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应对
2018-09-10董伟
董伟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公司转变管理经营模式提供了契机,也对公司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开展对市场环境、风脸因素的监控、评测与管理,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与控制,为公司赢得参与市场激烈竞争的优势。下文中,笔者将结合个人参与公司成本管理的工作经验,总结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优化成本管理的应对策略与工作重点,以稳步提升公司的盈利收入与竞争能力,增强公司对风险的应对与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公司企业;财务工作;风险管控
一、公司成本管理的综述
实现成本管理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与保障,是提升公司劳动力生产率与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策略,是促进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实现各项资源科学配置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能够解决利润增长与资源有限配置之间的矛盾,是协调各部门之间利益关系,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创建现代化公司经营管理机制的策略与手段。为了实现公司经营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利益的均衡,为了快速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需要应用与依靠成本管理策略,对公司销售、运输、采购、生产等环节的科学管理,促进公司良好发展。
二、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成本管理理念,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从企业发展的本质上看,任何员个体与企业生存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结合体,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员工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关系到员工的生活保障。对于企业家来说,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成本管理方向上应培养全员参与的意识,在成本管理决策执行中实施有力的奖惩激励对策,不断扩大企业的成本管理参与主体和参与力度,有效提升员工的成本管理理念。
(二)缺乏成本管理的行业价值链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产业全链端的价值链管理,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企业通过对行业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巩固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并针对企业参与价值链中各节点的利润增值进行成本分析实现企业最大化的价值创造评价活动。从行业价值链层面的成本管理现状来看,企业在进行内部价值链的管理和分析上基本实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再造,但在企业参与行业价值链分工上的成本控制尚未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企业对参与社会化分工的资源配置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更停留在较为浅薄的层面。因此,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参与行业价值链的角度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通过灵活的资源配置模式制定适应行业不同价值链的运行模式,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本控制与行业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共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内外兼顾实现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缺乏长期可持续的成本管理思路
目前广大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中存在短视行为的误区,认为企业的成本管理仅仅是降低支出提升利润,忽略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所必要的投资,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往往只考虑短期的成本控制问题,当企业利润开始下滑便通过缩减营销费用甚至裁员等行为降低支出,这种短视甚至竭泽而渔的企业短视行为并非是企业成本管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阻碍。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行为,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尤其在信息流畅的市场竟争中,企业管理层的频繁流动直接影响了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只在乎在位期间的支出和利润,而忽略了针对企业长远期发展战略中的必要投入,这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短视的一种体现之一,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体体现在了企业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部门、企业成本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不足及企业对各岗位的成本管理责任缺失等众多方面。
(四)企业成本管理的理念落后,参与形式过于简单
目前企业参与成本管理的主体往往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从传统的管理理念考虑的成本管理往往按照生产成本管理的思路进行,在成本管理具体环节中只是简单的进行责任划分,没有进一步细化成本管理的内容和层次。目前,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多集中于生产制造环节的管理方面,而针对产品投产前的成本和产品销售后的成本的核算和管理理念不足,成本管理者也仅限于管理本部门的投入产出,同企业合作分工的不同部门之间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互相割裂,影响企业整体成本控制制度的落实。与此同时,企业在成本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中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导致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核算及成本预算、管理等存在一定的执行难度。
三、企业成本管理的改善对策和建议
(一)改善质量成本
企业成本管理首先应该改善质量成本,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决策,并根据市场竞争需要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进行科学的判断。现代企业在改善质量成本方面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首先,做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具体来说,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针对生产运营中的价格制定、原材料采购、成品定额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并精准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建立并实施有效的成本责任管理制度,实行目标质量成本管理;其次,改善质量成本需要对成本换了计划进行科学论断和编制。具体来说,质量成本的论断与编制需要改善内部管理水平、降低企业内部资源损耗、提升运营效率和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等内容,且在成本计划的编制方面需要根据产品和质量分类对成本计划进行编制。
(二)优化公司的采购管理
公司的采购管理工作包括:原材料上涨、采购交货延迟、采购议价能力、质量问题、采购原材料成本等项目环节与内容,公司应当从质量管控、采购成本资金控制两个方面,确保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采购部门及管理负责人应当对公司的生产原材料性能、规格有准确地把握,同时对原材料供货商进行资质审核与多方面考察,确保在成本管控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对采购活动的科学考核和多元化管理,排除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供货厂商,从而确保公司生产原材料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公司应当制定科学的采购、运输管理流程,避免原材料或者货物的延迟交付,制定科学完善的物资和原材料采购计划,并确保采购方案的按期执行;选择可靠、稳定、执行能力强的供货厂商,对供货厂商的诚信等级进行考察与评估,避免付款周期长、采购数量小、频繁更换的供货厂商,从而实现对采购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三)销售成本的科学管理
在当前的新经济时期背景下,如何拓展公司的销售渠道、同时降低销售的成本费用,成为公司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思考与解决的课题。针对市场定价、订单逾期等产品销售问题,公司应当科学应用市场供需信息及规律,制定并实施合理的销售成本管理策略,采集、分析、评估市场供需的相关信息数据,提高公司成本核算的质量,确保公司产品在市场上享有竞争优势。在提升產品价值含量、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和避免产品市场同质化的同时,产品销售成本管理工作还应当避免逾期订单的产生,实现产品的顺利销售、流通与生产管理。
(四)成本的信息化管控策略
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成本管控系统,分别建立关于公司成本核算、成本监督和财务预算工作的管理机制,分析评估公司费用、支出的项目及原由,确保公司利润收益与费用支出之间的均衡,避免公司费用的过度支出。
参考文献:
[1]杜文飞.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3).
[2]李平.浅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8(02).
[3]袁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3).
[4]郑丽丽.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纳税,2018(03).
[5]冯圆.企业成本管理优势重构——路径选择与行为优化[J].新会计,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