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嵌入式”暗喻的思考及其在翻译上的应用
2017-08-02唐欢
暗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在文学、翻译等领域,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本文致力于从一个新领域——认知学的角度,深入研究暗喻的含义。在语言学中,隐喻一直被看作是一种传统的语言现象,实际上,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代表了人类一种认知模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暗喻,作为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对人类认知体系的正常运转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暗喻负责意义的产生、传递和加工,换句话说,隐喻的实质就是将某一类事物类推或者理解成另一类事物,在这一过程中,暗喻便成为人类认知活动中,探索、描绘、理解和解释事物的主要助手。
引言
在认知主义中,对于暗喻的研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暗喻是否与语义成分相关?长久以来,暗喻所收到的关注大多基于其作为修辞手段所起到的作用,然而,在认知学领域,认知主义者和非认知主义者就暗喻是否具有除了字面含义以外的意义产生了对立的观点。在认知领域中,暗喻被看做一种证明句子命题真值性的的条件,学者从讨论暗喻的含义这一层面,深入展开探讨,试图确定暗喻含义对于句子真值性的影响。要探讨句子真值条件,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修辞方法和修饰语言的工具。这导致隐喻的研究基本上是以修辭为导向的。命题指一个判断的语义,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命题不是指判断本身,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真值条件是指可使一个语句为真的条件。从认知领域探讨暗喻,两大派别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论点。非认知主义者认为,暗喻只具有字面含义,而不具备其他任何延伸含义。戴维森作为非认知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指出“暗喻仅仅表达了字与字组合出的表面意义,并无其他”,罗蒂将暗喻称作“异常的非认知主义现象”,其作用只在于引导人们注意到类推,并且获得认知。相反,认知主义者认为除了字面含义以外,还具有语义含义和语用含义,并且与成分含义相关。
本文着力于探讨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对于暗喻的争议,并以非认知主义的继承者——勒柏和斯通的“嵌入式”暗喻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对于暗喻含义的论证方式,并指出其观点仍存在某些漏洞。本文将反驳戴维森与勒拍和斯通对于隐喻意义、隐喻思想以及死隐喻的相关论断,进而指出他们的隐喻观并不是无懈可击的。隐喻不仅有隐喻意义;并且隐喻使用者所预期的认知效果也正是以隐喻意义为媒介来实现的。通过讨论非认知主义对于暗喻含义的观点,结合其存在的漏洞,对于如何促进暗喻翻译的生动性和传神性具有指导性作用。
关于暗喻含义的两大派别
非认知主义者认为,暗喻有且仅有一种内容,那就是字面内容;暗喻有且仅有一层意义,那就是字面意义。换言之,暗喻不具有特殊的语义含义,尽管暗喻可以引起情感变动及想象,但本身与交际内容和含义无关。暗喻有且仅有一种字面意义,不存在暗喻意义(或认知内容)。暗喻的功能不是意谓,而是通过激发隐喻思想使人们注意某种相似性,也就是说,暗喻仅仅作为一种联系性质的工具,为人类认知提供最基础的触发作用,而不参与人类认知的整个过程。非认知主义的经典论断来自戴维森,而近期勒柏和斯通又通过一系列研究,力求捍卫这一主张。
与之相反,认知主义者提出,暗喻作为人类认知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具有额外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暗喻的含义及其真值受到上下文或交际活动的影响,也就是说,暗喻的真值含义收到语义及语用的影响,暗喻的字面含义并不足以体现暗喻的全部价值。在此基础上,认知主义者分为两个学派——语用认知主义和语义认知主义,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语用认知主义以格赖斯含意理论为指导理论,重点研究暗喻在会话含义中的应用和作用。尽管细分为两种派别,认知主义对于暗喻含义的观点是统一的,那便是暗喻通常与上下文有关,暗喻含义与文本表面含义具有同等水平的真值可评估性。
非认知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
非认知主义学派认为暗喻有且仅有一种含义,那便是字面含义。为了证明这一论点,非认知主义者试图从各个方面给出论据和逻辑证明,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戴维森,以及勒柏和斯通。
戴维森关于暗喻含义的理论及其论证
为了证实非认知主义对于暗喻含义的观点,戴维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证。首先,他提出:句子的意义依赖于其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以“朱丽叶是太阳”这一命题为例子,戴维森提出,在这一典型的暗喻中,即使预设“太阳”获得了新的隐喻意义,这层意义也必然要依赖于该语词的基本字面意义。由此,他得出论证结果:字面意义对于隐喻句的必要性。紧接着,戴维森又提出:给出真值条件就是给出句子的意义。仍然以“朱丽叶是太阳”这一命题为例子,如要证明这一命题是真的,其真值条件是“当且仅当茱丽叶是太阳”。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在人类的认知中,“朱丽叶”不可能是“太阳”,如果将这一命题与语用或者语义相联系,那么就无法证明其真值性。换言之,只有将这一命题的含义仅仅看为字面含义,才可以证明其真值性,即字面含义是暗喻命题的唯一真值条件。真值条件不依赖于语境,因此隐喻句只有一种真值,那就是字面真值。不存在字面真值以外的隐喻真值,因而也就不存在字面意义以外的隐喻意义。通过这一论证,戴维森得出结论:字面意义对于隐喻句的充分性。
然而,戴维森关于暗喻含义的理论观点提出后,面临了诸多质疑,其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如果隐喻句没有隐喻意义,那么如何理解由隐喻句构成的命题态度句。以命题“克里斯认为没有人是座岛吗?”为例, 其中“没有人是座岛”是嵌入在命题中的暗喻句,如果“没有人是座岛”这一条件除了字面意义意外,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义,难道我们也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这一命题,进而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在沟通交流中,如果以戴维森的观点为准则,那么这一命题所表达的含义便背离了说话者的意愿,因为这一命题通常被理解为“克里斯认为所有人都是由社会关系相互联结的吗?”。endprint
由此可见,戴维森虽然从两方面论证了暗喻含义不具有任何额外含义,但其理论忽略了暗喻句在语用环境下的作用以及说话者的意愿,因而受到认知主义者的质疑。
勒柏和斯通对于暗喻含义的新论点及其论证
针对戴维森观点的漏洞,勒柏和斯通作为非认知主义者的另一代表,试图提出观点,发展完善其关于暗喻含义的论证,以此为出发点,勒柏和斯通提出了新关注点:暗喻的含义是否就是说话者想表达的含义?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他们也整理了新的论证思路:首先将隐喻意义等同于说话者意义,然后由否定隐喻话语中存在说话者意义来否定隐喻意义的存在。为了验证这一思路,首先要明确两种界定“说话者意义”的方式:第一种,说话者S通过话语u表达(说话者)意义P即是:S说出u,意图由P对听话者产生某种效果,并且该效果的实现是建立在听话者意识到说话者此项意图的基础之上的;第二种,说话者S通过话语u表达(说话者)意义P即是:S说出u,意图与听话者在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将P加人到他们的会话记录中去。根据“说话者意义”的两种方式,可以推导出,如果隐喻话语产生说话者意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要么说话者意图以P对听话者产生影响;要么P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在协调过程中加人到会话记录中的信息(以命题内容的形式存在)。以“罗密欧说‘朱丽叶是太阳。”这一命题为例,说话者的意图只是激发听话者的想象力,引起听话者注意“茱丽叶”与“太阳”的某种相似性,而并非表达命题内容,换言之,说话者和听话者协调的是行动,而并不是在傳递信息。由此,勒柏和斯通得出论证结果;不应该由听话者意识到说话者意图激发其某种想象内容(而非命题内容)的事实,抑或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协调行动(而非信息)的事实,而错将“说话者意义”赋予到隐喻话语之上。对于隐喻话语,刻画隐喻的理解机制需要更广阔的学科背景(心理学、行为学或信息科学)。根据勒柏和斯通的此番论证,非认知主义学派得出结论:暗喻是非正式的,同时也是合作性的,其中,非正式意味着暗喻不能传达说话者想表达的含义,而合作性则是指暗喻只是一种合作性的相互作用,只能通过心理、动作的术语表达出来。由此可以分析出,勒柏和斯通为暗喻增加了“合作性”这一特征,在此理论中,非认知主义者承认暗喻不仅仅以认知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命题中,而且在认知过程中担当了一定的作用。
勒柏和斯通的构想--嵌入式暗喻
勒柏和斯通从“说话意义”的角度证明了暗喻有且字面含义,而且具有“合作性”的特点。这一论证解决了戴维森观点受到的质疑,然而,若要证明上述理论,就必须承认语言和语用的作用,这就与认知主义的观点相近。因此,为了证明暗喻的“认知影响”与“含义”无关,勒柏和斯通提出了“嵌入式暗喻”这一概念,试图进一步捍卫非认知主义学派对于暗喻含义的观点。尽管,勒柏和斯通通过“嵌入式”暗喻这一概念,削弱了暗喻额外含义在命题中的作用,但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漏洞。
“嵌入式”暗喻及其含义
“嵌入式”暗喻的基本结构为“某人相信或认为+暗喻句”,这种句子结构将暗喻嵌入到命题中,以从句的形式存在,成为决定命题真值性的一部分。例如,克里斯认为没有人是座岛。勒柏和斯通假设,在命题“克里斯认为没有人是座岛”中,存在两种含义,一种是字面含义,另一种是暗喻含义。具体分析,在字面含义中,其使命题为真的真值条件是:当且仅当克里斯相信“没有人是座岛”是事实,而在暗喻含义中,命题的真值条件为:当且仅当克里斯认为“没有人是座岛”是暗喻,且认同两者间的相似性。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要使暗喻含义成立,首先要承认字面意义,也就是说,字面含义时暗喻含义的必要前提。通过对“嵌入式”暗喻两种含义真值条件的分析,勒柏和斯通得出论证结果:字面含义是暗喻的核心含义,其推动暗喻含义的产生和证实,暗喻只是一个想象工具,其字面含义是证明命题的决定性真值条件。
“嵌入式暗喻”构想存在的问题
勒柏和斯通关于“嵌入式暗喻”的构想尽管解决了部分关于“暗喻有且仅有字面含义一种含义”的质疑,但仍然存在着诸多质疑。
第一点质疑,“嵌入式暗喻”无法判断说话者的意图。接受者无法判断这一命题是要表达暗喻含义还是特定的语境。以命题“茱莉亚认为沙漏向狮子爪子轻声耳语”为例,如果仅分析这一命题,而不顾其语境,接受者很难判断这句话是要表达暗喻含义,因为存在茱莉亚正在看动画片,在此情境下,“沙漏向狮子爪子轻声耳语”这一命题是真是存在的。
第二点质疑,每个人对暗喻的理解不同,“嵌入式”暗喻不能以一概全。仍然以“克里斯认为没有人是座岛”为例,这一命题中的暗喻句“没有人是座岛”可以被理解为“社会孤立感”,可以被理解为“能量自己自足”。当讲话者和克里斯理解的暗喻具有不同的含义时,命题仍然不成立。若要使命题成立——R“ A 认为、相信 +P暗喻句”成立,其真值条件为:当且仅当①A认可暗喻中两事物存在相似性②A与R对于暗喻中两事物相似性具有相同的理解。
第三点质疑,暗喻的含义和理解会根据选词的不同发生变化。以“罗密欧认为朱丽叶是太阳”和“罗密欧认为朱丽叶是太阳系中心一个气态的天体”这两个句子为例,第二个命题在理解上显然难于第一个命题,当接受者不能理解说话者表达的暗喻的含义时,命题仍然不成立。若要使命题成立,当且仅当接受者、说话者、R对于暗喻中两事物相似性具有相同的理解。
针对以上质疑,不难发现,“嵌入式”暗喻如果脱离了语用的特定语境而单独存在,其意义便无法得到确定,也就是说,“嵌入式”暗喻的含义必须与语用和语义相结合,才能准确地判断其存在命题的真值性。
“嵌入式暗喻”在翻译领域的应用
通过以上对于“嵌入式”暗喻的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经验和认知对语言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语用和语义对于暗喻含义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结合特定的语境,对“嵌入式暗喻”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掌握说话者的意愿。在翻译领域,忽略语境的作用,将暗喻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进行翻译,必然会导致翻译信息的不准确性
由于各个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暗喻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民族对其应用习惯和理解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嵌入式暗喻”作为暗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命题成立的真值条件较之一般的暗喻更为复杂,因此,其翻译也更要求译者在了解语境背景下,正确分析源语作者的意图,使其翻译满足每一个真值条件,进而使目标语接受者获得和源语读者相同的理解体验。
作者简介:唐欢(1994)女,民族:汉,籍贯:吉林省白山市,职务:在读研究生,职称:文学学士,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单位:吉林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