都需要进行规范。因此,制定详细的流程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一套完善的安全监督流程图应该是:办理监督手续~监督人员熟悉相关资料与施工图纸~确定项目种类~挑选安全监督抽查表~根据项目特征对表格进行逐步完善与补充~遵照安全监督表落实安全监督抽查工作(若是此阶段发现新的安全问题,则需要重新选取安全监督抽查表)~把安全监督抽查表进行归档。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流程图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按照此流程,同时结合实际状况与工程施工进度,逐步落实每一个项目的安全监督工作即可。

(二)对象差异化

对象差异化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项目需要制定与之对应的安全监督方案,不能一概而论,也就是落实差异化的监督。不同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存在明显差异,大到几十万平方米的小区住宅、小到几百平方米的工业厂房,不同项目的施工安全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类别进行明确划分,并落实差异化的安全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的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施工难度以及工程类别等对工程实施差异化监督,同时就不同施工标段制定针对性的最低安全抽查次数与频率,例如:若是工程类别属于一级别,则抽检次数至少七次;若是工程类别属于二级别,则抽检次数至少五次;若是工程类别属于三级别,则抽检次数至少三次;人工挖孔桩与钻孔灌注桩施工阶段的安全抽检至少一次。

(三)内容表格化

内容表格化则是把通过表格的形式把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与统计。由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的内容相对交广,因此需要从工程着手施工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结束都需要落实安全监督管理;其具体内容一般涉及:起重机械安全监督、施工现场安全实体监督以及安全生产行为监督等。当中,起重机械安全监督一般涉及物料提升机、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以及塔吊等内容;施工现场安全实体监督一般涉及文明施工、施工用电、安全防护、幕墙工程、脚手架工程、承重支模架工程、基坑工程等内容;安全生产行为监督一般涉及危险系统较大的由企业安全责任部门负责的分项分部工程主体的行为等内容。不难看出,若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事故现场安全监督的内容进行分类管理,一方面能够简化安全监督的工序,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抽检随机化

过去建筑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开展之前都会事先发出通知,对将要进行的安全监督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每次检查工作开展之前,被检查施工单位就会针对需要检查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从而导致检查机构无法掌握施工现场实际状况。基于此,为了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效果,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必须提高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随机性,尽可能采取飞行检查、突击检查以及随机检查的方式落实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掌握实际施工状况,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工作人员在落实实际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坚持实行直插施工现场、直奔基层、不陪同接待、不听汇报、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的“两直四不”检查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与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密切关联,因此必须引起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高度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实际状况,在当前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与创新,从而使其发挥真正作用。在增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东风,许艳婷.论述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37):118-119.

[2]龚发[J].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29):149-150.

猜你喜欢

建筑质量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
内河船舶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对策探讨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筑质量管理探析
浅谈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探析内河航道通航安全问题和安全监管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