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聊斋志异》譬喻辞格的运用

2018-09-10徐冬雪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暗喻明喻陈望道

徐冬雪(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聊斋志异》是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小说获得极高赞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蒲松龄驾驭语言文字技巧的高超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仅从种类繁多且恰如其分的辞格运用上就可见一斑。

关于辞格,陈望道先生将辞格归类为积极修辞,是一种积极的手法,内容上表现在情境的适应,形式上表现在语感的利用。笔者认为,辞格通俗的来讲是一种修辞格式,运用一些特殊的格式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概念的事物实体化,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物有了实在的感触,感受到作者描绘的情景。因此,辞格运用的恰当与否对于作品的表达效果十分重要。

譬喻是一种常用辞格,它溯源极深,运用广泛,功用性极强,是纷繁复杂的辞格种类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南朝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陈望道先生将其这样定义:“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1]由此可见,古今学者对譬喻的定义基本吻合。二者都认为所喻之物要符合本来的客观事物,也即二者存在相似点,进而阐释事物所喻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运用譬喻时所选取到两个事物,前提是二者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较为鲜明,另外一个则比较隐晦,这时我们用前者去揭示后者内在的、多不为人知的特征,使得后者不再艰涩难懂,从而有一个全新的、具象的认识。

根据陈望道先生的传统三分法,将譬喻辞格分为三类,即明喻、暗喻、借喻。此种分法较为直观,也最具权威性。我们采用简单的语义特征分析法将这三者的特征进行大致介绍。

明喻:[+本体][+喻体][+喻词]

暗喻:[+本体][+喻体][-喻词]

借喻:[-本体][+喻体][-喻词]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成就极高,在譬喻的使用方面自然也不会流于单一,作者在行文时不露痕迹地运用到多种譬喻辞格,需要我们去细细推敲。

(一)明喻

明喻的三个成分——本体、喻体、喻词同时存在,并且直接明白地用喻体来描写或说明本体。这类辞格的运用在《聊斋志异》中随处可见,例如:

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画皮》)

多系统萎缩的影像学特点及电生理变化 … …………………………………………… 叶欢,赵中,徐元,等 69

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纸光似雪,墨气如兰。(《罗刹海市》)

以上各例鲜明地体现出了明喻辞格的特点,本体与喻体分明有别,位置固定,并且有明确的比喻词置于二者之间,诸如“如”、“若”、“似”等词。作品中这类辞格的运用最为广泛,且通俗易懂,在此不一一举隅。

(二)暗喻

暗喻(隐喻)是将本体直接等同于喻体,或者本体和喻体构成同位短语,喻体由此更进一层地来说明本体。这类辞格在作品中多运用于对女子外貌、形态的描写。例如:

生睨之,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公孙九娘》)

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聂小倩》)

比新郎告行,鼓乐大作,女犹眼零雨而首飞蓬也。(《姊妹易嫁》)

前两个例子实际上属于将本体等同于喻体的类型,把“笑”与“秋月”、“羞容”与“朝霞”,“肌肤”与“流霞”、“足”与“细笋”等同起来,将二者之间相似的美好特征巧妙地联结起来,将女子惊为天人的容貌展现的淋漓尽致;后三个例子中本体与喻体紧密排列,“眼”与“零雨”、“首”与“飞蓬”,中间并无任何语词修饰,而是采取同位的形式进行组合,使得本体和喻体构成了同位短语,将女子的凌乱不堪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借喻

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娇娜》)

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罗刹海市)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驱怪》)

第一个例子中的“娇波”代替了女子的双目,“细柳”指的是女子的身姿,这样便能传神地描绘出女子满含水意的眼睛,似水波一样,纤细窈窕的身材,如柳枝一般,此番描绘实比直接使用本体更为形象化,女子的姿容形态在读者心中立刻显现,栩栩如生。第二个例子中蜃楼海市指的是虚幻世界,喻指荣华富贵难求。第三个例子整句运用了借喻辞格,喻指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将妖怪驱走的徐远公都是威武的人物。蒲松龄笔下的譬喻辞格,所运用的喻体大都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恰当准确,用来形容本体毫无生拉硬套之嫌,并且重在能新颖出奇、不落俗套,形象传神能地描绘出作者想要的本体,具有化平淡为神奇的力量。

本文对《聊斋志异》中的譬喻辞格进行了简要探讨。辞格的使用不是割裂的,很多篇幅都兼用、套用多种辞格,各种技巧笔法相互交织,由此诉说作者的孤偾与追求。其辞格运用的如此妥当、贴切,归根结底还是作者匠心独具的语言艺术。一部如此集大成的佳品所运用到的辞格自然不在少数,由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只挑选譬喻辞格进行细致分析,希望能够在修辞学的发展的道路上做一定的有益探讨。

注释: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第59页

[1]蒲松龄.“三会本”《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3]陈烔.论辞格[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22卷第1期

[4]程希岚.修辞学新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暗喻明喻陈望道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冰与火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Bao:2019 Oscar for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关于“嵌入式”暗喻的思考及其在翻译上的应用
吴士文与陈望道
陈望道退党原因
暗喻的语用学解读
隐喻与明喻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