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应用及提升途径阐释

2018-09-10贾天君

环球市场 2018年4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贾天君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必须加快体制改革以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内部控制作为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各项业务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应用与提升途径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内部审计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应用

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循现行内部控制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明确内部控制重点,落实内部控制措施,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的内部控制内容如下:

(一)预算控制

为对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使预算部门能够及时从其他部门获得相关材料,由此不但能够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而且还能实现对单位资产的优化配置。同时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资金保障机制,并对资金的使用程序进行明确规定。

(二)收支控制

事业单位在对收入和支出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可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法。重要票据应由专职人员负责保管,所有票据应统一存放到保险柜内;可将货币资金的收付流程纳入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当中,资金收付凭证必须为机打,不得以手工的方式开具;对资金的支出应进行严格的审批,若是重大支出,则应由单位领导集体决策,支出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应对所有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控制,可将审核的重点放在付款凭证上;在报销方面,应对相关的业务流程加以明确,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对于手续不全和没有手续的一律不予支付。

(三)资产控制

为避免资产流失,事业单位应当做好资产控制。首先,货币资金业务的办理至少要有两人,支付款项的印章不得由一人全权保管;对物资进行领用时,应有授权人批准,对于贵重及危险的物品,应进行单独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保管。其次,单位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资产进行盘查,看账实是否相符,若是不符,应查明原因,追求当事人责任;依据原始凭证,检查资产是否存在少计或是账外的情况,有无闲置和配置不当的资产。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提升途径

(一)明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路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首先,构建内部控制基本框架。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在相关规范的指导下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控制重点,布置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任务,初步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内部控制氛围。其次,改进内部控制不足。事业单位要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缺陷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控制能力,促使内部控制融入到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中来,规范单位业务活动有序开展。再次,落实内部控制手段。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职能作用,逐步完善信息沟通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和内部审计机制,使其成为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有力手段。

(二)构建风险评估与监控机制

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监控机制。在风险评估方面,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升风险评估的整体水平,使风险信息的掌握更加完整、准确。由于风险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应采取动态评估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如国家法律法规、外部监管环境发生变化时,事业单位应当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借此来规避风险。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具体应包含如下标准:风险分类标准、需要重点监控的风险预警指标等等。通过标准的建立,可以使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

(三)实施内部控制评价

事业单位应当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由此除了能够使各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之外,还可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有助于推动内控制度的建设。为确保内控评价的顺利实施,事业单位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对内控评价的组织和具体职责加以明确,并对内控评价的要求进行落实,本单位应定期开展自我评价,监督部门则应对单位的评价结果进行检核,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其次,优化评价流程。单位应对内控评价流程进行优化,对于评价中发现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进行整改。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单位应结合自身的业务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制定,如控制措施的标准、缺陷认定标准、评价报告的编制标准等等,确保内控评价的实施有标准可依。最后,为使评价结果能够得以全面落实,单位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评价结果的考核力度,并将评价得分纳入到年度考核当中;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使缺陷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四)强化内外部审计监督

在内部审计方面,事业单位应完善内审监督制度,学习借鉴企业在内审监督工作中的方法,结合单位的具体业务活动,设置相应的审计机构。单位领导应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给予内审工作大力的支持,赋予内审部门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发挥出内审监督的职能作用。在外部审计方面,应不断强化外审机构的职能,确保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对事业单位的内控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借此来促进内控制度的健全。

三、结论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是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的关键点,重点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确保单位资产安全。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建立起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以及内部审计机制,促进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水平。

參考文献:

[1]孙菲悦.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1):32—33.

[2]柴晓波.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分析[J].财会学习,2017(12):154—156.

[3]闫庆海,刘洋.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研究[J].经贸实践,2017(12):132—133.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