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槐塘程氏科举家族研究

2018-09-10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程氏科举徽州

孙 芳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关于槐塘程氏,学界只有安徽中医学院许霞对其医学成就做了详细的研究和介绍。但是,槐塘程氏作为重要的徽州科举名族,其科举成就方面更具有研究价值,梳理其科举中式情况,揭示其科举成功的原因,不仅能展示槐塘程氏的家族情况,还能更好地展现明代徽州科举家族的大致情形,或能为槐塘程氏与其他科举家族的对比提供素材。此外,学界在研究科举家族时,还从其婚姻对象、政绩和其他成就等方面入手,一方面探讨科举家族的婚姻是否如普通封建大家族一样注重门第;另一方面探讨科举家族取得良好的政绩是否有利于其家族科举方面的发展;再者讨论科举家族的成就是否仅限于科举。所以,本文从槐塘程氏的家族情况入手,整理其科举中式情况,探索其中式原因、婚姻对象、政绩及医学成就。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一、歙县槐塘程氏源流

程姓“始自重黎羲和,在唐虞间,世掌天地之官;周至,程伯休父以佐宣王中兴,望安定;春秋至婴公,以立孤存赵,望广平”,而新安程姓始祖,始自东晋元谭公,“(元谭公)从龙渡江,(大兴三年)假节守新安,遂家于黄墩而为诸程祖焉。”[1](P4a-4b)

元谭公传二十七世至延坚公,“延坚以河西苦水患,弗获常宁,于广顺二年壬子岁乃迁歙西槐塘,今子孙世守居之。”[1](P4b)延坚公即为歙县槐塘程氏一世始祖。史料中虽无延坚公生卒年的确切记录,而据族谱可知,第一:延坚公为大圭公第五子,大圭公生于宋徽宗崇宁癸未二年(公元1103年);第二:延坚公的长子放,生于宋孝宗乾道乙酉元年(公元1165年),而宋规定男子20成丁,可推出延坚公生于南宋初年。所以,歙县槐塘程氏始于南宋初年。

延坚公传八世曰子瓘、子瑜、子珣、子(王斤)、子玘。“瓘公迁岑山渡,六世无传;(王斤)公出为稠墅汪氏后;珣公亦六世无传;居槐塘者惟瑜公、玘公两房为最盛。二公九子十八孙……遂开基筑室,分上下正旧四府居之。”[1](P4b)歙县槐塘程氏传至此,因子孙繁盛,便分派而居。其情况如图1。

图1 槐塘程氏渊源谱系图

此后有自四府迁徙、继赘于洁湖、仁里、大程村、岩镇、大干、凤凰、汤口、江村、浙之永康、槐台、富溪、岑山渡、下长庆等处者,因不属槐塘一派,便不一一赘述。

关于“槐塘”地名来历;《新安名族志》和(弘治)《徽州府志》中均载始于唐,即:“旧名华堂,唐时避越国公讳改今名也。”[2](P20)“华塘,在今县西衮绣乡狀元里。唐時避越国公讳改名槐塘。”[3](卷2,P14)但据《槐塘程氏显承堂续宗谱》(后简称《族谱》)中记载,始于延坚公八世后代子玘晚年:延坚公传八世曰子玘,名正,“晚年由旧府移居正府,手植三槐于庭,以效王晋公故事,槐塘之名自公始。”[1](卷3,P3a)但在《族谱》中,早于其始祖延坚公时,就有迁“槐塘”的记载,两者相矛盾。所以“槐塘”之名的来历,应以《新安名族志》和(弘治)《徽州府志》中记载为准,即始于唐。

二、歙县槐塘程氏科举概况

槐塘程氏有得天独厚的科举环境,新安号称“东南邹鲁”,“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4](卷1,P37)歙又“为文献之邦,由高第而登膴者济济然”[5](卷七之二,P1),槐塘程氏子瑜、子玘子孙众多,且“多以文章发身,超擢显爵。”[1](P4b)槐塘程氏是否能利用有利的内外环境,在科举上有所造诣,下文便对其科举情况进行探索。

表1 明代槐塘程氏中式情况

数据来源:《族谱》《新安名族志》(道光)《徽州府志》

从表1中可以看出,明代槐塘程氏,共有进士6人,举人18人。其中式时间分布如表2。

表2 明代槐塘程氏中式年份分布

数据来源:《族谱》《新安名族志》(道光)《徽州府志》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明代槐塘程氏于洪武至景泰时期处于举业低靡阶段,只有2人中举;至成化——嘉靖时期,举业取得一定的成就,出现3个进士,7个举人;至万历时期举业达到鼎盛,出现2个进士,7个举人。此外,在程嗣功高中进士后,其子道充、道章、道康皆相继高中举人,这也说明槐塘程氏家族于万历时期科举达到鼎盛时期;明末崇祯时期,槐塘程氏也出现了1个进士,2个举人。可见明代槐塘程氏举业发展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

高级功名的获得能证明科举家族的成就巨大,但是低级功名的大量获得,如庠生、监生、贡生、贡士等类(下文统称“生员”),也可证明家族参加举业的积极性,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事实。

表3 明代槐塘程氏低级功名获得情况④

数据来源:《族谱》

由表3可知,从科举成功率来看,十九世成功率最高,有9个生员,3个高级功名获得者。就低级功名而言,明代槐塘程氏从第十九世开始积极参加举业,为高级功名的获得奠定了人才基础,至二十一世取得了10人高中的辉煌成就,这也直接激发了后世参与科举的积极性,表现为二十二世,二十三世的生员人数达到顶峰。所以,科举家族高、低级功名的获得都值得注意,低级功名的大量获得不仅是家族积极参加科举并获得成就的证明,也是家族高级功名获得的后备人才力量。

三、明代槐塘程氏科举成功的原因

(一)专经的形成

表4 明代槐塘程氏习经情况

数据来源:《南国贤书》⑤

“科举时代,追逐‘决科之利’是科举士子具有的共识,”“科举士子的成功与否,与其选择的经典存在密切关联。”[7]表4为明代槐塘程氏高级功名中式者的习经情况,其家族中式的24人中,除一武举人外,本经可考者20人,其中习《春秋》者4人,《尚书》1人,《诗经》15人,其专经现象已十分明显。据笔者统计,明代歙县以《诗经》文本经的中式者比率占23%,与《春秋》《尚书》所占比率大致相同,可见槐塘程氏的专经现象与歙县整体大致趋于一致。

此外,槐塘程氏第一位习《诗经》的中式者出现在洪武时期,此后,成化、弘治时期各有1人,嘉靖时期3人,万历时期8人,崇祯时期1人,这说明槐塘程氏专于《诗经》的现象发展于嘉靖时期,至万历达到顶峰,且延续至明末。槐塘程氏坚持对《诗经》的研习,也是槐塘程氏终明一代可以保持科举家族地位的原因之一。

(二)宋代的奠基

表5 宋代槐塘程氏中式情况

数据来源:《家谱》《新安名族志》(道光)《徽州府志》(道光)《歙县志》

据《家谱》《新安名族志》(道光)《徽州府志》(道光)《歙县志》记载,宋代槐塘程氏中式者只此三人,由表5可知,宋代槐塘程氏3人皆在宋代后期进士及第。其中程元凤以《诗经》中式,且“于诗学尤精,登第授江宁府学教授,端平三年除太学博士,寻用范丞相荐为宗学博士,讲书荣王府”[3](卷七,P23)。其高级功名的获得、以《诗经》为本经,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为明代槐塘程氏提供了科举经验。

此外,程元凤与程元岳皆位列高官,程元凤“绍定初,以《诗》魁乡书,明年上春官居第二,赐对集英殿……(宝祐三年七月)拜右丞相……加食邑至八千九百户”[1](卷3,P4b);程元岳,“宝祐元年进士,初授迪功郎……景定五年改除监察御史……咸淳元年转朝散郎御笔除殿中侍御史……(二年)八月除尚书工部侍郎兼修玉牒官,十月转左侍郎,三年恩封歙县开国南,食邑三百户……”[1](卷3,P4a)程元凤、程元岳官皆至正一品丞相,且二人为官清正,毫不徇私。程元凤为官时“一契家子求贰令,元凤谢之曰:除授须由资。其人累请不许,乃以先世为言。元凤曰,先公畴昔相荐者,以某粗知恬退,故也今子所求躐次,岂先大夫意哉?矧以国家官爵报私恩,某所不敢”[8](卷418列传第177,P8a-9b)。元凤这种正直的行为不仅体现了良好的家风,也为后代树立了为官榜样,使槐塘程氏在宋代就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宋代槐塘程氏不仅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其财力也较为可观。除了元凤、元岳二公这种由政治途径获得“食邑至八千九百户”“食邑三百户”的财富积累,还有依靠自身努力经营产业者。如延坚公子信“能代父劳,充斥产业。”[1](卷3,P2a)文绪公“勤理生产”[1](卷3,P2b),大圭公“经营创业”[1](卷三,P2b),桂公“承家殷富,能以俭自持。”[1](卷6,P2a)所以,我们可以推测,槐塘程氏在宋代时,就是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一定实力的科举家族。这也为其在明代科举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良好的家族教育

良好的家族教育是家族人员成才的首要条件,正如古语所言:“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自孩提以来,爱憎颦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9](卷10,P7)

槐塘程氏对子孙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其先人有言:“程氏子孙者,当益思自励哉,苟能自励,则可以光昭先德,不然,虽圣贤之胄,亦草木同而已,可不念哉,抑程氏当兵燹之余存者,犹数千指,其贤而有文若用者,往往有之,声光之相望,其福盖未艾也。”[1](P9b)鼓励子孙自立自强,奋发向上,争而为贤,维持家族声望。璲寿公,早年笃志诗书,精于春秋,“每于璧间列十二公年月事迹,逐节论之,涉疑处必访朱郑唐三先生以质之,不明不辄。尝语子侄曰:人生世间如白驹之过隙尔,苟不及时努力,悔无及矣。”[1](卷6,P3a)鼓励程氏族人为子孙树立良好榜样,教导子孙珍惜时间,及时努力。而这种“努力”更多体现在举业上,如建宁府通判家望公,“友恭和协,耿直无回,遇事担当,训子式谷。”[1](卷6,P68a)其子益吉成功走上科举之路,中崇祯己卯科副榜。再如程宽之父程世昭“郡邑遗才,诗书旧族,居乡乐善,素敦仁厚之风,教子成名”[1](卷1,P14),使程宽高中成化举人。

(四)殷实的家族财力

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和会试,参加乡试的诸生要“试之直省”,参加会试的举人要“试之京师”[10](志第46,P1693),这说明明代士子参加科举须跋山涉水,花费路费盘缠至直省或京师应试。除盘缠外,还有试卷费,与人交际的应酬费等,如明嘉靖万历时人王世贞关于其科举费用的介绍:

“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简,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遂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盖贽见大小座主,会同年及乡里,长官酬酢,公私宴(酉处),赏劳座主仆从与内阁吏部之舆人,比旧往往数倍……”[11](P139)

可见,参加科举的费用一次就达到几百金,且大多数科举人员如王世贞一样,并非一次科举就可高中,须多次参加。这些高昂的费用绝非收入平平的家庭所能负担,所以,殷实的家族财力也是支持族人参加科举的基础。

上文提到,槐塘程氏在宋代就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明代其家族经济基础依然雄厚,不乏擅于发家致富之人,如《族谱》中关于偕寿公的记载:

“游商增产,及千郑公举公充山长,关内有云,簪缨嫡系诗礼名家,才华以著于谟谋学问博通于经史,志之高不矜名谋利策之用,每殄寇而卫民,似此良材所宜旌异如将。程大年拟充本路紫阳书院山长……公之任事不二年,值岁欠,学租阙用,倾家廪以助之……国初佥充库役,盤前元所积,虚折大半,照例追陪,计用一千三百余金。”[1](卷6,P3a)

偕寿公凭借“商游”发家致富,且学问高深,为当世大儒。在“学租阙用”和库役虚折时,能倾家相助、捐金一千三百,不仅说明其为人善达,更说明其家族财力之丰厚。再如阴宗公,“少敏悟,年十五即立事,充粮营二夫长,能代父劳,克保先业……平生□意经营,产增十倍,屋亦称是。”[1](卷5,P7b)回善公“尝与黄山兴贩簰筏飡风冒雨往返十年,资本颇裕”[1](卷6,P7a)。

正是因为这些族人不辞辛苦的经商发家,守业有成,乐于奉献,才为参加科举的族人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使其在科举上功成名就。正如冯尔康先生曾在其文章中提到明清徽州名族的一个特点,即致力于利用集体力量为家族培养科举仕宦人才。[12]另一方面,这些科举为官者替家族营造美誉,也给予族中商人政治方面的庇护。这样商人和为官者就构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家族得以稳定发展。

四、明代槐塘程氏的婚姻状况

中国封建时期的婚姻如《世说新语》中所载:

周浚作安东时,行猎,值暴雨,过汝南李氏。李氏富足,而男子不在。有女名络秀,闻外有贵人,与一婢于内宰猪羊,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不闻有人声。密觇之,独见一女子,状貌非常,浚因求为妾。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姻贵族,将来或大益。”父兄从之。遂生伯仁兄弟。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余年!伯仁等悉从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13](下卷上,P25)

所以,一般而言,中国封建时期的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重视的是对方的社会地位,谋求的是双方共同的利益,正如恩格斯所说“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世家的利益,而绝不是个人的意愿。”[14](P128)

科举家族作为封建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婚姻自然也讲究门当户对。明代槐塘程氏虽对其族人的婚姻对象无明确的文字要求,但可从其婚姻对象窥见一二。

表6 明代槐塘程氏中式者婚姻情况

数据来源:《族谱》《新安名族志》(道光)《徽州府志》(道光)《歙县志》

通过表6反应的明代槐塘程氏高级中式者娶妻和嫁女的情况,可以发现:第一,中式者娶妻或嫁女时,所选的家族都是当时的科举家族,且大多数嫁女者所选对象基本上都是科举家族中的无史料记载的成员,如程玠之女所嫁的江村江禄,程子鏊之女所嫁的棠樾鲍士标、郡城江铭吕,都是史书中无记载的人物;且程子铎的四个女儿中,有3个嫁予了科举家族中的太学生,只有一个嫁予了仕宦之人。第二,中式者所娶之人大多简单载为“地望+姓氏”的格式,如潜口汪氏,方塘胡氏等。除程子釴所娶郑村郑氏可从史料中得知其出自财力雄厚的“歙右族”[15](卷11,P1)之外,其余皆不能窥探其家族情况。第三,联姻对象双向化,如程嗣功娶潜川汪氏,程大宾嫁女于潜川汪居功;程道祥娶呈坎罗氏,长女嫁呈坎罗氏。第四,有固定的联姻家族:如潜川汪氏:程嗣功、程家轼、程明观娶潜川汪氏之女,程大宾、程子铎嫁女与潜川汪氏。如溪南吴氏:程道章、程子釴娶溪南吴氏之女,程道充、程道康、程子铎嫁女与溪南吴氏。再如棠樾鲍氏,程道充娶棠樾鲍氏之女,程道章、程子铎嫁女于棠樾鲍氏,程子鏊娶嫁都于棠樾鲍氏相关。此外,我们发现潜川汪氏家族有3位进士,9位举人,18位生员、溪南吴氏有6位进士7位举人,5位生员、棠樾鲍氏有3位进士,2位举人,6位生员。这三个家族高级中式者多,都属于科举非常成功的家族。

所以,我们知道槐塘程氏在选择婚姻对象时,第一,对象为科举家族,且多为科举家族中的普通人;第二,有固定的联姻家族,且多为科举较成功的家族。

这就说明,明代槐塘程氏更加注重文化上的门当户对,而非仕宦上的门当户对,“或者说在两者之间,文化门第在前,仕宦门第居后。”[14](P128)

五、明代槐塘程氏的政绩

《新安名族志》罗列当时名族,将程氏置于首位;在程氏诸多地望中,又列槐塘于第一,通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这可归功于槐塘程氏的众多科举中式者。而中式者的多寡决定了仕宦的多寡,且槐塘程氏中式者“有为宰相枢密者,有为御史大夫者,有为尚书学士及状元者”[1](P7b),为官者甚众,且不乏高官。冯尔康先生曾在文章中提到,明清徽州名族为保持其名族地望,会培养科举仕宦人才,为其家族赢得美誉。而仕宦人才要为家族赢得美誉必然要有造福一方的政绩,槐塘程氏作为当时名族,自然也要如此。

程嗣功为嘉靖丁未进士,在宦绩上表现突出:

程嗣功凭政绩闻名于时,有官员曾经上奏称“将程嗣功高察等循资擢用,则才贤奋励而治效益臻矣。”[16](卷4P52b-55a)

程嗣功为官刚正不阿,不惧外敌,为民造福,为家族增添了美誉,为族人树立了榜样。

明代槐塘程氏大都为官清正,造福百姓,除程嗣功外,如程大宾“缮甲兵,严巡缉,境内肃然,督学滇南,学政一新”[5](卷八之二,P23)。程家相“有善政,人尸祝之”[5](卷八之二,P24)。程子釴为官之时,无人“敢以私谒,救荒尤有贤声”[5](卷八之二,P25)。程子鏊严禁“甫下车吏,以解献上”[5](卷八之二,P29)。程子铎“定按亩出资委官输解之法,官民两利……寻以疆事久棘,邑人大恐,子铎募选精兵八百余,不动公帑一粟”[5](卷八之二,P32)。都是宦迹显著,为家族争得荣誉之人。

六、余论

程敏政曾赞:“槐塘族人迓予甚恭,予观其山川之秀,明门户之殷盛,人物之瑰伟。处者有道,仕者有声,庠校之为士者有学,而闺闼之间女徳妇道举有可书者,盖丞相侍郎之盛徳,遗烈家规阃范,有啓于前,有承于后,百世如新也。”[18](卷34,P7b)槐塘程氏能“百世如新”,于终明一代保持徽州名族地位,除了“仕者”和“庠校”方面的因素外,槐塘程氏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成就,如医学。其家从医者甚多,如长孙公“精通素问治疾诊脉,洞鉴无遗,每有奇效,所著有《太素脉决》《经验方》藏于家。”[1](卷5,P10b)傅孙公(程玠)“尤善太素脉,贵贱寿夭灼见丘,文庄公称为一代异人,所著有……《太素脉决》《松崖医经》行于世。”[1](卷5,P11a)枢公“精太素脉决,以医擅名系籍太医院,施药不倦。”[1](卷5,P14a)伭绶“善太素脉,以医名,不责报。”伭弁“郡庠生,晚年亦以方书济人。”[1](卷5,P26a)修显“敦朴孝谨,初业儒,后通岐黄。”[1](卷6,P4b)福友“性聪明,善推算,兼通医药针灸,保充医士。”[1](卷6,P12a)道衍,郡庠充国子生,“游艺医林,名擅江左。刊有《外台秘要书》行世。”[1](卷6,P50b)圣锡,邑庠生,“行优悬壶”[1](卷6,P62a),济锡“业医生”[1](卷6,P62b),坤锡“业医本里”,余善“俊伟勤俭,孝养父母……以针灸济人。”[1](卷9,P3b)茂纯“攻岐黄,活幼有声。”[1](卷10,P34b)我们可以看出,明代槐塘程氏在业儒的同时,也有着学医的家族传统[19](P127-130)。值得注意的是,程玠为进士,伭弁为郡庠生,道衍为国子生,圣锡为邑庠生,说明槐塘程氏行医者中有一批功名在身的儒者。他们不顾医者较低的社会地位,或儒或医,救治百姓,为家族赢得名声,这也是槐塘程氏行医者事迹能详载于史册的原因之一。

槐塘程氏凭借家族经济实力、宋代的科举经验和经济的奠基,发挥专经优势,严格教育子孙,并根据社会现实,走上科举的道路,成为科举名族。此外,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加强与其他科举家族之间的联系,维持自身的社会地位;仕宦者也能用良好宦迹为家族赢得美誉,可以说其做法与明代徽州多数名族一致。但究其科举成功的原因,笔者虽列专经,家族经济,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值得注意的还是其专经的形成。明代徽州以徽商闻名天下,素有“无徽不成镇”的美称,所有名族的经济实力都十分雄厚。徽州又素称“朱子故里”,承朱子遗风而业儒者亦不在少数,诸名族也有各自的教育方式和儒风家风。但具备财力和儒风的名族并未都能成为科举家族,究其原因,虽十分复杂,但可从专经方面窥见一二。明代科举专经取士,掌握决科之利,才可能在科场上崭露头角,这也是笔者将专经影响放于第一位的原因。

注释:

①世系“/”前数据为以元谭公为始祖之歙县世系,后数据为以延坚公为始祖之槐塘世系,下同。

②程仪、程仁家谱中虽无相关记载,但《新安名族志》(P20)中、(道光)《徽州府志》中均有相关记载,此处以《新安名族志》和(道光)《徽州府志》记载为准。

③程宽,《族谱》中虽无此人记录,但在《王言》卷之一第14页《湖广德安府孝感县知县程宽父母敕命一道》中,记录了知县程宽的信息,但无科举记录,其他情况与上同,遂照上处理。

④“获得生员功名人数”与“获得高级功名人数”无重合,如48/19世中,“9”中不包括“3”。

⑤《南国贤书》(台湾“国家”图书馆清抄本),该书收括明代南直隶七十余科乡试录,其中成化甲午至崇祯壬午科连续58科乡试录录取名单,史料较完整,且南京出版社《金陵全书》系列,已将南京图书馆所藏的崇祯本影印出版。

⑥程扬祖:家谱载为“登景定辛酉(2年)第,《新安名族志》(道光)《徽州府志》(道光)《歙县志》记载时间为景定四年,其中(道光)《歙县志》卷七之二《科目》(P9)在“景定四年”下附注道“此年不试,进士亦无赐,已仕并上舍及第,事不知旧志何据”。据史料看,南宋景定二年有一场胄子试,南宋实行三舍法,即太学上舍通过吏部的“释褐试”便可直接授官,称为“释褐进士”,而程扬祖获得了景定二年释褐试的第一名,即释褐状元。所以程扬祖是景定二年的释褐状元。

⑦“1进4举13生”表示这个家族有1位进士,4位举人,13位生员,下同。

⑧关于专经对科举的影响,可参见丁修真:《兴衰倏忽:宋明时期科举地理的演变——以春秋专经为视角》《江海学刊》2018年第2期,第168-177页。

猜你喜欢

程氏科举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苏东坡的母亲
徽州春雪
徽州绿荫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清代潜山井股程氏家族史构建研究*
《豫》卦释义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