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研发投入现状分析
——基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
2018-09-1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7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70)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在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一时期,国家也先后颁布了诸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若干政策性文件。由此,我国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型发展道路。
同创新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我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凭借其独特的区位和社会经济文化优势,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珠江三角洲包括广东省的部分地区。本文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域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现状进行研究。
二、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研发强度现状分析
本文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1)剔除 ST、PT样本;(2)剔除金融保险企业;(3)剔除了不存在研发投入活动或者存在研发投入活动但相关报表披露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RESSET、Wind数据库。
(一)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研发强度现状分析。2011—2015年间,我国存在研发投入活动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加,其研发投入总额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研发投入在五年内,由2011年仅有的1 113.05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 142.96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也从2011年的1.01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2.03亿元,研发强度(研发支出/营业收入)的数值也从2011年的1.04%上升为2015年的2.03%。各项指标在每一年份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研发活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纷纷加大了对于研发活动的投入。具体数据见表1。
(二)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研发强度现状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1)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占全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比重五年来基本保持在65%的水平左右。三大经济区域以占全国不到7%的土地面积贡献出了高达65%左右的研发投入,这充分体现出了三大经济区域在我国研发活动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2)三大经济区域内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和全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情况的走向基本一致,研发投入、区域内每家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每年均保持增长态势。研发投入总额和每家公司的平均研发投入由2011年的744.42亿元和1.4亿元上升到了2015年的2 140.70亿元和2.78亿元,研发强度也在五年的时间内由0.97%上升到2.01%,三项指标均保持着快速的发展速度。
表1 我国上市公司2011—2015年研发投入、研发强度现状 单位:万元
表2 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2011—2015研发投入、研发强度现状 单位:万元
(三)三大经济区域各区域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研发强度比较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就三大经济区域2011—2015年五年的研发投入和区域内每家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这两个指标来看,京津冀地区均位居三大经济区域之首,两项指标五年的均值分别为696.39亿元和4.83亿元,但同时京津冀地区存在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却是三大经济区域中最少的,这符合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少但规模庞大的特点。长江三角洲研发投入总额五年均值在三大区域中名列第二,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地区每家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五年均值却是三大经济区域中最少的。因此,其总额虽然排名第二,但只是因为该地区存在研发活动的企业较多所造成的。珠江三角洲的情况正好与长江三角洲的情况相反,尽管研发投入总额五年均值居于三大区域末位,但区域内每家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五年均值要高于长江三角洲的企业。
就三大经济区域五年的研发强度均值来看,珠江三角洲的研发强度位于三大经济区域之首。其研发强度几乎年年保持在3%的水平以上。研发强度排名次席的是长三角地区,而研发投入最大的京津冀地区,其研发强度却是三大经济区域中最低的,表明尽管京津冀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虽高,但其研发意愿并不强烈。
三、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与费用化现状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因此,研发投入中资本化支出的部分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资本化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重越高,表明企业研发活动过程中,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比重越高,进而表明企业的研发效率越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研发支出中资本化支出的比重越高,企业的研发效率越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三大经济区域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情况,以此进一步比较三大经济区域的研发效率。
表3 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研发强度比较分析 单位:万元
表4 三大经济区域2015年研发投入资本化、费用化情况 单位:亿元
根据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研发投入中费用化金额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资本化金额所占的比重。以2015年全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例,其研发投入总额为3 142.96亿元,其中,资本化金额仅为277.88亿元,占全部研发投入金额的8.84%,而费用化金额则为2 865.08亿元,占全部研发投入金额的91.16%。
再来看三大经济区域的情况,三大经济区域2015年资本化金额占研发投入的比重为8.44%,而费用化金额占研发投入的比重为91.56%。由此可以看出,2015年三大经济区域研发效率与全国接近,但略低于全国水平。
三大经济区域各区域中,2015年,珠江三角洲的资本化支出占研发投入比重最高,其次是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排名垫底。由此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不仅研发意愿是三大经济区域中最高的,其研发效率也位于三大经济区域之首,京津冀地区的研发效率位于三大经济区域的次席,而长江三角洲的研发效率在三大经济区域中的排位最低,并且与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的差距较大。
四、研究结论
(一)三大经济区域研发投入领先全国,研发强度与研发效率与全国水平相接近。2011—2015年间,三大经济区域研发投入由2011年的744.42亿元上升到了2015年的2 140.70亿元。三大经济区域以占不到全国7%的土地面积贡献出了高达全国65%左右的研发投入,这充分体现出了三大经济区域在我国研发活动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三大经济区域的研发强度也由2011年的0.97%上升到了2015年的2.01%,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并与全国水平相接近。2015年,三大经济区域资本化金额占研发投入的比重为8.44%,研发效率也与全国相接近。
(二)京津冀地区研发投入总额最多,研发效率较高,但研发强度最低。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与区域内每家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两项指标的数值位居三大经济区域之首,五年来两项指标均值分别为696.39亿元和4.83亿元。2015年,京津冀地区研发支出中资本化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为9.11%,研发效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与三大经济区域同期水平。京津冀地区尽管研发投入总额居三大经济区域之首,但研发强度却排名最后,五年均值仅为1.06%。这表明相比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的研发意愿较弱。
(三)长三角研发投入总额与研发强度居于次席,研发效率最低,研发情况并不乐观。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研发投入总额五年均值在三大区域中名列第二,但该地区每家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五年均值却是三大经济区域中最少的,仅有1.31亿元。同时,虽然该地区研发强度也排名三大经济区域中的第二位,但五年均值并未能突破2%这一水平。并且,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本化金额占研发投入的比重仅有4.62%,研发效率远远落后于其他两大经济区域与全国水平。很明显,这样的研发投入情况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并且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珠三角地区研发投入总体情况良好。尽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研发投入总额是三大经济区域中最低的,但该地区的研发强度却是三大经济区域中最高的,多年来保持在3%的水平之上,并且该区域2015年资本化支出占研发支出的比例高达12.17%,其研发效率也是三大经济区域中最高的。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研发投入情况良好,这将极大有利于提高该区域日后的经济发展水平。