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策略
2018-09-10李水文
李水文
【摘 要】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践教学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17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另外,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包括了阅读理解、社会交流,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学习更多的语言和交流方式,使得我们对社会更深的了解。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促成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培养出来的人能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并不断地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教育的个性化功能。社会化与个性化是教育基本功能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一个有机的动力整体。教育不仅要为个性适应社会提供条件,更要为人的个性发展开辟天地。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在这一方面,就是贯彻“学以致用”方针,使语文教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一切语文理论和知识的教学,都应以培养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勇于探索、具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的人才为指导。当然,我们并不忽视理论,也不主张用实践来代替理论,但应该明确:一切教学内容,诸如汉语拼音、识字、篇章结构、语法步辞、标点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单为了积累这些理论知识,而同时要为培养“阅读”和“表达”的技能技巧服务。学生实现了“自能读书”、“自然写作”,并有相应的听、说能力,才能在“信息膨胀”的当今时代及时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从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语文实践活动与培养语文基本素养对接
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学校,社会即生活。教语文必须有大视野,学语文必须有大时空。我们做教师的,心中想的、手中做的,都应为孩子们着想,随着学科间壁垒的消除、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我们有责任创设大学科学习的实践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增强语文素养。”如教学《秋天的画》一文时,课前我就带着学生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让他们看秋风吹拂的山丘、层林尽染的秋色;看红彤彤挂满枝头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园;看雪白一片龇牙咧嘴笑的秋棉……回到课堂,我让学生畅谈自己所见的秋天,并结合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感性认知与抽象文字相融合,从而使自己的审美情操得以升华。
三、有效的教学,精心设计课堂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
1.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學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2.注重文章与课堂相互投入。教学当中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而且将学生的感情也激发到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四、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过程
多年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广泛采用讲读法的教学程序。讲读法的教学程序一般概括为:起始阶段(启发工作);阅读和分析阶段(阅读全文、读后谈话、逐段阅读分析);总结阶段(编写段落大意、中心意思);复习阶段(复习阅读、复述和创造性讲述)。讲读法一般符合儿童阅读文章的认识过程,这四个阶段体现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说明了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再提高到理论,不断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不快,理论和实践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说明语文课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我们还应把“教学过程”的范围放大一些来看。由于一篇课文不可能包括语文知识的全部,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又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练习就能提高的,所以整个语文课安排了一系列的讲读教学、自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形成了整个语文科的完整结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通过讲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理论知识讲授部分,使学生获得系统的语文理论知识,紧接着通过写作练习和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加上讲读教学中的各种练习,帮助学生把这些系统理论知识转化成“阅读”、“表达”的实践能力,从而使语文科教学任务得到全面完成。这样安排是完全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但这样的安排意图过去也常常被忽视,突出表现在写作教学和讲读教学脱节,写作教学中理论知识讲授郁分和练习、讲评部分脱节,这就使写作练习的实践远远离开语文知识的理论,结果使学生认为语文理论知识和写作实践无关,就不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样,因为缺乏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写作质量老是提不高,也就对写作实践感到腻烦,这些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所造成的后果。
语文实践活动集合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双重特性。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语文学习才是终极目标。实践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着他们自身的现实生活,是他们对语言进行理解、感悟、运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吴淑芳.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2018(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