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戏曲丛刊》字词札记
2018-09-10李会
李 会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一、動
二、
三、颊
“謄”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抄写,过录”。显然在这一词中是不通的。“謄颊” 亦作“騰颊”“滕颊”。《汉语大词典》【腾颊】条:犹翻脸。《新唐书·李岘传》:“器与吕諲皆龌龊文吏,操常议,不及大体,尚腾颊固争。”“翻脸”一义带入文本中显然也并不合适。《海录碎事》卷九上:“腾颊以口语争之,《易》曰咸其辅颊舌腾口说也。”[5](P257)陆游《或以予辞酒为过复作长句》:“满倾不许计性命,傍睨更复腾颊舌。”[6](P1385)从以上语例可以总结出引文中“謄颊相讥讽”中“謄颊”同“騰颊”应是拨弄口舌,张口说话。人在说话时,舌头与脸颊都必然要用到。亦有“謄口”“腾口”“腾舌”。《汉语大词典》【腾口】条:同“滕口”,张口放言。如《善本戏曲丛刊10-11乐府红衫》卷之一《四节记·苏东坡祝寿》:“【香柳娘】(旦)把金瓯满浮(又)为公祝寿,新词謄出樱桃口,我本蛾眉女流(又)鬓亸玉搔头,琵琶不停手(合)更安排彩袖(又)舞向筵前殷勤劝酒。”[7](P88)
从《注书》来看“滕”又作“媵”,送也。辅、颊、舌都是说话时用到的语言工具。上文引例中“謄出樱桃口”可理解为“送出樱桃口”或是“放出樱桃口”,文义亦可通。
四、
中华书局本《六十种曲·灌园记》第十六出《君后授衣》:“(生)清霜嶛峭,号寒辄晓。正砧声白帝城高。奈羁旅,玉关人老。途穷敝貂,朔风盈抱,有谁知道。这绨袍,恰称腰围小,想含情寄剪刀【大迓鼓】(小旦)多娇。为尔曹。针针线线。手自勤劳。从今不必烧祆庙。管取银河渡鹊桥。(生合)这段良缘如漆似胶。”[10](P87)
为什么“祆”字会讹混为“妖”和“袄”呢?竺洪波在“祆庙”:<《西游记》校勘60年之惑>一文中已有论述[12]。下面试对“妖”“祅”“祆”“袄”等一系列形近字间的关系及其讹混的原因作进一步分析。
从字义来分析,“祆”《宋本广韵》:“胡神官品令有祆正,呼烟切。”《故训汇纂》引《说文新附·示部》:“祆,胡神也。从示,天声。”慧琳的《一切经音义》详细说了“祆”字的来历。在《音义》第四部分卷三十六《掬呬耶亶怛啰经》中“祆祠”一条说:“祆祠,上顕坚反。本无此字,胡人谓神明曰天,语转呼天为祆。前贤随音书出此字,从示从天以别之。”从此可以看出“祆”为一个特定的字,大概与胡人的信仰有关。清人王玉树《说文拈字》指出“祆本番俗所事天神,后人因涉神加‘示’耳。”从中可知“祆”字是以祆教而生。因与祭祀有关所以加上“示”。
注释:
①“祆庙”1)即祆祠。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2)即民间故事“火烧祆庙”中蜀帝公主与其乳母之子陈生相约私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